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王实甫《西厢记》[1]

跋王实甫《西厢记》 [1]

《西厢》之工,夫人而知,至其布置之妙,昔人多所未论,惟为金采所涂窜,又为之强分章节,支离割裂,而分局布子之法,遂不得见,此亦实甫之一厄也。其结以草桥惊梦者,非如圣叹所谓神韵焉。张崔苟合,始乱终弃,不可以謏词加之。若依元人旧例,而以当场团圆诏书褒奖为结尾,固事势所不能。若自长亭饯别之后,即戛然而止,则语未足而气未完。若竟依《会真记》布局,则下文为郎憔悴,尤难于运笔。故不依词家旧例,以快阅者之目。而正名题目,亦遂多至有四。盖杂剧体裁,只有四折,末以题目正名。实甫业十六折矣,准以题裁已不符古,则题目正名,四也何害。是非明于体格者,孰克臻此。开场之【仙吕·赏花时】二支,即为《西厢》之楔子,而自张生上云起,方为第一折。圣叹合而为一,则【仙吕·赏花时】下,复接以【仙吕·点绛唇】,宫调既同,何必换韵。且【赏花时】调,元人皆用于楔子,而【仙吕·点绛唇】一套,又皆以之演第一折,此稍知文艺者,无不知之,圣叹岂未之闻耶。况词家填词,各有界划,语意之间,万难剜割,分章分节,真咕咕小儒哉。种种荒唐,全无是处。

集千金之裘,罗照乘之珠,人莫不曰此镶宝也。而盲者以猫鞹杂之,以鱼目混之,则不独杀尽风景,且真者亦等于赝矣。《西厢》之所以工者,就词藻论之,则以蕴藉婉丽,易元人粗鄙之风,一也(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及“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之类,一洗胡语“古鲁兀剌”之习者)。以衬字灵荡,易元人板滞呆塞之习,二也(《西厢》衬字,为元曲中绝无仅有者,如“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之类,在元人中无如是衬法者。其它甚多,不能备录。但为金采改抹以后,而情韵杀矣。“怎发付”三字,改为“怎生的”,原本之神全失,聋者固不可与之论乐也)。以出语工艳,易元人直率鄙倍之观,三也(如“你将何郎粉儿搽,他自把张敞眉儿画”之类,及“果若你有心他有心”一支等,皆旧曲中所不多见者)。乃不为数百年后,忽有孟浪之金采,为之删削,而千金裘照乘珠,乃与猫鞹鱼目相并列,每折中必有数语数词数字移易者,彼欲自寿其文,而藉人之势,其可耻孰甚焉。夫古人文艺,其所以流传至今,而称道弗衰者,必有一所以可传者在,非特不能删抹,即为之笺注伸引,亦不能悉称作者之意,况欲指摘其疵病,而易之以己意哉?《西厢》之工,人所共喻,即无圣叹,何尝不传。吾谓自有圣叹,而《西厢》乃真不传也。何也?盖时俗所通行者,非实甫之《西厢》,圣叹之《西厢》也。而读《西厢》者,则以圣叹之《西厢》,即为实甫之《西厢》也。二者交戾,而《西厢》之真本,乃为孟浪汉所摈。是今日所行之《西厢》,非真正之《西厢》,而《西厢》乃竟无传本。即间有传者,皆为藏弆家之珍秘,而世莫能遘焉,吾于是为实甫悲也。

往时曾见《西厢》旧本,与今所见者大异,屡欲志其异同处,而苦未得闲。兹以所忆得者,略论于下。然十忘八九,仅撮其最著者而已,其它一二字之同异,则不能悉举也。

第一折【后庭花】词起句云“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印儿浅”,语意俊极。而圣叹改为“你看衬残红芳径软,步香尘底印儿浅”,削去衬字,则风致杀矣。【寄生草】之“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改为“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院”,换去一韵,则神理失矣。第二折法本上场,原有一段定场白,今已删去。而张生上时,有“若非法聪和尚呵,那小姐到有顾盼之意”云云,故下文【粉蝶儿】“不做周方,埋怨杀法聪和尚”,为紧承上白而言,今亦删去,且当时尚未见法聪,故有“不做周方,盼行云眼睛打当”之语。今于【粉蝶儿】前,先见法聪,而【粉蝶儿】、【醉春风】二支,以意中所思,告诸法聪,有是理乎?科白移易,则关目脱矣。【醉春风】“今日呵一见了有情娘,着小生心儿里痒”,改为“今番不是在先人,心儿里早养”,则语意乖矣。原本【石榴花】下,法本有白语二句“老相公在官时,敢是浑俗和光”,故【斗鹌鹑】接云,“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衡一味风清月朗”,今删去法本一白,而【斗鹌鹑】改为“问你浑俗和光,果是风清月朗”,则行文几至不通矣。第三折“料想春娇厌拘束,等闲飞出广寒宫,真个是人间第一,天上无双,是好女子也呵”一段白,原本在【调笑令】之前,今移为【调笑令】中之插白,且又改添四六数句:“料想春娇厌拘束,等闲飞出广寒宫。容分一脸,体露半襟。亸长袖以无言,垂湘裙而不动。似湘陵妃子,斜偎舜庙朱扉。如洛水神人,欲入陈王丽赋。是好女子也呵。”刻划无盐,唐突西施,则蛇足生矣。第五折本是合两套为一折,而惠明下场以后,方为楔子,故有【赏花时】二支。今削去【赏花时】,而自【端正好】起,注为楔子。试问楔子之用【端正好】者,安有如是之长套乎?妄行去取,则体裁舛矣(【赏花时】二支,原本甚佳,盖惠明见杜将军后而唱者,今追录于此:“【仙吕·赏花时】那厮掳掠黎民德行短,将军,镇压边廷机务宽。他弥天罪有百千般,若将军不管,纵贼寇骋无端。【幺】便是你坐视朝廷将帝主瞒。若是扫荡妖氛着百姓欢,干戈息大功完,歌谣遍满,传名誉到金銮。”)。第九折之【赏花时】一支,亦为楔子,第十三折之【正宫端正好】亦为楔子,而皆合下折为一。甚矣,其不通也。要之圣叹所去取者,概不得当,而乃通行远迩,吾所料不及此者也。

