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菲利普·拉莫(Jean Philippe Rameau 1683-1764)

让·菲利普·拉莫(Jean Philippe Rameau 1683-1764)

另一位法国音乐家拉莫,在羽管键琴音乐上继续发展了库普兰的成就。拉莫是18世纪法国最杰出的音乐家。他的主要成就在歌剧及和声学理论上,被誉为近代功能和声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拉莫在羽管键琴创作方面,虽然与库普兰同属洛可可风格,但由于他受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狄德罗等人的影响殊深,而且所接触的社会阶层与库普兰不尽相同,所以他的音乐较为严肃和深刻。洛可可风格中常见的装饰性和娱乐性比之库普兰作品中的要减少。有时在拉莫的作品中还会出现富有激情的戏剧性片断。拉莫在创作手法上也显示出较为宏大的织体和较强的和声表现力。不少乐曲在演奏上的技艺性也比较强。

拉莫的《羽管键琴曲集》共有三卷。1706年出版的第一卷为一套包括10首乐曲的组曲。1724年出版的第二卷由一首C大调小步舞曲和两套组曲(共含21首乐曲)组成。1736年出版的第三卷包括两套共含16首乐曲的组曲。

拉莫在创作的题材上也与库普兰略有不同,他的古钢琴组曲中除了巴洛克组曲中常用的舞曲外,还有一些富于风趣的小曲,如《三只手》一曲,左手在右手上面穿来穿去,好像多了一只手。

又如《母鸡》一曲,描写咯咯鸡叫的声音,富有生活情趣。

库普兰和拉莫是法国音乐风格的奠基者,也是欧洲古典时期主调音乐的先驱。由于洛可可风格是法国宫廷艺术的产物,而当时的法国文化对西欧各国影响甚大,凡尔赛宫廷的艺术尤其受到德奥诸小公国的崇拜。因此洛可可的音乐风格很快从法国传到了德奥等国的作曲家手中,比如18世纪上半叶的泰勒曼、马特松等人。不可否认,洛可可风格对于德国人美感的演变起了一定的催化作用。人们认为像巴赫、亨德尔那样的艺术太宏大、太严肃、结构太严密,于是开始追求简朴、精巧、精致、玲珑和轻松愉悦的“美”的享受。

洛可可风格对意大利音乐的影响较小,但是在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键盘奏鸣曲中还显露出一些洛可可风格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