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梭瓦·库普兰(Franςois Couperin 1668—1733)

弗朗梭瓦·库普兰(Franςois Couperin 1668—1733)

弗·库普兰(又被人称为“大库普兰”)于1668年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他无疑是库普兰家族中最杰出的音乐家。库普兰17岁便在圣·热尔韦教堂任管风琴师,直至去世。1693年继托梅兰在凡尔赛宫廷任皇家管风琴师,同时教授几名皇室弟子。他擅长于键盘乐曲、器乐重奏曲、世俗歌曲及教堂音乐的创作。

由于弗·库普兰长期担任法国凡尔赛宫的宫廷乐师,所以他的作品中既没有重大的社会性题材,也没有严肃的宗教内容,纯粹属于愉悦性音乐。他的古钢琴作品多半是宫廷贵妇人的音乐“肖像画”以及对田园景色、生活风俗等充满贵族气息的描绘。有时他也描写战争胜利的场面,但仅仅是外表效果的表现,从无慷慨激昂之情的流露。因为在当时宫廷贵族的社交礼仪中,激情的流露有碍斯文,是为贵族的艺术趣味所不容的。即便是音乐中的田园景色,也好像是透过贵族镜子的折射,犹如装在精致画框内的风景画,缺乏真正的生活气息。不过,虽然在库普兰的古钢琴作品中难以找到哲学般的沉思和深切的情感,但是这些古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仍有着重要的美学价值。

首先,库普兰开创了古钢琴标题小品的体裁,为19世纪钢琴小品的创作繁荣打下了基础。他在1713年—1730年之间出版了27套组曲(Ordre),这种组曲不同于由德国作曲家弗罗贝格尔创立、一直流传到约·塞·巴赫的那种形式的组曲(Suite)。库普兰的组曲又可称为套曲,是直接沿袭了17世纪“古钢琴第二盛期”的法国羽管键琴家肖博尼埃和当格勒贝尔的组曲写法,即由许多——有时多至20首或20首以上——的小型乐曲松散地集合而成的套曲。库普兰的27套组曲共包含230首小型乐曲。其中早期的作品依然采用程式化的舞曲,如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等。后期作品虽不以舞曲命名,但实质上仍具有舞曲性质,似乎是从舞剧中选择而成的组曲,大多数为带有标题的特性小品。法国音乐家特别钟爱标题性音乐。库普兰曾说:“我在写作古钢琴作品时,心目中总有一个具体的描述对象。”不过,库普兰的标题性以描写客观形象居多,不像浪漫时期的标题小品,以作曲家借景抒情、抒发个人主观情感为主。请看下例库普兰的《恋爱的夜莺》。

谱例32

figure_0058_0055
figure_0059_0056

库普兰在古钢琴音乐创作中对装饰音的应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对同时代的巴赫和亨德尔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库普兰于1716年出版的名著《羽管键琴的演奏艺术》(《The Art of Playing the Harpsichord》)是历史上有关键盘乐器演奏艺术最早的一部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其中不仅规范了演奏时的坐姿、指法、各种装饰音的弹奏法和手指技术,还对具体的演奏表情也作了明确的描述。他的作品不仅带有标题性,而且表情术语也很多,比如:“柔和的”、“生动的”、“轻巧的”、“富有感情的”……等。为了更具体地阐述这本理论著作中的许多观点,库普兰还特意附录了8首他创作的前奏曲,标上各种装饰音的记号、奏法和指法等。库普兰对古钢琴乐器性能发挥和音色表现上也有其独到之处。库普兰不同于约·塞·巴赫的是,巴赫往往在羽管键琴上表现和追求管风琴的效果,而库普兰则完全针对羽管键琴本身的性能而创作。不仅如此,库普兰不喜欢在羽管键琴上进行辉煌的炫技性表现(在这一点上他又不同于亨德尔和斯卡拉蒂)。毋宁去追求明亮、辉煌的音响效果,他更加注意发挥羽管键琴表现轻巧、精致的和纯净、明晰音色的功能,表现一种内在的神韵。这种键盘音乐风格一直为后世的法国钢琴家所继承,甚至对19世纪的波兰钢琴家肖邦也不无影响。无怪乎直至今日,人们在研究德彪西、拉威尔或肖邦的钢琴音乐风格时,还屡屡追寻与库普兰的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