微软的大门敞开着
一边心力交瘁地忙着为SGI的多媒体部门寻找买家,一边思考着自己的出路,1998年春天,李开复过得精疲力竭。
正在为部门奔走四处碰壁时,李开复遇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个新机遇,而这次机遇来自世界IT软件巨头——微软。
微软,是世界PC (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机软件开发的先导,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李开复之前服务的公司一直都是以硬件生产为主的高科技公司,而微软则以软件开发为主导,其运营和发展的思维模式与李开复更为合拍。
在遇到微软之前,李开复已经接到过英特尔公司的电话,英特尔公司要在中国建立一个研究院,希望李开复能出任亚太区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和中国研究院院长的职位。因为当时SGI的工作还没有处理完,而且李开复对于英特尔这样的老牌硬件为主的企业也心存疑虑,不知道自己能否适应其工作思维和工作氛围。所以,当微软的机会摆在面前时,李开复一下就为之倾心了。
这次工作机遇跟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期间的一位博士后,他的“学生”——黄学东有关。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当副教授期间,黄学东是李开复的博士后,后来,他们分别走出校园,在不同的公司任职。当时,李开复去微软出售SGI的多媒体部门时,在西雅图见到了黄学东。
当黄学东得知李开复计划去英特尔的中国公司工作时,他表现得非常惊讶,而后告诉李开复,微软也有类似的想法,希望李开复能考虑去微软工作。听到这个消息后,李开复问黄学东:“你们有没有时间计划呢?在中国有多大的打算?”
“我们现在的计划可能太小,不适合你。但是,这些你应该跟比尔和奈森(微软首席技术官)谈谈。”
随后,黄学东又告诉李开复微软打算在中国建立一个研究院,研究院的老板是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时的老师里克·雷斯特,研究院与微软的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差异,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黄学东觉得李开复会喜欢研究院的工作。
认真听完黄学东的介绍,看到他眼中恳切的深情,李开复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决定让黄学东帮他约见里克和奈森,他要到微软寻找一个更为合适的职位。
微软一方面几乎垄断了市场的软件产品,影响着全人类的电脑使用习惯;另一方面,它身上也纠缠着一大堆的财富和一大堆的官司。作为行业的“巨无霸”,微软像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充满活力和幻想,喜怒无常。
和黄学东分开后不久,李开复就接到了微软里克·雷斯特的电话,“微软研究院就是用卡内基-梅隆的模式打造的,你来这里没错。”里克说。里克是卡内基-梅隆的教授,当时他知道李开复在语音识别领域的出色成绩,并且过了10年,他还清晰地记得李开复。当年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时,正是因为他的推荐,李开复才顺利地进入了卡内基-梅隆。
“开复,如果你能来微软就太好了。如果你来,我们可以把在中国的研究机构做得更大,更优秀。”里克说。听到这里,李开复兴趣十足,他直接明了地问了里克关于微软中国研究院准备建设的规模,当得知微软愿意在中国建立一个同剑桥研究院一样,投资为6年8 000万美元的研究院时,李开复非常高兴。
回到中国工作一直以来是父亲对李开复的期望,而且李开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工作时,曾经有过一次到北京教课的机会,那次经历给李开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影响着他,让他有一种要回到中国,帮助中国科技进步和帮助中国学生的冲动。如今,去微软工作,既能满足李开复充分发挥自己软件工程师能力的愿望,也能圆了他回到中国工作的梦想。
1998年3月,当李开复两度去微软面试之后,他见到了微软的首席技术官奈森·梅尔沃德,奈森告诉李开复,那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乐园,和残酷的市场竞争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奈森说:“你仔细体会一下这里,有时候你会感觉仿佛置身于卡内基-梅隆。”
“开复,你在苹果和SGI做的那些创新技术,总是让我们惊讶。尽管我们也在模仿,但你有没有发现,虽然每次都是你先做,但你的公司总是在你做到一半的时候就没有耐心地放弃了?而微软却是一如既往地投资,等到这些产品成熟起来,有朝一日成为业界的标准。我和比尔更有耐心,能够等这些技术慢慢地孵化出来。你看,你是想你创意的技术被继续腰斩,还是要改变世界?”
“当然是要改变世界。”
李开复被奈森的话再一次打动了,他压抑的梦想在这一刻再一次被释放出来,多年以来,无论遇到什么境况,无论面对什么选择,“让世界因我不同”一直是李开复心中坚守的信念,一直是他前行的动力,这个信仰让他多次在面对选择时都无比坚定,而这次李开复毅然决定加盟微软。
李开复想到了自己曾经经历过苹果的“小精灵”、SGI的“多媒体之梦”,这让他更加向往去一家纯粹的软件公司工作。但是,更重要的一点是他可以到中国工作,将招聘中国的人才,帮助中国的学生,带领一批中国的研发人员进行最先进的技术探索,在最前沿的科技中畅游。回中国工作,这不但是李开复父亲的梦想和希望,也确实是令他本人激动的梦想。
后来,李开复又在微软总部见到了比尔·盖茨,最后,李开复接受了微软的工作,得到了一个Level 15的职位(比微软副总裁低一个级别),任职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心怀感激与希望,准备处理完SGI的事情,就飞往北京。
李开复决定到微软中国研究院工作,和他“让世界因我不同”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关系。世界上几亿的用户在使用微软的产品,这是一种非常广泛的影响力,它有着无法掩盖的辉煌,也使得人类沟通与交流的方式有了非比寻常的飞跃。可以说,这是一家改变人类历史的公司,加入这样的公司,参与到改变历史、改写技术的进程中,李开复能感受到其中更为深远的意义。
回到中国,帮助中国的学生走向成功,也一直是李开复的梦想。这也完成了他父亲的遗愿。
而那时,面临抉择的还有李开复的家庭。他们要离开自己亲手建造的舒适的房子,并且李开复的大女儿德宁已经7岁了,小女儿德亭也已经3岁。她们都已经习惯了美国的舒适和宽松的环境。把她们带去另外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她们是否能够真正接受,李开复的心里也在打鼓,李开复的妻子谢先铃却义无反顾地支持李开复的选择。
李开复坚信,回到中国,是“遵循内心的选择”的选择。虽然相比之下,可以预见的困难非常之多,其结果也是未知的,但是他知道这么做,意义非凡。
李开复的目标是,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