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中匈双边贸易概况

3.2.1 中匈双边贸易概况

中匈贸易关系由来已久,自中国同匈牙利在1990年正式签署经贸协定以来,双边贸易稳步发展。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双边贸易取得了丰硕成果。

1. 1999年以前初创期

在这一时期,中匈双边贸易主要集中在服装、鞋、帽等纺织品领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东欧各国经济衰退,生产萧条,苏联体制下的供销体系也因此消失。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加工生产为主,因此我国在这一时期主要同匈牙利在纺织品领域开展贸易,规模也比较小。随着匈牙利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伴随大批国外公司的入驻,匈牙利的轻工业与纺织品市场逐渐饱和,特别是华商公司经营的低端纺织品已过度饱和,两国贸易上升的空间不大。

2. 1999—2003年发展期

在这一时期,匈牙利轻纺市场已过度饱和,甚至出现货物积压、竞相压价、残酷竞争的局面。我国也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优化,机械加工制造产业逐步兴起。中匈双方在机械加工制造领域的经贸合作逐步展开,中国对匈牙利的贸易规模稳步扩大。贸易额从1999年的6.2亿美元逐步增加到2003年的25.9亿美元,不到五年时间翻了两番。

3. 2004—2008年繁荣期

2004年5月份,匈牙利加入欧盟,匈牙利市场正式成为欧盟市场的一部分,其国内法律法规也完全与欧盟接轨,匈牙利人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购买力进一步增强。对于中方而言,这意味着匈牙利贸易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即由当时的匈牙利和部分中东欧国家组成的市场,扩大到面向欧盟25国、有5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中国对匈牙利的经贸合作具有了更加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双方经贸合作发展前景更加广阔。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制造业水平显著提高,中匈双边贸易规模飞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从低廉的纺织品领域逐渐拓展至资本和技术更加密集的机电产品领域。

4. 2009年至今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方同匈方贸易额显著下滑,后几年又呈现恢复性增长。2009 年欧债危机爆发,匈牙利金融市场受到严重冲击。2011年11月21日,匈牙利政府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提出金融援助的申请,匈牙利实体经济受到了巨大打击,因此中匈双边贸易额陡降。近几年,受全球经济恢复疲软、新兴市场经济遇冷等因素的影响,双方经贸合作遇到了不小的阻力,贸易额连年呈现递减趋势,恢复增长乏力(见图3 - 5)。

图3-5 1990—2015年中国与匈牙利贸易额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7 + 1”合作机制)框架下,中匈两国经贸合作日益频繁,双边关系日益紧密。截至2019年5月,匈牙利继续保持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地位,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投资目的国。中国也是匈牙利在欧盟外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

2020年,在全球贸易严重萎缩的悲观情况下,中匈双边贸易不降反升,双边贸易额达11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4%。中国跃居匈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其中,出口74亿美元,同比增长14.4%;进口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3%,中国对匈牙利贸易顺差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见图3 - 6、图3 - 7)。中国成为匈牙利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德国和奥地利)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仅次于德国)。

中匈贸易的品种结构也在不断转型升级,由过去传统的服装鞋帽等附加值较低的日用生活品,向附加值更高的工业零部件、贸易加工产品方向转换提高,中匈之间的贸易依存度也随之不断提高。从双边贸易产品类型看,除了传统的机电产品、工业仪器设备等依然保占半壁江山外,新型电商产品、公共医用卫生防疫物资、小家电、“宅经济”家具、电脑居家办公和远程学习用品等不断催生市场。

图3-6 2016—2020年中匈双边贸易进出口

图3-7 2016—2020年中匈双边数字产品贸易额

中国对匈牙利出口的主要产品为:机电设备、医疗仪器、锅炉机械、车辆及零件、纺织品、家具、灯具、有机化学品、塑料及钢铁制品、玩具、运动用品等;中国自匈牙利进口的主要产品为:电气设备、车辆及零件、锅炉、光学精密仪器、药品、玩具、游戏品、运动用品、橡胶及有机化学品等(见表3 - 4)。

表3-4 2020年1-10月中国向匈牙利出口前十大类商品

从进口结构来看,进口商品以汽车零部件及装备、电信产品、医疗和医药产品、乘用车等为主。另外,集成电路、内燃机组件、电脑等均在进口商品结构中占一定比例(见表3 - 5)。

表3-5 2020年1-10月中国从匈牙利进口前十大类商品

双边贸易逆势增长的原因分析:

一是中匈友好的政治稳定及其牢固的双边关系,使得双边贸易尽显韧性和抗冲击力。匈牙利始终坚定执行“向东开放”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政策不摇摆。相比于中东欧周边国家,匈牙利趁势正在形成中东欧地区贸易投资的洼地效应、合作热土。经过考察和综合比选,许多中资企业纷纷将其经贸合作项目投向了匈牙利,投资带动贸易。2020年,又有13家中资企业选择匈牙利新设立了代表处、子公司或分公司,占匈牙利中资企业商会全部会员数的20%。11月23日,匈牙利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米哈伊·瓦尔加、创新与科技部部长鲍尔科维奇等高官积极参与推动中欧商贸物流园“2020年中国品牌商品(中东欧)云推介”;中国 - 匈牙利地方合作机制11月18日正式启动——在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线上对洽会上,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森特什市、邱尔格市等市的市长、副市长积极参加,为当地中小企业精准对接中国商贸企业踊跃站台、推介、摇旗呐喊,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经济日报等央媒都予以了专题报道。

二是匈牙利的中东欧区位优势、快速物流、跨境电商等优势凸显巩固。匈牙利在疫情期间,不仅传统条件下的中欧班列、海外仓等物流体系畅通并加码,还及时开通了深圳、郑州等直飞首都布达佩斯的直航货运定期航班,快捷的物流有效弥补了中东欧地区因疫情造成的供给缺口。

三是抗疫医疗物资、电商产品的需求猛然加大、国际纺织品订单回流以及新型贸易业态扩展等都极大地拉动了贸易增长。考虑到秋季欧洲地区第二波、第三波疫情暴发,以及其他国家相关产能有限且受疫情冲击无力全面复工的形势,中国对匈牙利的抗疫医疗物资出口如口罩、一次性医用手套、防护服、消毒液、呼吸机、消毒纸巾等防疫用品持续引爆市场。2020年底,海关统计的全年匈牙利自中国货物进口同比增幅高达20.62%。

如今,中国已是匈牙利在欧洲以外最大的、发展最稳定的贸易伙伴。从匈牙利的全球贸易伙伴看,2020年,中国已跃居匈牙利全球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中国是匈牙利全球排名第20位的出口市场,2020年匈牙利对中国的出口额为17.3亿美元,潜力巨大。

2019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在HS - 6分位编码基础上识别了49种数字产品,即本质为数字内容的有形货物。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之外,2016年至2020年间,中国与匈牙利的数字产品贸易规模基本呈增长态势(见表3 - 6)。

表3-6 2016—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数字产品贸易额(美元)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