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坤的元气守“恒”学说及其进步思想

第三节 吕坤的元气守“恒”学说及其进步思想

吕坤字叔简,号新吾,河南宁陵人,生于明世宗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卒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他的先祖黑厮是参加元末起义的种菜农民,因向明军报警立功,朱元璋令复其家,但手诏上误写其姓为李,所以吕坤一作李姓。

神宗时,吕坤任至刑部侍郎。这时,他已察觉到社会内部所蕴藏的危机。在致孙矿的信件中,他曾形容当时“民心如实炮,捻一点而烈焰震天;国势如溃瓜,手一动而流液满地矣”(《去伪斋集》卷五《答孙月峰》)。万历二十五年,吕坤上疏陈天下安危,着重抨击明朝政府所设大工采木等费催科苛重,已使人民“冻骨无兼衣,饥肠不再食,垣舍弗蔽,苫蒿未完,流移日众,弃地猥多,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明史》卷二二六《本传》),势必起义反抗,“悉为寇仇”。疏入不报,又遭张位等诬劾,吕坤于是称疾去职。

吕坤的著作主要是在致仕后的二十年中完成的,现存有《去伪斋集》、《呻吟语》、《阴符经注》、《四礼疑》、《四礼翼》、《实政录》、《小儿语》、《无如》、《闺范》、《交泰韵》等多种。其中《小儿语》、《闺范》和《呻吟语》的一部分,是用通俗的语言宣扬封建道德,在封建时代曾得到比较广泛的流传,但这是吕坤本人所受阶级和时代的限制的表现,是他的思想中的糟粕。吕坤的思想有其光辉的进步的一面,它久被湮没,值得加以挖掘,并应予以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