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19世纪下半叶民族乐派的钢琴音乐相对于德国中心的传统钢琴音乐来说,在和声、调式、旋律、节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创新,但是在抒情性、戏剧性以及注重个人主观情感的表现方面依然是浪漫主义的延续。而19世纪末在法国民族乐派基础上产生的印象主义则是对浪漫主义的一股离心力。
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艺术风格。这种风格探寻的新语言和新方法是与浪漫主义的一些传统形式截然不同的,并为20世纪以现代派面目出现的各种新的音乐流派作好了准备。
印象主义音乐不仅在创作手法上对浪漫主义传统进行了大胆革新,而且在音乐表现的美学观念上有了重大突破。首先,音乐的抒情功能下降。印象主义的作曲家认为音乐不再是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而只是用来描绘瞬间印象和给人以听觉感官的享受。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当时整个法国文学艺术思潮中的一部分,因此它深受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印象主义的艺术家们将物体周围的色彩、光影、气氛看得比轮廓分明的实体更为重要,而且对运动不息的物体及事物如水、雾、光的迷离变幻尤感兴趣。正如色彩和光线在绘画中一样,印象主义音乐的最终目的在于音响和音色,它追求的是在疾驰的瞬间印象中一切能够满足听觉并使之陶醉的东西,因此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除管弦乐外的独奏乐器中,得天独厚的钢琴由于兼有和声及音色的精致变化的功能,又在琴槌、琴弦和踏板的巧妙组合之中产生出泛音效果,最能表达云雾之类水性音响的灵动之感,故而最适宜于表现印象主义的风格。印象主义的诗歌并不强调文学叙述的逻辑意义,而用意象来寻找情绪的对应物。意象之间的自由组合和时空变迭,使诗的审美空间得到相当的拓展。而印象主义的音乐也削弱了音乐动机的展开和乐思逻辑发展的意义,注重的是气氛的渲染和情调的暗示,这一切亦需要特殊的音响媒体得以实现。正当晚期浪漫主义的音乐家在钢琴上奏出力度标记达 、 的极限响度,声嘶力竭也无法与交响乐队抗衡之际,印象主义的作曲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在钢琴的弱音区pp、ppp、pppp的新天地中寻求无穷的变化,进入了钢琴音响的微型世界。真可谓浪漫主义“山穷水尽疑无路”,而印象主义“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极其微妙而精致的音色变化成了印象主义钢琴大师的最高追求。
可以说,钢琴音乐发展到印象主义意味着钢琴艺术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对于钢琴演奏家来说,更是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在手指触键及踏板技术方面提出新的课题;不仅如此,听觉感受、观念意识、心灵体验都需要超越传统,进行全方位的更新。
印象主义钢琴音乐的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