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家数

第十二章 家数

金元以来,士大夫好以俚语入诗词,酒边灯下,四字【沁园春】,七字【瑞鹧鸪】,粗豪横决,动以稼轩、龙州自况。自董解元作《西厢》,以方言俗语杂砌成文,世多诵习,于是杂剧作者,大率以谐俗之词实之,如《天宝遗事》、《王焕》、《乐昌分镜》、《王魁》等。今所传者,皆道路悠谬之语。故杂剧之始,仅有本色一家,无所谓辞藻缤纷,纂组缜密也。王实甫作《西厢》,始以研炼浓丽为能,此是词中异军,非曲家出色当行之作。观其《丽春堂》一剧,【耍孩儿】云:“睁开你那驴眼可便觑着阿谁,我便更歹杀者波,是将相的苗裔。”可知元人曲,本无藻饰之功。即如《西厢》中,“鹘伶渌老不寻常”及“老的少的”、“村的俏的”、“没颠没倒”,亦非雅人口吻,是故知元人以本色见长,方可追论流别也。元人善词曲者,以大都、东平及浙中最盛(平阳亦盛,惟传作少见)。其散处行省者,又皆浮沉下僚不得志之士(见李中麓《小山小令序》),而江西嘌唱,尤能变易故常,别创南北合套之格。繁声一启,词法大备。《辍耕录》所载家门,有和尚、先生、秀才、列良、禾下、大夫、卒子、良头、邦老、都子、孤下、司吏、仵作、撅徕诸种,不过剧中角目分析之,无当于文字之高下。即《正音谱》所列,黄冠、江东、承安诸体,亦就剧情言之,而于作家无涉焉。大抵元剧盛,首推大都。自实甫继解元之后,创为妍丽之言,而关汉卿以雄肆易其赤帜,所作《救风尘》、《玉镜台》、《谢天香》诸剧,类皆奔放滉漾,跅弛以自喜。东篱又以清俊开宗,《汉宫》、《荐福》,允推大家。自是三家鼎立,矜式群英。仲文骚雅,服膺实甫,《五丈原》剧,蜚声日下,今惜不传。显之撰述,低首已斋,《临江》、《酷寒》,悉经藻饰,虎贲中郎,持论太严。子章《听琴》,自谓得东篱神髓,而幽艳过之。真定一隅,作者亦富,《天籁》一集,质有其文,“秋雨梧桐”直驾“碧云黄花”之上,盖亲炙遗山謦欬,斯咳唾不同流俗也。《圯桥进履》、《石州醉词》,瓣香兰谷,实近江右。他如尚仲贤《夺槊》、石君宝《戏妻》、戴善甫《邮亭记梦》,论其高下,若分天壤矣。东平高氏,力追汉卿,毕生绝艺,雕缋梁山(文秀善记梁山事,谱黑旋风剧多至八种),上较王、关,差觉才弱。享年不永,悼惜尤深,锲而不舍,可推作者。时起擅名,仅在《出塞》、《垓下别姬》,即为明代练川之本。其词散佚,无可评骘。丹丘谓“雁阵惊寒”,意者植基不厚欤。仲清《伏剑》、寿卿《红梨》,风格翩翩,居然二甫也。大名宫天挺、襄陵郑光祖、平江姚守中、山东王廷秀,或以豪迈胜,或以艳冶胜,或以恬淡胜,要皆不出三家围范。至江州沈氏,作《潇湘八景》、《欢喜冤家》,以南北词合成,极为工巧。参军代面,蛮子关卿,开后代传奇之先,结金元散套之局,可谓豪杰之士矣。浙中学术,夙号彬彬,填词名家,指不胜数。仁山“西湖之梦”(金仁杰有《文姬还朝》、《西湖梦》等剧,刊自建康),范康“竹叶之舟”,天祐言情,肇“眉山之秀”;仲彬写怨,吟“杜曲之诗”。人文蔚起,他方不逮焉(周文质有《春风杜韦娘》、《苏武还乡》等剧)。流寓中如乔孟符、曾瑞卿等又皆一时彦士,雍容坛坫,啸傲湖山,极裙屐之胜概矣。尝谓元人之词,约分三端:喜豪放者学关卿,工研炼者宗二甫,尚轻俊者效东篱。而张小山以小令著称,不入戾家爨弄,斯又词品之高卓者也。明代作家,符采辉映,咸有可观。开国之初,若王子一十六家,半承元季馀习,今读《城南柳》、《误入桃源》,其词绮组纷纶,不若前元之沈著。自《琵琶》、《拜月》出,而作者多喜拙素。自《香囊》、《连环》出,而作者又尚辞采。自玉茗“四梦”,以北词之法作南词,而偭越规矩者多。自吴江诸传,以俚俗之语求合律,而打油钉铰者众。于是矫拙素之弊者用骈语,革辞采之烦者尚本色。正玉茗之律而复工于琢词者,吴石渠、孟子塞是也。守吴江之法,而复出以都雅者,王伯良、范香令是也。夫词曲之道,夙尚本色,《香囊》以文人藻采为之,遂泛滥而有文词家一体。及《玉玦》、《玉合》诸记作,益工修词,本质几掩,抑知曲以模写物情,体贴入理,所贵委曲宛转,以代说词,一涉藻绩,即蔽本来。