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 案例分析——万华收购案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华”),前身为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20日,2001年1月5日上市。2011年,万华收购匈牙利宝思德,是该公司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2013年,公司更名为“万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万华的机构遍及世界23个国家和地区,全球范围内拥有员工近11 000人,2016年销售收入达60亿美元。
早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万华就已经评估了以绿地投资的方式在欧洲建立一个新的制造基地的可能性。最初的计划是在荷兰建立一家化学工厂,但由于经济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该公司于是将战略重点转向兼并和收购。与此同时,匈牙利宝思德化学公司在匈牙利、波兰和捷克都建有生产基地,是理想的收购目标。该公司一直深陷严重的财务问题,管理层对收购持开放态度。在双方都有合作意向的情况下,2011年,万华通过一笔16亿美元的交易,获得了这家匈牙利区域跨国公司96%的股份,成为世界第三大异氰酸酯生产企业,这也是当年中国在欧洲最大的一笔投资。在由中国银行牵头的财团的支持下,万华强调这笔交易可能会成为引领未来中国在该地区投资的“灯塔”。
从根本上来说,万华收购宝思德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量:第一,欧洲是万华的一个关键市场,通过收购,万华在欧洲市场内部保持充足的制造能力。第二,万华还可以获得宝思德化学在欧盟的销售网络,从万华的角度来讲,正是这一点在更大程度上促成了这次收购。万华同时获得制造能力和销售渠道的积极尝试,被证明是成功的。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前,万华也对该地区其他的候选地做了评估,但匈牙利的比较优势和对投资者友好的商业环境,让管理层做出了倾向于匈牙利公司的决定。
万华在官方声明中宣称,这次收购把两家区域性公司变为一家全球性公司。宝思德被指定负责万华在欧洲的所有业务。宝思德管理层宣称,宝思德通过收购进入了亚洲市场,并获得了与万华的欧洲客户加强商业联系的机会。
2012年,匈牙利欧尔班总理代表匈牙利政府与万华宝思德工业园签订了以为园区提供“站式服务等条款”为主要内涵的《战略合作协议》。在获得各方面的支持之后,万华于2013年启动了中匈工业园项目。该项目旨在将后续前往匈牙利投资的中国公司吸引到宝思德化学公司所在的匈牙利东北部工业园区。在操作层面,匈牙利政府通过匈牙利投资促进局的咨询服务为万华提供支持。为了向在匈牙利的外国投资者提供帮助,匈牙利投资促进局与外国公司在当地的管理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并在优惠政策、技工雇佣等方面为投资公司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如安排与国务秘书的会晤、建立与有关部门或市政当局的沟通、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等。
2011—2016年,万华又额外投资了4亿欧元用于其匈牙利子公司现金流的补充和产能的扩容。通过技术转移,宝思德的生产能力翻了一番,随着这次收购,该公司在2014年首次实现了盈利。2016年也是宝思德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公司实现综合销售收入12亿欧元,成为其历史上最成功的财政年度。该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超过2.5亿欧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0%。作为兑现其承诺的一种表现,万华有进一步投资其匈牙利子公司的明确意向,欧洲市场仍然是万华预期中的一个关键市场,因此,继续扩大其在匈牙利的生产能力仍位列该公司议事日程的前列。2016年,宝思德启动了最新的投资项目,目标是建设一套价值1.14亿欧元的新的氯化物处理设施。
万华收购案例的成功启示:
一是良好的政治氛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万华在匈牙利的投资与中匈两国的经济战略导向是完全一致的。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万华在匈牙利的进一步扩大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倡导的“向东开放”的政策,也营造了一种欢迎中国投资者的氛围,在这种良好政治氛围下,万华对宝思德的收购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
二是文化融合非常重要。万华认为文化融合是近年来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万华的领导层和2 700名匈牙利当地同事的团结,是宝思德得以成功运营的关键。
三是发挥与其他中资企业合作的协同效应很重要。万华在匈牙利成功实现了与其他中资企业合作带来的协同效应。如华为,作为一家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公司,与匈牙利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在一些专业技术领域成为万华完美的合作伙伴。2016年7月,华为与万华宝思德公司签署了一项战略协议,最大限度地提升其在匈牙利的生产技术水平。根据这项协议,万华将在匈牙利建立一家区域性的信息处理中心。这两家中国公司的合作也将引入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智能化生产的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这项协议预计将服务于共同实现华为和万华的商业发展目标,同时也意味着两家公司增加了参与匈牙利社会以及培训当地专业技术人员方面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