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列维埃·梅西昂(Olivier Messiaen 1908—1992)

(一)奥列维埃·梅西昂(Olivier Messiaen 1908—1992)

梅西昂是法国作曲家和管风琴家,又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是现代作曲家中最具独特风格,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位。布莱兹和斯托克豪森等先锋派作曲家都是他的高足。梅西昂写过不少管风琴曲和钢琴曲。在他的音乐中既有深邃的宗教色彩,又有细腻的理性控制。他的音乐语言源自各种不同的声音——鸟语、印度语、素歌、东方打击乐、德彪西的和声……这些迥异的声音竟如此协调地熔于他的音乐中。

确立梅西昂钢琴音乐风格的是他40年代写的《阿门的幻想》和20个乐章的《圣婴二十默想》。《阿门的幻想》一共有7首乐曲,专为双钢琴而写。《圣婴二十默想》是继《阿门的幻想》后又一部天主教题材的钢琴曲,表现了他的宗教信仰处于最狂热的境地。这首乐曲无论就其演奏技巧之困难、曲体规模之长大(演奏时间需2小时)还是标题之神秘来看,都在钢琴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1956年—1958年间梅西昂写下了洋洋洒洒的钢琴大作《群鸟集》。乐谱共有7册,音乐中含有欧洲77种鸟的声音。作曲家是个鸟类学家,从18岁起,他就花费大量的时间经常出没于丛山原野,记录鸟叫的声音,前后共记录下几千种不同的鸟鸣声。梅西昂说:“鸟是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音乐家。”构成钢琴曲《群鸟录》的要素除了各种鸟声之外,还有对鸟的栖息地景色的描绘。

在梅西昂的钢琴作品中对年轻一代最具影响力的是他1950年发表的实验性钢琴小品《4首节奏练习曲》,尤其是其中第三首《时值和力度的模式》,这是20世纪钢琴序列音乐的里程碑。

序列音乐是从12音体系的音高起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音高序列开始发展成整体序列,即时值、力度和音色等因素都加入了序列中去。梅西昂《时值和力度的模式》把音乐的结构要素分解成四个参数,在音高、时值、力度和音色这四个次元上,应用序列原理,把音作为一个个点进行操纵,使之数理地、抽象地编排在一起,成为数学和钢琴创作的结合,在当时引起强烈的反响。梅西昂的杰出弟子布莱兹和斯托克豪森都受到启发,致力于整体序列音乐的创作。

比如:

法国作曲家皮埃尔·布莱兹(1925—)在他为两架钢琴写的乐曲《结构》(1952)和《第二钢琴奏鸣曲》中,在音高、时值、力度方面都使用了序列结构方法。他声称序列结构已经使最基本的调性和调式概念不存在了。

又如:

德国作曲家卡尔海因兹·斯托克豪森(1928—)的钢琴作品第2号的开头部分是典型的例子:

谱例157

figure_0192_0204

这里包括前所未遇的分数时值的复杂节奏型,与“自然”的轻重变化毫无联系的力度急速变化,远距离音之间的不断大跳,这些给演奏者和听众带来极大的困难。这种音乐尽管是按一定序列写的,听起来却令人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