而文人学子,积习未忘,不胜其靡,此体遂不能废,犹诗文之有六朝三唐也。今复备论之。《琵琶》尚矣,《荆》、《刘》、《拜》、《杀》,固世所谓四大传奇也。而《白兔》、《杀狗》俚鄙腐俗,读者至不能终卷。正统间,丘文庄以元老大儒,惬志音乐。《五伦》、《投笔》、《举鼎》、《香囊》,虽迂叟之谰言,实盛世之鼓吹。惟其时专工写实,不尚摹情,且青矜城阙,既放佚于少年,而“白苧管弦”,欲弥缝于晚岁,伯玉寡过,殊苦未能矣。邵氏《香囊》,独工写怨;雨舟《连环》,仅尚涂泽,非作者之极轨也,而好之者珍若璠玙,转相摹拟。郑若庸之《玉玦》,屠长卿之《昙花》,喜以骈语入科白。伯龙《浣纱》、伯起《祝发》,至通本皆作俪语(《江东白苧》有《补明珠》一折,通首亦作骈语),斯又变之极者矣。《琵琶》、《拜月》,古今咸推圣手也。则诚以本色见长,而未尝不事采饰(记中《赏荷》、《赏秋》亦工绮语,不尚白描,惟末后八折为后人所补)。君美以浑脱著誉,而间亦伤于俚俗(君美此记为后人羼杂,殊失旧观,故魏良辅不点拍板)。是以学则诚易失之腐,学君美易失之喭,画虎不成,此类是也。而献王《荆钗》,且直摩则诚之垒,出词鄙倍,亦十倍于永嘉。继之者涅川《双珠》、弇州《鸣凤》、叔回《八义》、道行《青衫》,肤浅庸劣,皆学则诚之失也。近兖《绣襦》,工于调笑,中麓《宝剑》,不喜词华,虽追步《幽闺》,终伤粗率,反不如槎仙《蕉帕》,稊玉《红梅》,俊词翩翩,不失雅范焉。吴江诸传,独知守法,《红蕖》一记,足继高施。其馀诸作,颇伤庸率,虽持法至严,而措词殊拙。临川天才,不甘羁靮,天葩耀采,争巧天孙,而诘屈聱牙,歌者咋舌,吴江尝谓“宁协律而词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协,是为曲中之巧。”曾为临川改易《还魂》字句之不协者,吕玉绳以致临川,临川不怿,复书玉绳曰:“彼恶知余意哉?余意所至,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世谓临川近狂,吴江近狷,自是持平之论。惟宁庵守法,可以学力求之,若士修辞,不可勉强企及,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也。于是为两家之调人者,如梅鼎祚《玉合》、《昆仑》,陆天池《怀香》、《明珠》,吴石渠《情邮》、《疗妒》,孟称舜《娇红》、《节义》,此以临川之笔,协吴江之律也。自词隐作谱,海内向风,衣钵相承,不失矩度者,如吕勤之《烟鬟》、《神女》,卜大荒《乞麾》、《冬青》,王伯良《男后》、《题红》,范文若《鸳鸯》、《花梦》(吕天成字勤之,会稽人,自号郁蓝生,有《神女》、《金合》、《戒珠》、《神镜》、《三星》、《双栖》、《双阁》、《四相》、《四元》、《二婬》、《神剑》十一种皆佚)皆承词隐之法,而大荒《冬青》,终帙不用上去叠字,勤之《神剑》、《二婬》等记,并科段转折,亦效宁庵,其境益苦矣。此又以宁庵之律,学若士之词也。他若冯梦龙《太霞新奏》,史叔考《梦磊》、《合纱》,徐复祚《红梨》、《宵光》,沈孚中《绾春》、《息宰》,修词协律,并臻妙境。而袁凫公奉谱严整,辞韵恬和,《西楼》一帙,即能引用谱书,以畅己意,笔端慧识,迥异诸家。《九宫谱》词,为声音滞义,藉作者疏通之,凫公诚出昆山上也(郑若庸,字中伯,昆山人,有《玉玦》、《大节》、《五福》诸记)。有明曲家,作者至多,论其家数,实不出吴江、临川、昆山三家。惟昆山一席,衣钵无传,伯龙客游,家居绝少,吴中绝艺,仅在歌伶,斯由太仓传宗,故工伎独冠一世。中秋虎阜,斗韵流芬,沿至清初,斯风未泯。世祖入关,南方作者,盛称百子,梅村、展成,咸工此技。一时坛坫,宗仰吴门,而错词亦复美善。湖上笠翁,仅供优孟衣冠而已。乾、嘉以后,作者渐少,间有操翰,大抵宗法藏园、嗣徽湖上,而能洞悉正变者少矣。当明崇弘间,皖人阮圆海,瓣香汤奉常,以尖刻为能,所作《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诸种,布局造事,务极诡秘,亟欲一新词场之耳目。