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时期
2025年09月26日
第三节 洛可可时期
18世纪20年代盛极一时的巴洛克风格的古钢琴音乐在德国的巴赫和亨德尔身上达到巅峰的境地。与此同时,巴洛克风格却在法国开始解体,音乐与其他艺术一起演变为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艺术风尚流行于1725—1775年间,也就是法国路易十五王朝(1715—1774在位)统治时期。洛可可(Rococo)的原义为“贝壳形”。因为当时的绘画和建筑崇尚纤细、奇巧,富于华丽的装饰,喜用漩涡形曲线和贝壳形花样,洛可可风格便故而得名。如果说,巴洛克艺术给人以庄严宏伟的印象,那么洛可可艺术则以赏心悦目的妩媚秀丽吸引着人。在法国洛可可绘画的代表人物瓦托(1684—1721)和布歇(1703—1770)的笔下,男子们都表现出温和柔弱的风度,用辫子代替假发,穿着色彩柔和暗淡的丝绸衣服,体现了华贵、优雅、精致的柔弱之美。总之,洛可可风格代表的是贵族社会的美学趣味。法国凡尔赛宫廷奢侈的生活是它产生的温床。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家们追求外表效果的华美胜于挖掘思想情感的深度。它的题材不外乎田园、欢宴、舞会以及柔媚的爱情等等。
法国的羽管键琴音乐是洛可可风格在音乐中的典型。这一时期的法国古钢琴音乐由弗·库普兰和拉莫沿着“古钢琴第二盛期”的法国羽管键琴乐派发展而来。
洛可可风格的法国古钢琴音乐在体裁上以标题性的小品或小品套曲为主,在织体上采用纯粹的主调性写法,以短小的动机代替宽广的旋律并富有装饰性,乐曲内容多半为世俗性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