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金人词略
完颜一朝,立国浅陋,金宋分界,习尚不同。程学行于南,苏学行于北,一时文物,亦未谓无人。惟前为宋所掩,后为元所压,遂使豪俊无闻,学术未显,识者惜之。然而《中州》一编,悉金源之文献;《归潜》十卷,实艺苑之掌故,稽古者所珍重焉。至论词学,北方较衰。杂剧搊弹盛行,而雅词几废。间有操翰倚声,亦目为习诗馀技,远非两宋可比也。综其传作言之,风雅之始,端推海陵,南征之作,豪迈无及;章宗颖悟,亦多题咏,聚骨扇词,一时绝唱;密国公璹,才调尤富,《如庵小稿》,存词百首,宗室才望,此其选矣。至若吴蔡体行,词风始正。于是黄华、玉峰、稷山二妙,诸家并起。而大集其成,实在《遗山乐府》,所集三十六家,知人论世,金人小史也。因就裕之所录,略志如左。
(1)章宗 《金史》称帝天资聪悟。《归潜志》亦云:诗词多有可称者,并纪其宫中绝句,命翰林待制朱澜侍夜饮诗,擘橙为软金杯词,皆清逸可诵。要未若聚骨扇词之胜也。词云:
【蝶恋花】聚骨扇
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绉。金缕小钿花草斗,翠绦更结同心扣。金殿日长承宴久,□□招来,暂喜清风透。忽听传宣须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
帝词仅见此首,虽为赋物,而雅炼不苟。自来宸翰,率多俚鄙,似此寡矣。他如《铁券行》、《送张建致仕归》、《吊王庭筠》诸作,今皆不可见,《飞龙记》亦不存。
(2)密国公璹 璹字仲宝,一字子瑜,世宗之孙,越王允常子,自号樗轩居士。著有《如庵小稿》。录【沁园春】词一首。
壮岁耽书,黄卷青灯,留连寸阴。到中年赢得,清贫更甚。苍颜明镜,白发轻簪。衲被蒙头,草鞋着脚,风雨萧萧秋意深。凄凉否?瓶中匮粟,指下忘琴。一篇梁父高吟,看谷变陵迁古又今。便离骚经了,灵光赋就,行歌白雪,愈少知音。试问先生,如何即是,布袖长垂不上襟。掀髯笑,一杯有味,万事无心。
公词今止存七首,为【朝中措】、【春草碧】、【青玉案】、【秦楼月】、【西江月】、【临江仙】及此词也。宣宗南渡,防忌同宗,亲王皆有门禁。公以开府仪同三司奉朝请,家居,止以讲诵吟咏为乐,潜与士大夫唱酬,然不敢彰露,其遭遇亦有可悲者。观其【西江月】云:“一百八般佛事,二十四考中书。山林朝市等区区,着甚来由自苦。”【临江仙】云:“醉向繁台台上问,满川细柳新荷。”及此词“谷变陵迁古又今”。盖心中有难言之隐也。天兴初,北兵犯河南,公已卧疾,尝语人曰:“敌势如此,不能支,止可以降,全吾祖宗。且本边塞,如得完颜氏一族归我国中,使女直不灭,则善矣,馀复何望?”其言至沉痛也。公喜与文士游,时学子如雷希颜、元裕之、李长源、王飞伯,皆游其门。飞伯尝有诗云:“宣平坊里榆林巷,便是临淄公子家。寂寞华堂豪贵少,时容词客听琵琶。”一时以为实录。刘君叔亦云:“其举止谈笑,真一老儒,殊无骄贵之态。”则其风度可思矣。
(3)吴激 激字彦高,建州人,宋宰相拭子,米芾婿。使金,留不遣,官翰林待制。皇统初,出知深州,卒。有《东山集》,词一卷。录【风流子】一首,盖感旧作也。
书剑忆游梁,当时事,底处不堪伤。望兰楫嫩漪,向吴南浦,杏花微雨,窥宋东墙。凤城外、燕随青步障,丝惹紫游缰。曲水古今,禁烟前后,暮云楼阁,春草池塘。回首断人肠,流年去如电,镜鬓成霜。独有蚁尊陶写,蝶梦悠扬。听出塞琵琶,风沙淅沥,寄书鸿雁,烟月微茫。不似海门潮信,犹到浔阳。
按:“游梁”云云,即指使金事,故有“寄书鸿雁”、“潮信浔阳”之语,盖亦故国之思也。彦高以【人月圆】一词得盛名,见《中州乐府》。先是宇文叔通主文盟,视彦高为后进,止呼为小吴。会饮酒间,有一妇人,宋宗室子,流落。诸公感叹,皆作乐章一阕。宇文作【念奴娇】有云:“宗室家姬,陈王幼女,曾嫁钦慈族。干戈浩荡,事随天地翻覆。”次及彦高,彦高作【人月圆】词云:“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虚中览之,大惊。自后人求乐府者,叔通即云:“吴郎近以乐府名天下,可径求之。”余谓彦高词,篇数不多,皆精美尽善。虽多用前人语,而点缀殊自然也。
