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ⅩⅧ〕撒麻耳干的征服

〔ⅩⅧ〕撒麻耳干的征服

论幅员,它是算端诸州中最大的一个,论土地,它又是诸郡中最肥沃的一个,而且,众所公认,在四个伊甸园中,它是人世间最美的天堂。

假如说这人间有一座乐园,

那乐园便是撒麻耳干。

哈,要是你把它跟巴里黑相比,

苦和甜能彼此一般〔1〕?

它的空气微近柔和,它的泉水受到北风的抚爱,它的土壤因为欢畅,有如酒火之质〔2〕。

这国家,石头是珍珠,泥土是麝香,

雨水是烈酒。〔3〕

算端从战斗中退走,手头失去把握,无坚守之念,一意逃亡,内心中充满混乱和疑惧。他派他的将官(quvvād)和盟友(ansār)保卫他的大部州邑和领域。以此,他派十一万人驻守撒麻耳干,其中六万人是突厥人,由他们的汗率领;他们是算端的精选,那样英雄,即使身若铜铁的亦思梵的牙儿〔4〕(Isfandiyar)挨到他们的枪挑箭射,他也只有〔自承〕软弱,〔乞求〕饶命。其余的部队是五万大食人〔5〕(Taziks),挑选的人马,个个都是当代的鲁思坦,精锐之师;另外尚有二十头躯干健全,貌似凶神(div)的大象,

这大象扭弯圆柱,和蛇作耍,

披着五颜六色的铁甲〔6〕,

作为国王的马步兵在战场上的防护(farzīn-band)〔7〕,好使他们不在进攻和袭击中回头。再者,居民多得来无法计算。除此之外,城池大大加固,四周敷设了若干条外垒防线(fasīl),城墙增到与昴星一般高,濠堑深掘至干土下面的水层。

成吉思汗抵达讹答剌时,撒麻耳干修缮城池和堡垒,以及拥有大量驻军的消息,已四下传开;因此,大家都认为,攻占该城需要若干年时间,且不说它的内堡了。采取慎重的步骤,成吉思汗以为,攻取该城之前,最好先清外围。首先,他进兵不花剌。当不花剌的攻克使他定心时,他便考虑撒麻耳干的问题。他策马进向撒麻耳干,前面驱赶着一支从不花剌徵集的大军;沿途村落一经投降,他对它们就一无所伤;但是,凡有抵抗之地,如萨里普勒、答不昔牙,他就留军围攻,他本人则马不停蹄直抵撒麻耳干。他的儿子解决讹答剌战事,也率领从该城徵集的一支军队,到达撒麻耳干;他们选择阔克-萨莱作为成吉思汗的营地,其他的军队到来后,也绕城扎营。

成吉思汗花一两天的时间,亲自巡视城池,观察墙垣、外垒和城门;这时间内,他免除士卒的战斗。同时候,他派他特别信任的两名大那颜,哲别和速不台,率三万人马去追击算端,再把葛答黑那颜、牙撒兀儿〔8〕派往镬沙和塔里寒〔9〕(Talaqan)。

最后,在第三天,当太阳的熊熊烈焰从一片漆黑夜雾中升起,茫茫夜色消失在遥远天际,这时候,那样多的人马,有蒙古军,也有签军,就集合起来,其人数超过沙粒和雨滴。他们把城池团团包围;于是,阿勒巴儿汗〔10〕(Alp-Er Khan)、沙亦黑汗(Shaikh Khan)、八剌汗(Bala Khan)及其他一些汗,冲到城外,与世界征服者的军队对阵,发矢射击。双方马步军伤亡很重。那天,算端的突厥兵不断跟蒙古兵交锋,因为蜡烛的火光在熄灭前总要闪耀一下,并且杀死些蒙古兵,俘获一些,把俘虏带进城内,他们自己的人也有一千丧身沙场。

