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学术年表
1884年(光绪十年,甲申)生。吴梅,字瞿安,初号灵鳷,晚号霜厓,祖籍江苏长洲(民国后并入吴县)。九月十一日(阴历七月二十二日)午时,诞生于长洲。曾祖吴钟骏,道光十二年(1832年)状元及第,入翰林院,曾任浙江学督、礼部侍郎、福建学政等职。祖父吴清彦,乡试中举,荫承父爵,官至刑部员外郎。父吴国榛,字声孙,诗文、辞赋无不精通,英年早逝。
1886年(光绪十二年,丙戌)三岁。父声孙公卒,年二十二岁。吴梅《北泾种树行》诗有:“三岁丁孤露,不知饥与寒。母亲勤抚育,四序无笑颜。”
1891年(光绪十七年,辛卯)八岁。随父嗣于叔祖吴长祥(号吉云)。吴梅自幼失双亲怙恃,后得长祥公悉心关爱、栽培。《瞿安日记》有云:“余之能读书,略知学问途径者,嗣祖吉云公之教也。”
1893年(光绪十九年,癸巳)十岁。六月二十四日(阴历五月十一日)母陆太夫人卒。《北泾种树行》诗有:“时余才十龄,积苦身益孱。”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二岁。始习举子业,吴长祥老为其聘师潘霞客(字少霞)。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五岁。初应童子试,未录。《霜厓诗录》自是年始存稿。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十六岁。再应童子试,提复被斥。自此后,即注力于诗文、词曲。《百嘉堂遗嘱》中说:“余自提复被斥后,即注全力于诗、古文、词。文读望溪,诗宗选学。……其后游艺四方,诗得散原老人,词得彊村遗民,曲得粟庐先生,从容谈燕,所获良多。”感戊戌六君子事,草创《血花飞》传奇。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十七岁。娶夫人邹瑞华,邹夫人,元和人。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十八岁。再应长洲乡试,以第一名补长洲学生员。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九岁。得食廪饩。秋,往南京应江南补行庚子、辛丑并科乡试,以第三场不进棚,未能完卷。十月二十四日,长子见青生。馆雷子藩家。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二十岁。再赴南京参加府试,本已被荐卷,因卷中“羽”字不中程,被绌。后赴上海,在上海东文学社攻习日语。本年改订了早年所作《血花飞》传奇(又名《苌弘血》),因赋写戊戌六君子事,嗣祖吴长祥惧祸,命其夜间秘密焚烧原稿,故《血花飞》传奇不传于世。《风洞山》传奇是年初稿。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二十一岁。《风洞山》传奇《先导》及第一出《忧国》在《中国白话报》第四、第六期刊出。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二十二岁。秋,经好友黄慕韩(振元)推荐,在东吴大学堂任教习。十月,改定《风洞山》传奇,并作《序》。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二十三岁。四月三日,次子湅青生。《风洞山》传奇由小说林社出版。作《暖香楼》杂剧(后改名《湘真阁》)。《奢摩他室曲话》是年始作。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二十四岁。《暖香楼》杂剧在《小说林》第一期刊出,《奢摩他室曲话》在《小说林》第二、三、四、六、八、九期刊出。作歌颂秋瑾的《轩亭秋》杂剧,《楔子》在《小说林》第六期刊出。八月,柳亚子、邓实、黄节、陈去病、沈昌直等在上海张园成立神交社(南社前身),吴梅亦应邀赴会。十月,嗣祖吉云公卒。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二十五岁。十月二日,三子翰青生。冬,作《北泾种树行》诗及《六也曲谱叙》。
1909(宣统元年,己酉)二十六岁。八月,辞去东吴大学教习之职,赴河南开封任河道曹载安幕。在开封其间,怀慕周宪王当年风流,益肆力于南北曲。本年柳亚子等结南社,被邀入盟。