(4)蔡松年 松年字伯坚,真定人。累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卒,封吴国公。著有《萧闲公集》,词名《明秀集》,见四印斋刻本,已残矣。录【石州慢】一首。
东海蓬莱,风鬟雾鬓,不假梳掠。仙衣卷尽云霓,方见宫腰纤弱。心期得处,世间言语非真,海犀一点通寥廓。无物比情浓,觅无情相博。离索,晓来一枕馀香,酒病赖花医却。滟滟金尊,收拾新愁重酌。片帆云影,载将无际关山,梦魂应被杨花觉。梅子雨疏疏,满江干楼阁。
按:此词为高丽使还日作。故事上国使至,设有伎乐,此首即为伎作也。《明秀集》今止见残本,惟目录尚全(见四印斋刊词)。此词止载《中州乐府》而已。余尝考元以北散套见长,而杨朝英《阳春白雪集》,别有大乐一阑,以东坡【念奴娇】、无名氏【蝶恋花】、晏叔原【鹧鸪天】、邓千江【望海潮】、吴彦高【春草碧】、辛稼轩【摸鱼子】、柳耆卿【雨霖铃】、朱淑真【生查子】、张子野【天仙子】及伯坚此词实之。盖当时此词,固盛传歌者之口也。元人杂剧,有《蔡翛闲醉写石州慢》,当即演此事。今虽不传,而其词之声价可知矣。伯坚他词尚富,《中州乐府》选十二首,多有四印斋刊本中未见者。
(5)刘仲尹 仲尹字致君,辽阳人。正隆中进士,以潞州节度副使,召为都水监丞。有《龙山集》。录【鹧鸪天】四首。
满树西风锁建章,官黄未裹贡前霜。(句疑有误字。)谁能载酒陪花使,终日寻香过苑墙。修月客,弄云娘,三吴清兴入琳琅。草堂人病风流减,自洗铜瓶煮蜜尝。(其一)
骑鹤峰前第一人,不应着意怨王孙。当年艳态题诗处,好在香痕与泪痕。调雁柱,引蛾颦,绿窗弦管合筝
。砌台歌舞阳春后,明月朱扉几断魂。(其二)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其三)
璧月池南翦木犀,六朝宫袖窄中宜。新声蹙巧蛾颦黛,纤指移
雁着丝。朱户小,画帘低,细香轻梦隔涪溪。西风只道悲秋瘦,却是西风未得知。(其四)
按:《中州乐府》录龙山作十一首,而《词综》仅选其二。遗山选择至严,此十一首,无一草草,不知竹坨如何去取也。致君为李钦叔外祖,少擢第,终管义军节度副使,能诗,学江西诸公。其《墨梅》、《梅影》二诗,尤为人称重,世人知者鲜矣。
(6)王庭筠 字子端,熊岳人。大定中登第,官至翰林修撰。晚年卜居黄华山,自称黄华老人。《中州乐府》录词十二首,子端词无集,止以元选为准。录一首。
【百字令】癸巳莫冬小雪家集作
山堂晚色,满疏篱寒雀,烟横高树。小雪轻盈如解舞,故故穿帘入户。埽地烧香,团圞一笑,不道因风絮。冰澌生砚,问谁先得佳句。
有梦不到长安,此心安稳,只有归耕去。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修竹林边,寒梅树底,准拟全家住。柴门新月,小桥谁扫归路。
按:黄华得名最早,赵闲闲曾赋赠一诗云:“寄语雪溪王处士,年来多病复何如?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李白一杯人影月,郑虔三绝画诗书。情知不得文章力,乞与黄华作隐居。”时闲闲尚未有盛名,由是益著称也。
(7)赵可 字献之,高平人。贞元二年进士,仕至翰林直学士。有《玉峰散人集》。
【蓦山溪】赋崇福荷花,崇福在太原晋溪
云房西下,天共沧波远。走马记狂游,正芙蕖半铺镜面。浮空阑槛,招我倒芳尊,看花醉,把花归,扶路清香满。水枫旧曲,应逐歌尘散。时节又新凉,料开遍横湖清浅。冰姿好在,莫道总无情,残月下,晓风前,有恨何人见。
按:献之少时,赴举,及御帘试《王业艰难赋》。程文毕,于席屋上戏书小词云:“赵可可,肚里文章可可。三场捱了两场过,只有这番解火。恰如合眼跳黄河,知他是过也不过。试官道王业艰难,好交你知我。”时海陵御文明殿,望见之,使左右趣录以来。有旨谕考官,此人中否,当奏之。已而中选,不然,亦有异恩矣。后仕世宗朝,为翰林修撰,因夜览太宗神射碑,反覆数四。明日,会世宗亲飨庙,立碑下,召学士院官读之。适有可在,音吐鸿畅,如宿习然,世宗异之,数日迁待制。及册章宗为皇太孙,适可当笔,有云:“念天下大器,可不正其本欤?而世嫡皇孙,所谓无以易者。”人皆称之。后章宗即位,偶问向者册文谁为之,左右以可对,即擢直学士。可少轻俊,尤工乐章。有《玉峰集》行世。晚年奉使高丽。故事,上国使至馆中,例有侍伎。献之作《望海潮》以赠,为世所传诵,与蔡伯坚后先辉映。惟蔡之宫腰纤弱,与赵之离觞草草,皆不免为人疵议也。
