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 文学

6.1.1 文学

匈牙利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学种类丰富,内容多元,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 浪漫主义文学

匈牙利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争取社会改革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主张发展祖国文化和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古典主义的束缚,表现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匈牙利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基什法鲁迪·卡罗伊(1788—1830)的贡献,在于组织文学活动,宣传浪漫主义文学观点。改革时期的另一位诗人和批评家考尔岑·费伦茨(1790—1830),他的活动始终受到法国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弗勒斯马尔蒂·米哈伊于1825年出版的长篇史诗《卓兰的出走》,叙述匈牙利人征服多瑙河与蒂萨河流域一带建立国家的过程。他的诗剧《钟哥与金黛》,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渴望和对黑暗势力的抨击。

1848年3月15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这次革命的是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裴多菲·山陀尔。他早期的抒情诗,例如《人民》《贵族》《反对国王》等,抨击哈布斯堡王朝和大贵族地主阶级。他的长诗《亚诺什勇士》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勇敢精神。他的《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以及长诗《使徒》赞扬了人民起义的威力。阿兰尼·亚诺什也是来自人民的诗人。他的长诗《多尔第》塑造了14世纪一个力大无穷的传奇英雄的形象。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以后,浪漫主义文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派作家团结了全国人民,保持革命的民主传统和发扬反抗精神,在作品中以曲折隐晦的象征手法,揭露与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代表作家是约卡伊·莫尔,他的长篇小说《铁石心肠人的儿子》《黑钻石》和《金人》,描写资产阶级的冒险投机,暴露匈牙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弊病。马达奇·伊姆雷的《人的悲剧》,表现了19世纪50年代欧洲革命失败以后革命者的思想危机和对民族前途的悲观主义态度;但是他在另一方面却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剧中利用自然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破除教会所散布的愚昧与迷信,同时揭露资本竞争的弊端。

裴多菲雕像

2. 文学分裂

19世纪末,匈牙利文学界分裂成两个对立的阵营。一方是美化现实的保守派作家,他们代表官方立场,崇尚陈腐的空谈,在文学活动中占领导地位;另一方是与官方对立的文学团体,他们关心社会改革,要求维护个人权利和发展诗人的想象力。这一派诗人中较有成就的是瓦伊达·亚诺什,他的抒情诗吸取了弗勒斯马尔蒂和裴多菲的艺术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现实主义作家米克沙特·卡尔曼在小说中运用讽刺与幽默的手法,暴露现实的丑恶。他的小说《年轻的诺斯季和托特·玛丽的故事》,反映了外国资本的渗透和国内阶级分化的过程;长篇小说《奇婚记》揭露上流社会的无耻和堕落。在米克沙特的创作后期,可以看出他受约卡伊的浪漫主义的影响而又企图克服这种影响的倾向。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19世纪90年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1908年,匈牙利出现了“西方社”的文学团体,并形成西方文学流派。它标志着匈牙利文学的复兴阶段的开始。这一流派的著名小说家莫里兹·日格蒙德的作品反映了农村的贫困与落后,表现出作者急于改变这种状况的要求。他在《七个铜板》《饱吃一顿》等作品中,提出了只有民主和进步才能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主张。他的长篇小说《火炬》《亲戚》等,在匈牙利现实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西方派著名诗人奥第·安德莱认为,只要匈牙利能获得独立与民主,就能繁荣和富强。他的诗歌《向革命迈进》《无产者儿子之歌》等,开始歌颂工人阶级,为匈牙利无产阶级文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期的另一个诗人巴比契·米哈伊是具有保守观点的资产阶级唯美派诗人。科斯托拉尼·德热是这一时期的印象派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颓废色彩。尤哈斯·久拉的诗带有感伤情调。

3. 无产阶级文学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匈牙利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这时,无产阶级文学开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但由于苏维埃共和国存在时间很短,留下的作品极少。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作家尤若夫·阿蒂拉的主要作品《工人们》《在城市的边缘》《我的祖国》等诗篇,是匈牙利工人阶级同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颂歌,表现了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抗议。劳德诺蒂·米克洛什惨死在纳粹的屠刀下,卢卡契·拉斯洛、埃泰·日格蒙德、维托·米克洛什等死在德国集中营里,他们都是匈牙利无产阶级文学的先驱。1945年匈牙利解放后,许多流亡作家例如伊列什·贝拉、盖尔盖伊·山陀尔、加博尔·安道尔等返回祖国,他们同长期转入地下的共产党员作家和民粹派作家(他们在政治上主张走第三条道路)之间增强了团结。解放初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例如萨博·帕尔描写土地改革的《新地》和描写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一寸土》。里德格·山陀尔的小说《参孙》,塑造了一个同地主进行斗争的英雄人物形象;维雷什·彼得的短篇小说集《考验》,描写农民的新生活。此外,希蒙·伊斯特万、尤哈斯·费伦茨的诗歌作品,歌颂了农业合作化和工厂国有化以后生产发展、工人阶级以主人翁身份管理工厂的事迹。解放初期的匈牙利文学创作有所发展。1956年发生“匈牙利事件”,文艺界有人批评个人迷信,批评官僚主义,产生了一些动乱。60年代,先前一些被捕的作家获释,得到平反和恢复名誉,戴里·蒂姆尔等人又恢复了创作活动。他们同其他作家一道,为繁荣当代匈牙利文学做出了贡献。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文学在匈牙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是无产阶级文学的成长过程。苏维埃共和国失败后,许多作家流亡到柏林、维也纳,后来在苏联形成了匈牙利文学活动中心。伊列什·贝拉的《蒂萨河在燃烧》《喀尔巴阡山狂想曲》《祖国的光复》,以及加博尔·安道尔的报告文学,均为两次大战期间匈牙利流亡作家的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