1910年(宣统二年,庚戌)二十七岁。二月,自开封返苏州,任存古学堂检察官,居可园。十一月八日,四子南青生。时词学家朱孝臧、郑文焯、况周颐等客居吴下,先生时与过从。词作【虞美人】《刘子庚(毓盘)梦断离恨图》、【清波引】《可园送春》等皆作于此时。《霜厓词录》自是年存稿。本年校刻《奢摩他室曲丛》第一集行世。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二十八岁。筑蒲林巷宅成。作《双碑泪》杂剧。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二十九岁。二月,应南京第四师范之聘,至南京任教。作《落茵记》杂剧。三月,经柳亚子介绍,正式加入南社。
1913年(民国二年,癸丑)三十岁。年初,赴上海民立中学任教,教学之余继续钻研曲学,应《小说月报》之邀作《顾曲麈谈》等著作。
1914年(民国三年,甲寅)三十一岁。仍在上海民立中学任教。《顾曲麈谈》开始在《小说月报》连载。《瞿安笔记》作于是年。
1915年(民国四年,乙卯)三十二岁。仍在上海民立中学任教。作《白团扇》传奇。
1916年(民国五年,丙辰)三十三岁。仍在上海民立中学任教。《东海记》传奇七出在《春声》杂志第二、第四集刊出。《双泪碑》传奇在《小说月报》第七卷第四、第五号刊出。《顾曲麈谈》收入商务印书馆“文艺丛刊甲集”单行出版,后收入商务印书馆“国学小丛书”。
1917年(民国六年,丁巳)三十四岁。春、夏,仍在上海民立中学任教。九月,应北京大学之聘赴京任北京大学昆曲组指导教师,同时在北京大学国文系开设戏曲、中国文学史等课程。本年作《无价宝》杂剧,在《小说月报》第八卷第七、第八号刊出。
1918年(民国七年,戊午)三十五岁。仍在北京大学任教,始兼任北京高等师范课程。校勘《词源》,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印行。
1919年(民国八年,己未)三十六岁。仍在北京大学任教,兼北京高等师范课。《词馀讲义》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印行。徐树铮出任西北筹边使,礼聘先生任秘书长,先生却之。
1920年(民国九年,庚申)三十七岁。仍在北京大学任教,兼北京高等师范课。是年冬始编《南北词简谱》,历时十载,至1931年夏始完稿。
1921年(民国十年,辛酉)三十八岁。仍在北京大学任教,兼北京高等师范课。苏州成立道和曲社,应邀赴会。
1922年(民国十一年,壬戌)三十九岁。春、夏,仍在北京大学任教,兼北京高等师范课。《古今名剧选》由北京大学出版部印行。本年秋,应南京国立东南大学之聘,举家南归,寓大石桥二十二号。兼任国文系国学研究会指导员(同时担任指导员的还有陈钟凡、顾实、陈去病、柳翼谋)。此后先生在东南大学主讲词曲,先后开设“词学通论”、“词选”、“两宋专家词”、“曲学通论”、“南北词简谱”、“曲选”等课程。
1924年(民国十三年,甲子)四十一岁。仍在东南大学任教。四月,应弟子任中敏邀,游扬州。五月编成《曲选》。八月,作《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校勘记》,并在《华国月刊》陆续刊出。《瞿安读曲跋》在《国学丛刊》第一卷第三期发表。
1925年(民国十四年,乙丑)四十二岁。仍在东南大学任教。《中国戏曲概论》完稿。
1926年(民国十五年,丙寅)四十三岁。仍在东南大学任教。春,东南大学学生结词社,名“潜社”,公推先生为首。十月,《中国戏曲概论》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
1927年(民国十六年,丁卯)四十四岁。春,东南大学停办,举家返苏州。应商务印书馆之请,校订《奢摩他室曲丛》一百五十二种,分散曲、传奇、杂剧三类。九月中旬,应中山大学之聘,赴穗任教。十二月,因生活不适返回苏州。《曲选》、《词馀讲义》由中山大学出版部印行。
