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布里埃·福雷(Gabriel Fauré 1845—1924)
在钢琴艺术史上,福雷的成就和贡献比他的师辈弗朗克和圣-桑更大。不仅因为他的钢琴作品数量远远超过前两者,而且在风格上起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是连接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的重要人物。
福雷是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创办者及领导人之一,毕生致力于发展法国民族音乐。他曾于1861—1865年师从圣-桑学习钢琴和作曲,接触到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和舒曼的作品。此后福雷在多处任教堂管风琴师。1896年成为巴黎音乐学院教授,1905—1920年任院长,1920年因耳聋被辞职。
福雷本质上是一位抒情诗人,有谱写旋律的非凡天赋,尤以创作宁静、优美、温柔的浪漫主义抒情歌曲著称。他的钢琴创作风格也与歌曲风格相似,使人想起舒伯特。福雷早期深受肖邦和门德尔松的影响。他虽然是圣-桑的学生,但只继承了圣-桑在结构形式上的均衡感而并末接过其钢琴炫技性的衣钵。他的钢琴语汇还是肖邦行云流水般和图案般的音型。有人比喻福雷为法国的舒曼,主要是指他的抒情诗意。其实在音乐表现上他远不似舒曼那样热情冲动,他的音乐所体现的正是法国式的含蓄宁静,令人想起古希腊艺术的明澈和谐,而其音乐中所透露的诗意性又与浪漫主义的舒伯特、舒曼、李斯特不尽相同。浪漫主义音乐与诗歌的关系往往是用音乐表现诗歌中的某种情绪,比较贴近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而福雷音乐中的诗意则受当时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象征派诗人如波德莱尔、魏伦在诗中并不直抒胸臆,而常用一些转弯抹角的暗示表现一种朦胧的梦幻性。象征派诗人对法国语言文字的精细推敲以及对文字音韵美的讲究都给福雷带来灵感。福雷钢琴音乐中的诗意性也带有象征性,这一点预示了其后的印象主义。
福雷的和声手法精致微妙,特别在他成熟期(1885年)以后的作品中,和弦的的作用往往模棱两可,古代调式的应用又时常打破对于调性的感觉,加之节奏带有飘忽的性质,这一切对于那种踌躇、朦胧、神秘效果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
福雷的音乐往往不为德国人理解,被他们贬之为缺乏心理深度的沙龙音乐。事实上,他的洗练而温和有节的音乐语言,正恰当地体现了法国传统的贵族气质,这种含蓄而典雅的趣味,正是从他的祖辈库泊兰、拉莫那里一脉相承而来的。这也是法国音乐艺术中最具魅力之处。
福雷的钢琴音乐以与其天性最相近的、从不炫技的抒情小品为主,在各个时期都有创作。其中包括:作于1883年的即兴曲5首(作品25号、作品31号、作品34号、作品91号)和作于1906年以及作于1910年的作品102号。早期的即兴曲都有一份悠然自得的安怡气氛,其中以第三首(作品34号)为最佳。后期的两首韵味隽永,用了全音阶手法,已接近印象主义风格。
夜曲总共有13首,作于1883—1922年,是福雷钢琴作品中创作年代跨越最长的、也是他写得最优秀的体裁之一。夜曲的风格显然受到肖邦相同体裁作品的影响,也是由对比的三段体构成,但是其和声手法更富于近代感。作品33号的第一—三首夜曲发表于1883年,是福雷的早年创作,虽不如后期创作成熟,但却有一种自由奔放的热情,洋溢着活泼的青春气息。作品36号的第四首和作品37号的第五首都发表于1885年,明显地反映了福雷过渡期的风格。他逐渐摆脱了对肖邦早期风格的模仿,在主题的发展上开辟自己的新境界。发表于1894年的第六首(作品63号)和发表于1899年的第七首(作品74号)是他夜曲体裁之中的杰作。两首夜曲的结构规模相当庞大,和声上颇有创新。作曲家进一步去除了功能性的紧张与解决,而倾向中立化的和弦外音,使音乐产生极其微妙的音响色彩效果。两首夜曲的内容情绪变化极为丰富,自始自终扣人心弦。福雷于1902年发表了第八首(作品84号),1908年发表第九首(作品97号),1909年发表第十首(作品99号)。1910年以后,福雷的风格日趋凝重、织体线条越发对位化。1913年发表第十一首(作品104号之1),1916年发表第十二首(作品107号),1922年发表第十三首(作品119号)。
13首船歌的创作年代与13首夜曲的创作年代平行,两者构成了福雷钢琴创作的核心。由于船歌的创作年代较长,也是研究其创作风格发展的重要素材,福雷在船歌体裁的创作上不同于夜曲,他所能看到的范曲较少。前辈作曲家中,门德尔松的《无词歌》里仅有三首,肖邦和李斯特都只写过一首。因此在船歌的写作上更具有福雷本人的创造性。他对于船歌的写作乐此不疲,是钢琴艺术史上创作这一体裁作品最多的人。他1883年发表第一首(作品26号),1885年发表第二首(作品41号)和第三首(作品42号),1886年发表第四首(作品44号),1895年发表第五首(作品66号),1896年发表第六首(作品70号),1906年发表第七首(作品90号),1908年发表第八首(作品96号),1910年发表第九首(作品101号),1913年发表第十首(作品104号之2),1914—1916年发表第十一首(作品105号之1)和第十二首(作品205号之2),1921年发表第十三首(作品116号),与夜曲相比,船歌更多地透露出福雷明澈、宁静、沉穆的品质。早期的船歌较同期的夜曲更明显地表现了福雷自己的特征,充满着甘美而忧郁的感官美。中期作品(如第五首)规模较大,增加了乐曲情绪的对比性,转调频繁、色彩丰富。晚期船歌更为朴素平衡,散发出内在的神韵和光辉。
钢琴小品的创作还包括4首随想圆舞曲和9首前奏曲,均受到肖邦的影响。
作于1896年的《主题与变奏》(作品73号)是福雷钢琴曲中最大的杰作,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部作品结构严谨,主题庄重有力,各段变奏都有精彩的情绪变换,动机展开的手法与贝多芬、勃拉姆斯相近。最初写作时有主题和11个变奏,后来主题与第二变奏的反复部分以及第六和第八变奏都被删除,成为目前流行的版本。这首钢琴曲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
此外,福雷还创作过两首为钢琴与乐队合奏的音乐会乐曲:叙事曲(作品19号)和幻想曲(作品1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