(8)刘迎 字无党,东莱人。大定中进士,除豳王府记室,改太子司经。有诗文集,乐府号《山林长语》。
【乌夜啼】
离恨远萦杨柳,梦魂常绕梨花。青衫记得章台月,归路玉鞭斜。
翠镜啼痕印袖,红墙醉墨笼纱。相逢不尽平生事,春思入琵琶。
(9)韩玉 字温甫,北平人。擢第,入翰林,为应奉文字,后为凤翔府判官。有《东浦词》。
【贺新郎】
柳外莺声醉,晚晴天、东风力软,嫩寒初退。花底觅春春已去,时见乱红飞坠。又闲傍阑干十二,阑外青山烟缥缈,远连空、愁与眉蜂对。凝望处,两叠翠。鸳鸯结带灵犀珮,绮屏深香罗帐小,宝檠灯背。谁道彩云和梦断,青鸟阻寻后会。待都把相思情缀,便做锦书难写恨,奈菱花都见人憔悴。那更有,函枕泪。
按:玉词,《中州乐府》所未见,仅见《词综》,尚有【感皇恩】一首,题作《广东与康伯可》,是玉曾南游者矣。词中有“故乡何在,梦寐草堂溪友”,又“老去生涯殢尊酒”,又“故人今夜月,相思否”之句,则玉殆由南入北者也。
(10)党怀英 字世杰,其先冯翊人,后居泰安。官翰林承旨。有《竹溪集》。
【鹧鸪天】
云步凌波小凤钩,年年星汉踏清秋。只缘巧极稀相见,底用人间乞巧楼。天外事,两悠悠,不应也作可怜愁。开帘放入窥窗月,且尽新凉睡美休。
按:世杰得第,适值章宗即位之初。是时诏修辽史,世杰与郝俣同充纂修官,一时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辽事者,悉上送官。至泰和初,诏分纪、志、列传刊修官。世杰寻卒,人咸以不睹全史为恨。其后陈大任继成辽史,或不如世杰远矣。区区词曲,不足见其学也。
(11)王渥 字仲泽,太原人。擢第,令宁陵,召为省掾。使宋回,为太学助教。天兴中,出援武仙,战殁。录词一首。
【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同裕之赋
短衣匹马清秋,惯曾射虎南山下。西风白水,石鲸鳞甲,山川图画。千古神州,一时胜事,宾僚儒雅。快长堤万弩,平冈千骑,波涛卷,鱼龙夜。落日孤城鼓角,笑归来长围初罢。风云惨淡,貔貅得意,旌旗闲暇。万里天河,更须一洗,中原兵马。看鞬櫜呜咽,咸阳道左,拜西还驾。
按:仲泽使宋至扬州,应对华敏,宋人重之。其擢第时,为奥屯邦献完颜斜烈所知,故多在兵间。后援武仙于郑州,盖从赤盏合喜、道遇北兵,殁于军阵,时论惜之。渥性明俊不羁,博学无所不通,长于谈论,工尺牍,字画遒美,有晋人风。诗多佳句,其《过颍亭》云:“九山西络烟霞去,一水南吞涧壑流。宾主唱酬空翠琰,干戈横绝自沧洲。”又《赠李道人》云:“簿领沉迷嫌我俗,云山放浪觉君贤。”又《颍州西湖》云:“破除北客三年恨,惭愧西湖五月春。”世人多称道之。
(12)景覃 字伯仁,华阳人,自号渭滨野叟。录词一首。
【天香】
市远人稀,林深犬吠,山连水村幽寂。田里安闲,东邻西舍,准拟醉时欢适。社祈雩祷,有箫鼓喧天吹击。宿雨新晴,陇头闲看,露桑风麦。无端短亭暮驿,恨连年此时行役。何似临流萧散,缓衣轻帻。炊黍烹鸡自劳,有脆绿甘红荐芳液。梦里春泉,糟床夜滴。
(13)李献能 字钦叔,河中人。擢第,入翰林,为应奉文字。出为鄜州观察判官,再入,迁修撰。正大末,授河中帅府经历官。词不多作。录一首。
【春草碧】
紫箫吹破黄州月,簌簌小梅花,飘香雪。寂寞花底风鬟,颜色如花命如叶。千里涴兵尘,凌波袜。心事鉴影鸾孤,筝弦雁绝。旧时雪堂人,今华发,肠断金缕新声。杯深不觉琉璃滑,醉梦绕南云,花上蝶。
按:《金史》:李家故饶财,尽于贞祐之乱,在京师无以自资。其母素豪奢,厚于自奉,小不如意,则必诃谴。人视之殆不堪忧,献能处之自若也。钦叔为人眇小而黑色,颇多髯,善谈论,工诗,有志于风雅。又刻意乐章,在翰院,应制得体。赵闲闲、李屏山尝云:李钦叔今世翰苑才。故诸公荐之,不令出馆。词虽不多见,而气度风格,酷似秦少游。《中州乐府》又录其【江梅引】、【浣溪纱】二首,卓然名手也。
(14)赵秉文 字周臣,磁州人。擢第,入翰林,因言事外补,后再入馆,为修撰,转礼部郎中,又出典郡守。南渡后,为直学士,拜礼部尚书,自号闲闲居士。有《滏水集》。
【水调歌头】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嗔。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