1928年(民国十七年,戊辰)四十五岁。本年春,应聘往上海光华大学任教。在苏州与蒋香谷等结琴社。夏,赴杭州参观博览会。秋,东南大学易名中央大学复课,先生被迎归,重返南京,寓大石桥十九号,兼任沪宁两地课程。《奢摩他室曲丛》初集、二集共收杂剧、传奇三十五种,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29年(民国十八年,己巳)四十六岁。仍在中央大学任教,兼上海光华大学课。《元剧研究ABC》由ABC丛书社出版。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庚午)四十七岁。仍在中央大学任教,欲辞上海光华大学教职,为校方挽留。应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之邀,作《辽金元文学史》。十二月,《曲选》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1年(民国二十年,辛未)四十八岁。仍在中央大学任教,秋前仍兼上海光华大学课。《南北词简谱》脱稿。六月,返苏州居家。秋,辞上海光华大学课。门人卢前所辑《霜厓曲录》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四十九岁。“一·二八”事变爆发,日机轰炸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被焚,《奢摩他室曲丛》三集、四集刻版、《辽金元文学史》及存于馆中的曲丛底本毁于战火。三月,由苏州赴上海。秋前,在上海任馆课。九月,辞馆返苏州。十月,复中央大学课。十一月,南京紫霞曲社推先生为社长。十二月,《曲学通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癸酉)五十岁。仍在中央大学任教。本年春,始应金陵大学之聘,在金陵大学主讲金元散曲。五月,《霜厓三剧》木刻本印行。八月二十七日,在上海,曲友周冰心、王亦民、王育之、居逸鸿等为祝先生五十寿辰,先唱《密誓》、《访星》、《做鞋》、《夜课》等折,后演唱《霜厓三剧》全本。先生作【南吕·懒画眉】二支,即席歌之。十月二十七日,陈散原来宁,南京文人约六十人同至扫叶楼秋禊,吴梅亦应邀赴会,是日赴会者又有冒鹤亭、汪东、卢前、汪辟疆、邵元冲、曾仲鸣、黄俊、陈其采、曹经沅、陆彤士等。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甲戌)五十一岁。仍在中央大学任教,兼金陵大学课。二月,《词学通论》列入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出版。十一月,《长生殿传奇斠律》在中央大学《文艺丛刊》第一卷第二期发表。
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乙亥)五十二岁。仍在中央大学任教,兼金陵大学课。三月,应林铁尊之召参加如社第一次社集,陈匪石、王旭初、乔大壮、唐圭璋等亦与会。十一月,《湘真阁》由仙霓社周传瑛等在南京苏州同乡会演出。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丙子)五十三岁。仍在中央大学任教,兼金陵大学课。三月,中大学生赓续潜社。誊写《霜厓曲录》续稿,刊入门人卢前编《饮虹簃丛书》。八月二十三日,应邀赴浙江嘉兴,参加上海昆曲社啸社、浙江嘉兴怡情社、苏州道和曲社三家联谊会,在嘉兴南湖烟雨楼,尽一日一夜。因喑疾,是日仅作《重圆》中重唱,演《仙圆》中张果老。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丁丑)五十四岁。仍在中央大学任教,兼金陵大学课。九月,因日寇入侵,携家人离苏州,经南京,到达武汉,后由武汉移居湘潭,暂寓柚园。
1938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五十五岁。三月,手定《霜厓词录》一卷成。五月,中央大学国文系主任胡小石电促返校上课,先生以喉喑辞召。六月底,至桂林,住定门魁星街一号。八月,致书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以病因,坚辞电召。十月十五日,致书弟子卢前,作身后之托。手定《霜厓诗录》四卷成。十二月二日,与中央大学国文系诸同学书,坚辞返校之请。十二月上旬,应门生李一平之约,由桂林乘飞机抵昆明,住玉龙堆十二号由少熙家。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己卯)五十六岁。一月十一日,卧病月馀,勉强能依杖行走,携家眷离昆明,乘两日汽车,十四日到达云南大姚县李旗屯,暂住李氏宗祠。自觉不久人世,二月二十一日始写遗嘱,日写数行,数日而毕。三月十七日下午三时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