最后,

当天空的火球为大地的好处,

隐没在地球的烟雾中时,

各返己营。但是,当那谲诈的执盾者再度挥刀劈开那夜云时,成吉思汗亲自上马,挥师包围城池。城里城外的军队均集合起来,准备战斗;他们紧束战袍,杀到晚祷时刻。射石机和弓弩齐发,矢石横飞;蒙古军就在城门前占据一个位置,这就阻止算端的军队冲到战场上。当战斗的道路越逼近他们,双方在交战的棋盘上难解难分,那英勇的骑士再不能纵马驰骋于原野,这时,他们把大象投入战斗;但是,蒙古军没有逃跑,相反地,用他们的“擒王”之矢,解脱了被大象阻挡的人,打乱步兵的阵形。大象负伤,不比棋盘上的卒子更有用,它们往回跑,脚下践踏了许多人〔11〕。最后,当忽炭之王〔12〕放下面纱,盖住自己的面孔时,撒麻耳干人关闭城门。

这天的战斗使撒麻耳干人忧虑重重,他们的心情和看法各不相同:有人渴望屈膝投降,有人担心自己的命;还有人,因天命注定,不去乞和,再有人因成吉思汗散发的灵光,丧失了斗志。终于,在第二天

当闪光的太阳展示它的壮丽,

苍穹的黑鸦蜕掉它的羽毛〔13〕,

因为蒙古军英勇无畏,撒麻耳干人六神无主,所以,后者从思想中打消作战的念头,停止抵抗。哈的(cadi),沙亦黑-伊斯兰(shaikh-al-Islam)及一些披戴头巾的人,赶去晋见成吉思汗,他们得到成吉思汗的许诺保证,受到抚慰和激励,并在取得他的同意后,返回城内。

祈祷时刻,他们打开木撒剌之门,关闭抵抗之门。蒙古人这时入城,当天忙着拆毁城池及其外垒。居民置身于安全之地,蒙古人丝毫没有欺凌他们。当白昼披上契丹异端的黑袍时,他们点燃火把,继续干破坏的工作,直到城墙被夷平、马步军可到处自由往来为止。

第三天,当冷酷心黑的蓝脸魔术师在面前举起坚硬的铜镜时,蒙古兵大部入城,于是,男女居民,以百人为一群,由蒙古人监视,给赶到城外;仅哈的、沙亦黑-伊斯兰,及与他们有些瓜葛、受他们庇护的人,免于离城。获得这种保护者计五万多人。接着,蒙古人颁发告示称:倘有人藏匿不出,那就要他流血丧命。蒙古军和〔其他〕的军队忙于劫掠;很多躲在地窖、地洞里的人,被〔发现并〕遭到杀害。

象夫带着大象去见成吉思汗,请发给象食。成吉思汗问他们,大象养驯前靠什么为生。他们回答说:“原野上的草。”因此,他下令放掉大象,让它们自己去寻食。大象就这样获释,终于死于〔饥饿〕。

当天帝沉没在地球下的时候,蒙古人离开市镇,而内堡的守军吓得心胆俱裂,既不敢挺身抵抗,又不能转身逃跑。但是,阿勒卜汗〔14〕表现出英勇无敌气慨:他率领一千决死之士冲出内堡,从蒙古军中杀出条血路,前去与算端会合。次日晨,当群星的主宰派使者们挥舞刀剑时,蒙古军把内堡围个水泄不通,双方一阵矢石相攻,他们摧毁了墙垣和外垒,破坏了朱亦-伊-阿儿吉思〔15〕(Juy-i-Arziz)。两次祈祷的间歇中,他们攻占城门,进入内堡。一千名英勇无敌的武士退守大清真寺,用火油筒和方镞箭进行激战。成吉思汗的军队同样使用火油筒;礼拜五清真寺及其中的一切,被今世之火焚烧一空,又受到来世之水的冲刷。然后,内堡中的人全给赶到城外,在那里,突厥人和大食人分为两队,按十人、百人分成组。蒙古人把突厥人的前额剃成蒙古式样,为的是安定他们,打消他们的恐惧;但是,到太阳西落,他们的生命光阴即将结束,就在当夜晚,所有康里男子都被溺毙于毁灭的海洋内,为死亡的火焰所焚化。共计有三万多康里人和突厥人,他们的统帅是:巴力失马思汗〔16〕(Barishmas Khan)、塔海汗〔17〕(Taghai Khan)、撒儿昔黑汗〔18〕(Sarsigh Khan)兀剌黑汗〔19〕(Ulagh Khan),尚有算端的大异密二十人,其名具载于成吉思汗颁给鲁克那丁·迦儿忒〔20〕(Rukn-ad-Din Kart)的札儿里黑中;这份札儿里黑详尽记载了被他粉碎和摧毁的州郡和军队的首领。

