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到管理
苹果公司内部推崇的是一种责任文化。每次有高管升任副总,乔布斯都要做这样的训诫——“看门人与副总裁之间的不同”“当你是保洁员,可以找理由。当你做到了保洁员之上、首席执行官之下的位置,找理由就不管用了。你坐到了副总裁,就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此外,问责思维遍布公司各个层级。在苹果,谁负责什么,永远不会搞混。公司内部甚至对此有个术语,叫作直接责任人(directly responsible individual,DRI)。DRI的名字经常出现在会议进程表上,每个人都知道谁是负责人。如此公开透明的责任制使得每一个员工没有互相推诿和偷懒的机会,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很容易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予以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
从研究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科学家到小组的经理,李开复经历了从技术人员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在苹果,负责任的管理理念已经深入每个苹果员工的心里,李开复对于颇有艺术家特质的苹果员工,采取了另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放权”管理。
在苹果公司,企业奉行的是“人才第一”的理念,要制造与众不同的产品,首先要有与众不同的团队。而苹果公司中留下的都是国际一流的人才。在苹果,每个工程师都是天才,他们强调工程师主导,强调激情与开放。而且,这些优秀人才来到苹果后,都会被充分给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自由,不被官僚气氛所妨碍。苹果公司内部鼓励用争论和辩论的方式,在团体工作的环境中开拓创造性思维。
李开复很好地领悟了苹果管理的艺术,他扮演着公司员工和管理层之间的桥梁角色,先从高层那里理解大的战略思想,然后再传达给员工。他对员工给予充分信任,从来不去事无巨细地过问员工做的每件事,给员工一定范围内的自由。但是作为管理者,当员工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观不符时,李开复又能够大胆做出决策。
虽然苹果的“负责任”和“人才第一”的管理方法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也会出现例外的情况。有一次,李开复就在管理中遇到了棘手的事情。1992年,李开复刚成为语音识别小组经理的时候只有31岁,没有任何管理方面的经验,那时的他不仅要管理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工程师,还要管理资历很深的“老苹果人”。几次改组后,一位年近60岁的老工程师分进了李开复的小组,这位老工程师已经在苹果工作了很多年,他经常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还总是与李开复唱反调。后来,李开复在他的管理导师佛瑞德·福斯(Fred Foryth)的指导下,采取了以坚定、严厉的态度对待这个老员工的管理方法。1个月后,这个老员工终于发现,开复已经不好惹了,苹果已经不好混了,于是不久,他就另谋出路,主动离开了公司。
因为当时苹果公司遭遇财务危机,公司不得不用裁员来缩减成本,以求尽快走出困境,于是裁员便成为李开复做管理后最考验他的一项任务。上次裁掉不努力工作的老员工考验了李开复的决心,但是另一次裁掉自己的同门师兄,则彻底考验了李开复的勇气。
这位师兄也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他在上学期间写的论文非常出色,但是工作后,性格却变得固执、孤僻,而且在工作中漫不经心,并不努力而且没有太多的业绩,经过多方的打分和测评,他被列入被裁人员的名单。当同门师兄知道面临被裁的危机后,找到李开复诉苦,他告诉李开复,自己已经40岁了,又有两个小孩,希望李开复能念及同窗情谊,让他留下来继续工作。而后,瑞迪教授也给李开复打了电话,暗示他尽量照顾师兄。
即将被裁员名单里的另一位候选人则是一个年轻人,他刚来小组两个多月,还没有表现的机会,但是应该是一位很有潜力的员工。
李开复内心“公正”和“负责任”的价值观告诉他,应该裁掉师兄,留下那名年轻人,但是他心中“知恩图报”和“怜悯”的情感又让他裁掉年轻人,留下师兄。
面对师兄和年轻人,李开复一直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用从书上学到的“报纸头条测试法”来检验自己的言行。明天的报纸上将出现哪一个头条呢?第一,裁掉那个新员工,头条是《徇私李开复裁掉无辜新员工》;第二,裁掉师兄,头条是《冷酷李开复裁掉同窗师兄》。虽然两个头条中的任何一个都违背自己的心意,但相比之下,前者违背了李开复基本的诚信原则,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他觉得自己将无颜面对领导,也无法再做一名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了。
最后,李开复选择了裁掉师兄。师兄走的那天,李开复告诉师兄,将来有任何需要他帮助的地方,自己都会尽量去帮忙。
在管理过程中,李开复习惯于将自己与员工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将自己视作激励者、协调人或沟通桥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者、督促者或命令中心。他认为领导者最需要做的不是完成既定的任务,不是设计好团队的组织结构,也不是熟练地发号施令,而是为所有员工营造一种充满激情和创新的环境——领导力不是一种方法或技能,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但是同时,李开复也坚信,领导者在面对问题时,必须具有决策、组织、评价、奖罚等任务的基本技能,要从一个传统的“管理者”转变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而作为领导,自然需要在特殊时期、特殊场合下,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语言,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
从1993年开始,苹果的业绩一直处在下滑的状态,裁员经常发生,涨薪也被“冻结”了,员工中充满了失望和不满的情绪。
后来,李开复成为多媒体互动部门的总监以后,有一次开会,一名员工因为自己的妻子和朋友全被裁掉了,对公司的政策非常不满,就对李开复发怒了。当时这名员工说了一连串很难听、语言粗俗的话。李开复听后的第一反应是气愤,但随后他想到了,“人难免会在亲人受到伤害时失去理智,难免会在灾难来临时失去风度”。接着又想到,这名员工的想法可能代表着一部分人的想法,只不过是其他人不敢表达罢了。最后李开复想到自己作为部门的总监,代表的是公司的利益,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影响了正常工作的进展。
于是,李开复非常冷静地告诉这名员工:“现在这个时候,对你、对我、对公司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时期。我理解你的心情。等你冷静下来,如果有什么建议,请你告诉我,你认为最合适的做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仔细聊一聊。”
事后,这名员工私下向李开复道了歉,并感谢李开复绅士的举动,没有在整个团队面前让他难堪。一段时间以后,这名员工举家搬到欧洲,并且和妻子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每年都会给李开复寄贺年卡,也常常发邮件问候。
在苹果的日子里,李开复不仅得到了世界顶尖公司的工作经验,而且在磕磕绊绊的职业经理人路上也获得了最宝贵的管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