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我们已经用只有实验分析(experimental analysis)才能提供的透明度看到了复合思维的不同阶段和形式。这种分析有助于我们揭示以图式形式(schematic form)形成概念的发生学过程的基本性质,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展开过程的钥匙。但是,一种用实验来诱发的概念形成过程不可能确切地反映出在生活中的实际的发生学发展。我们已经列举的具体思维(concrete thinking)的基本形式实际上表现出混合情况。迄今为止提供的形态学分析(morphological analysis)必须由功能分析和发生学分析来替代。我们必须设法把实验中发现的复合思维形式和儿童实际发展中发现的思维形式联结起来,并把两个系列的观察彼此对照。
从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复合阶段,儿童所感知的词义涉及成人心中所想的同样物体。这样便保证了儿童和成人之间的了解。但是儿童用不同的方式看待同一种物体,用不同的心理运作考虑同一件事情。我们试图通过把我们的观察与儿童思维特征的材料予以比较来证实这一观点(一般说来是与原始思维特征的材料相比较,这些原始思维是由心理科学以往收集到的)。
如果我们观察到儿童在迁移他的最初的词义过程中把哪些物体类别联结在一起,以及他如何着手做这件事,那么我们便发现了两种形式的混合,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把这两种形式称作联想的复合和概念混合的意象。
让我们借用一下由H.沃纳引述(55,p.206)的来自伊德尔伯格(H.Idelberger)的例证,在该儿童生命的第251天,他对一个小姑娘的瓷质小雕像发出bow-wow的词,这个瓷质雕像被置于餐具柜上,他常常对这个雕像作出喜欢的表示。到了第307天,他对院子里正在叫的一条狗发出了bow-wow的词,并且对他祖父母的照片,对玩具狗和一只钟也发出了bow-wow的词。到了第331天,他对一块有着动物头像的毛皮发出了bow-wow的词,特别注视那一对玻璃眼睛,并对另一块没有动物头像的毛皮披肩也发出了这个词。到了第334天,他对揿压时能发出短促尖叫的橡皮娃娃发出这个词,而到了第396天,他对父亲衬衫袖口上的链扣也发出这个词。到了第433天,他看到一件服装上的珍珠纽扣和一只浴室温度计,又发出了同样的词。
沃纳分析了这个例子,并得出结论说,被儿童称作bow-wow的各种东西可以分类如下:首先,狗和玩具狗,以及类似于瓷娃娃的椭圆形小物体,例如橡皮娃娃和温度计;其次,链扣、珍珠纽扣和类似的小物件。分类的关键属性是一种椭圆形或者表面闪光的类似眼睛的物件。
很清楚,儿童把这些具体物体按照一种复合原则统合起来。这种自发的复合形式构成了儿童言语发展史的第一篇章。
关于这些转换,有一个著名的、经常得以引用的例子:开始时,一名儿童用quah来指正在池塘中游着的一只鸭子,然后指任何液体,包括瓶里的牛奶;当他偶尔见到一枚钱币,上面刻有一只鹰时,这枚钱币也叫做quah,然后任何圆的、钱币样的物体都叫quah。这是一种典型的连锁复合:每一种包容进来的新物体都与另一个要素有着某种共同的属性,但是这种属性经历无止境的变化。
复合的形成也对下列特殊现象负责,即一个词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义,只要在词的意义之间有某种联想的环节存在,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一个儿童可能对以前和以后都用“以前”这个词,或者对明天和昨天都用“明天”这个词。这里,我们可与某些古代的语言——希伯莱文(Hebrew),中文和拉丁文(Latin)进行完全的类比——在这些古代语言中,一个词有时也指相反的意义。例如,罗马人(Romans)用一个词来表示高和深。这样一种相反意义的匹配只有作为复合思维的结果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