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ⅩⅤ〕征服河中简述

〔ⅩⅤ〕征服河中简述

河中包括很多郡邑、区域、州县、城镇,其精华和核心是不花剌和撒麻耳干。《穆扎麻布尔丹》〔1〕援引马鲁人忽宰法·本·牙蛮(Huzaifa b.al-Yaman)的话说,真主的使徒(愿主仁慈待他,赐他和平!)曾讲过:在呼罗珊有条叫做乌浒水的河流以东,将有一座城池被征服;该城叫不花剌。主之慈恩把它抚育,主的天使把它拥抱;其百姓得到天助;谁要在其中安歇,谁就将成为拔刀卫主之道者。该城之东,有座名叫撒麻耳干的城市,其中有股天堂泉水之泉、有座先知坟墓之墓、有所乐园之园;其死者将在复活日与殉教者聚会。更在该城之东,有个叫合塔完〔2〕(Qatavan)的圣地,从该地将遣出七万殉教者,每名殉教者将为自己的七十名家属及族人求得恩荫。”我们将特别讲述这座城市的命运;此圣传之真实性,可由下述情况来认可:这尘世上的事物均系相对的,“一些灾祸比另一些灾祸要轻;”或者,如下所说:

在一切情况下,〔真主的〕奴仆应知恩感德,

因为大灾祸总比〔小〕灾祸要坏。

成吉思汗亲征这些州邑。灾难浪潮,因鞑靼军队而汹涌,但他还没有尽情报复以消心头之恨,更没有使血流成河,如司命之笔在冥簿上之所为。因此,他攻下不花剌和撒麻耳干后,仅屠杀一次和抢劫一次便作罢,并没有走总屠杀的极端。至于隶属这两城,或与之接壤的地区,因它们都纳款投诚,对它们也就手下留情。尔后,蒙古人安抚残存者,进行恢复工作,故此,到这时,即658/1259-60年,这些州县在某些方面已达到原来繁荣昌盛的水平,而在另一些方面很接近原来的水平。呼罗珊和伊剌克却不相同,此两州为一种消耗热症和慢性寒疾所苦,每城每村都屡次遭到洗劫和屠杀,受扰达数年之久,以此,那怕生殖繁息至复活日,其人口仍不及从前的十分之一。有关事实可从残垣颓壁的记录中予以考查,表明噩运如何将其业迹显于宫墙上。

一如众望所归,这些州邑的权柄,归诸大丞相牙老瓦赤(Yalavach)及其孝顺儿子异密麻速忽毕(Mas‘ud Beg)有才干的掌握中〔3〕。因他们公正治理,他们恢复了该地的损毁,给那些敌人,说什么“良医治不好时间造成的创伤”,一记耳光;牙老瓦赤废除了扯里克〔4〕(Cherig)和签军(hashar)的强制兵役(mu'an),及种种临时赋税(‘avārizāt)的负担、摊派。此说之真实性,可以从繁荣兴盛的成绩中(也就是在他们公正宽仁的治理下的灿烂东方)看到,那是明显地写在那些州郡的书页上,清楚地体现在其居民的事业中。

〔1〕作者为著名阿剌伯地理学家,志费尼的同时代人,牙忽惕。

〔2〕指公元1141年塞勒术克朝算端桑扎儿(Sanjar)在撒麻耳干以东的合塔完草原为哈剌契丹所惨败的事。见巴尔托德,《突厥斯坦》,第326页。正是这次穆斯林败北的消息,在欧洲引起有关约翰长老的传说。

〔3〕马合木·牙老瓦赤(Mahmud Yalavach)后被窝阔台委派去管治契丹,即中国北部,其子麻速忽治理畏吾儿地、忽炭,可失哈耳及河中。见伯劳舍编拉施特,第85-6页。(穆.可.)巴尔托德,前引书,第369页注③,认为马合木·牙老瓦赤是花剌子模人马合木,据讷萨㤄,他是成吉思汗遣使算端摩诃末的一名领导者。《元秘史》,第263节,也称马合木·牙老瓦赤(《元秘史》作牙剌洼赤——中译者注)及其子为花剌子模人(忽鲁木石(Qurumshi))。

〔4〕突厥蒙古语Cheirg“兵士”“军队”(它构成janissary——土耳其兵——的第二部分,在鄂图曼-突厥语中为Yeni cheri“新兵”),志费尼用来指与蒙古军合作的非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