而湖上笠翁、红友花农,亦以新颖之思,状物情之变,论其优劣,阳羡实远胜湖上,即就曲律言,红友尤兢兢慎守也(笠翁十五种,文词至劣,独排场角目新俊可喜。红友《拥双艳三种》而外,他不多见,布局既新,措词尤雅,清初作者莫能及也)。至取订律诸家言之,自宁庵作谱,殊未尽善,伯明新谱,就正犹龙,沧桑一更,缃帙遂逸,墨憨定谱,灵昭新书,堙没不传,更可悼惜。康熙间,吴县张心其、长洲钮少雅,咸以审音博洽,驰誉词坛,而心其所作,未读一字,少雅心力,仅见《还魂》(少雅《南词谱》未刊)。迨《南词定律》、《九宫大成》出,而博综旧籍,汇补新腔,虽互有纯疵,不相掩蔽。自后作者,寂无闻矣。曲阜孔尚任、钱塘洪昇,先后以传奇进御,世称“南洪北孔”是也。顾《桃花》、《长生》二剧,仅以文字观之,似孔胜于洪,不知排场布置,宫调分配,则昉思远出东塘之上。余尝谓《桃花扇》有佳词而无佳调,深惜云亭不谙度声,三百年来,词场不祧,独有稗畦而已。二家既出,于是词人各以征实为尚,不复为凿空之谈。所谓陋巷言怀,人人青紫,香闺寄怨,字字桑间者,此风几乎革尽,曲家中兴,断推洪、孔焉。至如马佶人(有《梅花楼》、《荷花荡》、《十锦塘》三种)、刘晋充(有《罗衫合》、《天马媒》、《小桃源》三种)、薛既扬(有《书生愿》、《醉月缘》、《战荆轲》、《芦中人》等)、叶稚斐(有《琥珀匙》、《女开科》、《开口笑》、《铁冠图》等)、朱良卿(有《乾坤啸》、《艳云亭》、《渔家乐》等三十种)、丘屿雪(有《虎囊弹》、《党人碑》、《蜀鹃啼》等九种)之徒,虽一时传唱,遍于旗亭,而律以文辞,正如面墙而立。独李玄玉《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直可追步奉常。且《眉山》一剧,尤非明季诸家所及。而朱素臣《苼庵》二十种,一时可称瑜、亮。李笠翁虽刻意诋排,实不足以服素臣之心也。若周坦纶《火阵》、《绨袍》(《火牛阵》、《绨袍赠》为果庵最得意作),张大复《菩提》、《如是》(《醉菩提》、《如是观》。心其共二十三种),高晋音《风雪》、《貂裘》(《风雪缘》、《貂裘赚》),盛际时《双虬》、《飞盖》(《双虬判》、《飞龙盖》),平正无奇,止足供优孟之搬美。惟西堂乐府,陶铸古今,熟探三藏,不独前无古人,抑且后无来者。虽坦庵《转轮》、抱犊《续骚》、玉叔之《祭皋陶》、而农之《龙舟会》,持较工拙,亦难分轩轾。至若元恭《万古愁》,虽受九重殊遇,而实非词家之正则也。乾嘉之际,首推藏园,《临川》、《冬青》(《临川梦》、《冬青树》,九种中之最佳者),尤推杰作。一传为黄韵珊,尚不失矩矱,再传为杨恩寿,已昧厥本来。阳湖陈娘,宣城李文瀚,等诸自郐,更无讥焉。其有拔类超群,直追金元者,如唐蜗寄之改易旧词(有《女弹词》、《长生殿补阙》等。唐名英,官九江关监督),舒铁云之自制《箫谱》,不袭金元之格,独抒性情,斯又非元明诸家可束缚矣。雅雨《旗亭》,恒岩《芝龛》,一拾安史之昔尘,一志边徼之逸史,骎骎入南声之奥室。而陈厚甫《红楼》一记,好摹《紫钗》,曲律乖方,亦与相等,不知妄作,宜其取讥于后人,益信荆石山民之高雅矣(陈厚甫《红楼梦》传奇一无足取,远不及荆石山民散套十六折)。咸、同以还,作者绝响,惟《梨花雪》、《芙蓉碣》二记,略传述士大夫之口,顾皆拾藏园之馀唾,且耳不闻吴讴,又何从是正其句律。盖当时学子,皆注意于决科射策之文,经籍史材,且置不论,遑及音乐。况光、宣间,黄冈俗剧,正遍海内,内廷宴集,大率北鄙噍杀之声,词曲之道,几几亡失矣。夫词家正轨,亦有三长,文人作词,名工制谱,伶家度声,苟失其一,即难奏弄。自文人不善讴歌,而词之合律者渐少,俗工不谙谱法,而曲之见弃者遂多,重以胡索淫哇,充盈里耳,伶人习技,率趋时尚,而度曲之道尽废。居今之世,求负此一长者,渺不可得,而况斟酌古今之宜,损益点拍之节,茫茫天壤,又孰能启予之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