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5

我们的调查使我们把概念形成过程分成三个主要的方面。我们已经描述了其中两个方面,它们的标志是概念混合意象和复合分别占居支配地位。现在,我们进入第三个方面。像第二个方面一样,它也可以细分为几个阶段。

事实上,新的结构并不必然地仅仅出现在复合思维之后,沿着它的整个发展过程自然地发展下去。在儿童开始运用假概念思维之前很久,这些新的结构就以初步的形态被观察到。然而,它们基本上属于我们概念形成图式中的第三分支。如果复合思维是概念形成的一个根源,那么我们即将描述的形式是第二个独立的根源。它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发生学功能,不同于复合的功能。

复合的主要功能是建立联系和关系。复合思维通过把经验的互不关联的各个要素组织成一个类别,从而开始将分类的印象统合起来,并为后来的概括创造基础。

但是,先进的概念比统合更可预测。为了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就有必要提取和挑选要素,并把提取的要素看作与具体经验的整体不同的东西,这些要素是深藏于具体经验之中的。在真正的概念形成中,统合和分离同样重要:综合必须与分析相结合。复合思维不能两者都干。它的真正本质在于过多的联结和过多地产生联结,但在抽象方面较为薄弱。完成第二个要求是这样一些过程的功能,这些过程只有在概念形成发展的第三方面才得以成熟,尽管它们的开端可以追溯至更早的时期。

在我们的实验中,通向抽象的第一步是在儿童把最大程度上相似的物体(例如小而圆的物体,或者红而扁平的物体)聚集在一起时跨出的。由于测验材料不包含任何同一性的物体,因此即便最大程度相似的物体在某些方面也是不相似的。结果,儿童在拣出这些“最佳配对”时必须更加重视一件物体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他特征——也即给这些特征优先处理。经过增补的那些属性,使一件物体最大程度上和样本相似,从而成为注意的焦点,并在某种意义上从儿童较少注意的属性中抽取出来了。这种抽取的初次尝试本身并不明显,因为儿童抽取了整整一组特征,而没有清楚地予以相互区别;通常抽取这样一组属性仅仅基于对物体相似性的模糊的、一般的印象。

此外,儿童知觉的综合特征已被打破。一件物体的属性已经分为两个被同等注意的部分——肯定抽象和否定抽象(positive and negative abstraction)的开始。一件物体不再携带所有属性进入一个复合体——有些属性被拒绝进入;如果物体由此而贫瘠的话,那么复合体中所包容的那些属性便会在儿童的思维中明显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