《续西厢》者,相传关汉卿作。汉卿所著,多至六十馀种,而目录中皆无是名。不知何本。其书虽不及《西厢》,而文字尚属整饬。圣叹痛诋之,等诸鬼丑屎臭,亦未免过甚。然尚不失原本,较之实甫,侥幸多多。要之圣叹所删削者,则皆以为妙,不尔必其所未改也。文人厚己而薄人,何必,何必。

元人科白,俱有定则,而皆不甚注意,不过应接场面,以便驱使曲文而已。《续西厢》之科白,固属不佳(圣叹之斥为犬吠者,以红娘口角,不似前本耳,且抹却郑恒,大嫌出丑耳。不知此等处,为元曲中通病,不足罪汉卿也),而元曲中如《续西厢》者,正不知凡几,盖科白至明人而始工,元人则尚不注意于此。圣叹以明人之手眼,律元人之科白,以南曲之规律,范北曲之声度,是犹八股家知小题有规范,而责明文之偭规越矩也。不合情理,无过于此矣。即如【庆东原】一支云:“那里有粪堆上长连枝树,淤泥中生比目鱼。不明白展污了姻缘簿。莺莺呵,你嫁着个油炸猢狲生丈夫。红娘,你伏侍个烟熏儿的姐夫。张生,你撞着水浸老鼠的姨夫。这厮坏了风俗,伤了时务。”虽未必见佳,然指为不通,则又未免太过。《玉箫女两世姻缘》一剧,妙文也。而第一折中,则有“那等滴溜的猱儿不觅钱,他每都错怨天……那里有野鸳鸯眼秃刷的在黄金殿,则这伙木鹦哥咀骨邦的在仙音院”云云,是与【庆东原】一支何异,而圣叹顾未尝毁之,何厚此薄彼也。要之圣叹聪明于余,至于钩心斗角及刻划宫徵之文,其考论多所失当,本不擅场,强作解事。归元恭目为诲淫之书,置之不论,诚知之深也。

实甫所著词余,共有十三本,《西厢记》其一也(董解元《弦索西厢》,即为实甫所本,后人指为北曲之祖者以此)。此外有《芙蓉亭》、《双题怨》、《丽春堂》、《破窑记》、《拜月亭》、《贩茶船》(有二本,其一为纪君祥作)、《明达卖子》、《陆绩怀橘》、《七步成章》、《丽春园》(有二本,其一为庾吉甫作)、《进梅谏》(有二本,一为梁进之作)、《于公高门》(有二本,一为梁进之作)各种。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明程明善赞云:“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如玉环之出浴华池,若绿珠之采莲洛浦。”可谓尽态极妍,得实甫之真如矣。诸剧中,余所见者不多,惟《丽春堂》,则合疏旷冶宕为一,一洗元人旧习。今略录数支于下。《丽春堂》第四折【五供养】云:“穷客程,旧行装,我可堪锦衣还乡。恰离了云水窟,早来到是非场。你与我弃了长竿抛了短棹,又惹起风波千丈。我这里凝眸望,见文官武职,排列着诸子诸王。”其第三折【麻郎儿】云:“生居在华屋,今日流落在丘墟。冷淡了歌儿舞女,空闲了宝马香车。知他是断与甚处内府,绕青山十里平湖,共一叶扁舟睡足,抖薮着绿蓑归去。”【东原乐】“纵得山林趣,惯得礼法疏。鞍马区区燕南路,我如今拣溪山好处居。为什么不归去?被一片野云留住。”【络丝娘】“流落的身无所居,甚也有安排我处。吕望严陵贯今古,也算春风一度。”【锦搭絮】“也无,那采薪的樵子,耕种的农夫,往来的商贾,谈笑的鸿儒,做伴的茶药琴棋笔砚书。秋草人情即渐疏,虽是蓑笠纶竿钓贤不钓愚。”此数支皆与《西厢》不同,是另具一种笔墨。此为有元一代之冠之所以也。

【注释】

[1]原载《小说林》第九册《奢摩他室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