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当西欧的音乐朝着崭新的方向迈步时,俄罗斯音乐才觉醒不久,正如饥似渴地吸收西欧传来的各种音乐文化风格。对俄国音乐家而言,19世纪的浪漫主义风格其实是新颖的语言,当它与俄罗斯民族原有的热情融合时,浪漫主义风格发展得更为淋漓尽致。
俄罗斯的钢琴音乐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可以说处于“空白状态”。所有上演的钢琴作品几乎都是从西欧传入的。只有在以发扬民族音乐为宗旨的“强力集团”形成后,真正具有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方才产生。俄罗斯钢琴音乐的创作起步虽晚,起点却不低。因为早从18世纪末起就有不少的西欧钢琴家陆续赴俄演奏和教学,其中包括约翰·费尔德、李斯特等著名钢琴大师。他们的音乐活动使俄国音乐家们得以从西欧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中借鉴大量手法,从而在技术上为创造本国的钢琴音乐打下厚实的基础。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钢琴音乐家从一开始就热衷于舒曼,崇拜李斯特和肖邦,对他们表现出极大的亲和力,而对巴洛克和古典时期的德奥音乐则显得疏远和陌生。这一点在它们日后的发展中亦可看出。这可能与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性有关。俄罗斯音乐与本国的民间文学、民歌及民间舞蹈密切相关,多半是有标题性内容。音乐的旋律线条悠长、气息宽广、热情而忧郁。民歌以多声部织体为主,调性常为色彩灰暗的小调;民间舞蹈节奏强烈而粗犷。俄罗斯音乐常具有画面性和史诗性特征,形象的对比多于戏剧性冲突,变奏展开的手法多于奏鸣曲形式原则的运用。
俄国作曲家不满足于单纯模仿西欧音乐,他们对本国的民间音乐进行了大量研究,从而使钢琴音乐很快在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土壤上生长繁荣。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国涌现出大批对俄罗斯钢琴音乐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作曲家,如:
米利·巴拉基列夫(Mily Balakirev 1837—1910),作为俄罗斯“强力集团”的主要成员,为发展俄罗斯标题交响音乐做了大量工作,也写了很多歌曲。钢琴音乐创作数量虽然不多,但在1869年完成的《伊斯拉美》却是俄国钢琴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伊斯拉美”意即“伊斯兰教风格的舞曲”。这是作曲家到高加索旅行,接触到当地土耳其伊斯兰教民族的民俗音乐后感发而作。作品还加了副标题——东方幻想曲。乐曲以鞑坦和卡巴尔达的民族旋律和6/8拍的民舞节奏为基本素材,在变奏过程中炫示了李斯特式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钢琴技术,同时又巧妙地展现了绚丽灿烂的东方音画。
莫杰斯特·穆索尔斯基(Modest Mussorgsky 1839—1881),是巴拉基列夫的学生,后成为“强力集团”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于歌剧和交响乐方面。在创作中穆索尔斯基不仅仅是把优美动听的民族曲调改编成美丽的音响花束而已,而是像他同时代的俄罗斯文学家果弋理和陀斯妥耶夫斯基那样深入到俄罗斯人的心灵底层,捕捉那燃烧不息的感情力量,再用独特的音乐语言进行鞭辟入里的心理描写。他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在当时是最富有独创性的。他打破传统思维习惯的羁绊,采用复调民间歌曲中的因素,把调式进行引入常用的音乐语言,形成自己新颖大胆的和声风格。
穆索尔斯基的钢琴代表作。作于1874年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是19世纪产生于俄国的最有独创性的乐曲。它是根据作曲家的一位亡友建筑师加尔特曼的《图画展览会》的观后感写成的。套曲共由10首小曲组成,每首小曲都各自描写一个特定的景物并分别附有标题:一、《侏儒》,二、《古堡》,三、《杜伊勒里的花园——孩子们在游戏后的争吵》,四、《牛车》,五、《未孵化鸟雏的舞蹈》,六、《两个犹太人,一个穷,一个富》,七、《里莫的市场》,八、《墓穴》,九、《鸡脚上的小屋》,十、《基辅的大门》。整首作品又用一个叫做“漫步”的主题贯穿起来,表现作曲家在展览会上漫步观赏的情景,同时又深深寄托他对挚友的思念之情:
谱例137

穆索尔斯基在《图画展览会》中的编排组合是极富创意的。这首作品在用音乐手法描绘生活场景方面,足以称为辉煌的范例。它在问世后,引起许多作曲家的兴趣。为它改编的管弦乐曲至少有五个版本,其中以法国作曲家拉威尔配器的一种最为出色和广为流传。
彼得·柴科夫斯基(Peter Chaikovsky 1840—1893)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遍及歌剧、舞剧、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钢琴和艺术歌曲等体裁。在浪漫主义音乐家中,他是唯一在广度上堪与古典作曲大师们匹比的作曲家。在他的创作中音乐语言较多地保留了西欧的音乐传统,因而不能列为真正的民族乐派。尽管如此,俄罗斯的民族性格自始至终贯穿于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之中。
钢琴音乐在柴科夫斯基的全部创作中所占比重不大,并且以小品为主。其中艺术价值高的不算多,惟数《四季》和《杜姆卡》最优秀。在他创作的三首钢琴协奏曲中,最成功的也只有他早期写下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23号)。
这部流传最为广泛的钢琴协奏曲就其宏伟的构思和庞大的气势来看,堪称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交响曲。柴科夫斯基在创作中继承并发展了贝多芬将协奏曲交响化的手法,独奏乐器钢琴与乐队之间不分主次,互相竞奏,使得形象丰富的多个主题在音乐的展开中不断呈现出对光明的追求。一百多年来,这部作品激动人心的魅力经久不减,《♭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称得上是19世纪俄罗斯钢琴音乐的一个顶峰,也正是创作了这部伟大的作品,柴科夫斯基得以在钢琴艺术史上名垂青史,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
安东·鲁宾斯坦(Anton Rubinstein 1829—1894)是19世纪誉满欧美的俄国最杰出的钢琴演奏家和指挥家,也是“俄罗斯音乐协会”和彼得堡音乐学院的创办人。他在俄国引进大量的西欧钢琴作品、钢琴教学法,为提高俄国钢琴家的演奏水平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但是在钢琴创作方面,他只是一味模仿德国浪漫派音乐,未能脱出门德尔松和舒曼的巢穴。
19世纪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作曲家还有阿连斯基(1861—1906)、格拉祖诺夫(1865—1936)等。但是对俄罗斯钢琴音乐贡献最突出的人物还数拉赫玛尼诺夫和斯克里亚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