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
按:此词为公述志之作。公尝自拟苏子美,此词自序云:“昔拟栩仙人王云鹤赠余诗云:寄与闲闲傲浪仙,枉随诗酒堕凡缘。黄尘遮断来时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后玉龟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余因以诗记之云:玉龟山下古仙真,许我天台一化身。拟折玉莲骑白鹤,他年沧海看扬尘。吾友赵礼部庭玉说:丹阳子谓余再世苏子美也,赤城子则吾岂敢,若子美则庶几焉,尚愧词翰微不及耳。”据此则公之微尚可见矣。公幼年诗法王庭筠,晚则雄肆跌宕,魁然为一时文士领袖。金源一代,好奖励后进者,惟遗山与公而已。
(15)辛愿 字敬之,福昌人,自号女几山人,又号溪南诗老。录词一首。
【临江仙】河山亭留别钦叔、裕之
谁识虎头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无路到公卿,萧萧华屋,白发老诸生。邂逅对床逢二妙,挥毫落纸堪惊。他年联袂上蓬瀛,春风莲烛,莫忘此时情。
按:敬之以诗名,《金史》入隐逸传。而此词“虎头功名”、“蓬瀛联袂”之句,是亦非忘情仕宦者。惟中年为人连诬,遂无远志耳。(《金史》:愿为河南府治中高廷玉客,廷玉为府尹温迪罕福兴所诬,愿亦被讯掠,几不得免。)平生不为科举计,且未尝至京师,俨然中州一逸士也。尝谓王郁曰:“王侯将相,世所共嗜者,圣人有以得之,亦不避,得之不以道,与夫居之不能行己之志,是欲澡其身,而伏于厕也。”其志趣如此。《金史》录其诗,独取“黄绮暂来为汉友,巢由终不是唐臣”二语,以为真处士语,洵然。词则仅见此阕而已。
(16)元好问 字裕之,秀容人。兴定五年进士,历官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有《遗山乐府》。
【迈坡塘】雁邱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按:此词,裕之自序云:“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余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此词即遗山首唱也,诸人和者颇多。而裕之乐府,深得稼轩三昧。张叔夏云:“遗山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余谓遗山竟是东坡后身,其高处酷似之,非稼轩所可及也。其乐府自序云:“子故言宋诗大概不及唐,而乐府歌词过之,此论殊然。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后便到辛稼轩,此论亦然。东坡、稼轩即不论,且问遗山得意时,自视秦、晁、贺、晏诸人为何如?予大笑拊客背云:‘那知许事,且噉蛤蜊。’”是遗山平昔之旨可见也。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庶几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沮。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摭所闻,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馀万言。其后纂修金史,多本其所著焉。是以遗山所作,辄多故国之思。如【木兰花】云:“冰井犹残石甃,露盘已失金茎。”【石州慢】云:“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鹧鸪天】云:“三山宫阙空银海,万里风埃暗绮罗。”又云:“旧时逆旅黄粱饭,今日田家白板扉。”又云:“墓头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皆可见其襟抱也。(邓千江【望海潮】一首,在当时负盛名,元人且以之入大曲,实则寻常语耳,尚不如龙洲上郭殿帅之【沁园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