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3

我们关于概念形成过程的系列调查,始于萨哈洛夫的实验研究,并由我们和我们的同事库特洛瓦(J.Kotelova)和帕什科夫斯卡娅(E.Pashkorvskaja)完成(8,49,p.70)。该调查对300多名个体进行了研究——其中有儿童、青少年和成人,还包括一些在智力和语言活动方面有病理障碍的人。

我们的研究获得了一些主要发现,可以总结如下:概念形成过程(该过程最终导致概念的形成)始于最初的儿童期,但是,作为概念形成过程的心理基础的智力功能(它们以特殊结合的方式成为概念形成过程的心理基础)只有到青春期才得以成熟、形成并发展起来。在那个年龄之前,我们发现了与即将来到的真正的概念功能相似的某些智力形式。关于它们的组成、结构和操作,就像胚胎与充分发育的有机体的关系一样,这些概念的功能性对应词与真正的概念具有同样的关系。把两者等同起来,实际上忽视了最初阶段和最后阶段之间漫长的发展过程。

概念形成是一种复杂活动的结果,在这种复杂的活动中,所有基本的智力功能都参与了。然而,不能把这一过程还原为联想、注意、意象、推理或者决定性倾向。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我们不把符号或词作为一种用以指引我们心理操作的工具,作为控制它们进程的工具,作为引导它们去解决我们面临问题的工具,那么它们是远远不够的。

呈现一个使概念得以形成的问题不等于可以把问题本身视作概念形成过程的原因,尽管当青年进入成人的文化世界、职业世界和文明世界时,社会赋予青年的任务在产生概念思维方面无疑是个重要因素。如果环境不向青少年提出任何任务,也不向青少年提出任何新的要求,而且不为青少年提供一系列新的目标来激发他们的智力,那么,他们的思维便不会达到最高阶段,或者即使达到也会大大地推迟。

然而,文化任务本身并没有解释使概念得以形成的发展机制本身。研究者必须把目标定在了解外部任务和发展动力之间内在的联系方面,并且把概念形成看作青少年整个社会成长和文化成长的一种功能,它不仅影响青少年的思维内容,而且影响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有意义地使用词语(把它作为概念形成的一种工具来使用),是智力过程发生急剧变化的直接的心理原因,这种智力过程发生在青少年期的开始时期。

在这个年龄出现的,不是新的基本功能,主要是那些与已经存在的功能有所不同的功能,但是所有存在的功能都被合并成一种新的结构,形成一种新的综合,成为一种新的复杂整体的组成部分;支配这个整体的规律也决定着每个个别部分的命运。学会在词或符号的帮助下指引自己的心理过程,是概念形成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能力,即运用辅助的工具来调整人的活动的能力,只有在青少年时期才达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