城镇和内堡彼此都化作一片废墟,很多的异密、士兵、居民啜饮死亡之杯。第二天,当天空的扎木失的〔21〕(Jamshid)这只神鹰,从大地的山头抬起头来,当太阳的火红面孔在圆盘般的苍穹中发出亮光,这时,蒙古人清点刀下余生者;三万有手艺的人被挑选出来,成吉思汗把他们分给他的诸子和族人;又从青壮中挑出同样的人,编为一支签军。其余获允回城者,因他们没有遭到他人的命运,也没有达到殉难的光荣,而是仍活在世上,所以,作为一种报酬说,成吉思汗向这些乞命者徵收二十万的那〔的赎金〕,并责成撒麻耳干的两名大官吏,昔哈惕木勒克(Siqat-al-Mulk)和阿迷的·布祖儿格(‘Amid Buzurg)收这笔钱。然后,他派几个人当该城的沙黑纳,亲自带领一部分军队往呼罗珊,余下的军队,他派他的儿子率领,征讨花剌子模。后来,又接连几次在撒麻耳干徵军,获免的寥寥无几;由此,全城破坏无遗。

这事发生在618年剌必阿Ⅰ月。〔22〕

何处有那等有识之士,他深思熟虑地去洞察那幻化天命的活动,及那渺茫轮回的残忍和奸诈,迄至他发现,其和风不敌其热风,其所得不抵其所失;其酒力仅持续个把钟头,由此引起的头痛却是永久的;其收获仅化作一阵风,其财产仅产生一场灾难?

心儿哟,不要呻吟,

因为尘世仅仅是幻影;

灵魂哟,不要悲伤,

因为凡间仅仅是虚无。

〔1〕牙忽惕在“撒麻耳干”条下,认为这首诗的作者是不思忒(Busti),显然就是阿不勒法特·不思忒(Abul-Fath Busti)。(穆.可.)

〔2〕“火”一词不见于A本,从意思上说也是不必要的。加进这个词,为的是与所谓的塔纳苏卜(tanāsub)数字相符(见后,第117页,注⑦):因为其中三个因素已提到,所以第四个因素也必须想法提到。

〔3〕引自阿不-赛德·鲁思塔迷(Abu-Saimgid ar-Rustami)颂扬撒希伯·本·阿巴德(Sahib b.‘Abbad)的一首合西答:诗人在赞美亦思法杭(Isfahan)。(穆.可.)

〔4〕亦思梵的牙儿,民族史诗中的一个著名英雄。他是琐罗阿士忒的保护人古昔塔思卜(Gushtāsp)之子,奉父命征讨不接受新教的鲁思坦。杀死亦思梵的牙儿,是老年英雄鲁思坦的最后武功,不久他也因兄弟叛逆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5〕Tazik、Tajik,是突厥人称伊朗人的名字。比较Tajikstan一名。实际上,tāzik或tǎzī,是个波斯词,波斯人自己用来称阿剌伯人;由此,大食是阿剌伯人的汉文名。

〔6〕引自哈马丹的巴底阿扎蛮颂扬哥疾宁(Ghazna)算端马合木的一首合西答。(穆.可.)

〔7〕译义为“奕棋中皇后将皇帝的军。”整个一段是所谓塔纳苏卜数字的一例:提到fil“象”,棋中的“主教”,势必引入其他的棋子:asb“马”或“骑士”,piyāda“兵”或“卒”,shāh“国王”,farzin(在farzīn-band中)“皇后”以及rukh“面颊”、“面孔”或“城垒”、“城堡”。

〔8〕见前,第46页,注⑬。

〔9〕这个塔里寒(Talaqān)(或作Tayaqān,比较马可波罗之Taican)是今天阿富汗巴达克山(Badakhshan)省之塔利罕(Talikhan)城和县,不要把它跟成吉思汗摧毁的塔里寒弄混了(见后,第132页),后者位于巴里黑和马鲁鲁德(Marv-ar-Rud)之间。在可疾云(Qazvin)附近还有一个叫塔里寒的县。

〔10〕ALBAR。译义为“勇敢的人”,由突厥语alp“勇敢”、er“人”(vir)而来。

〔11〕塔纳苏卜的另一例子(见前,第117页,注⑦)。“皇后”(farzīn)未出现在译文中,但可从原文的farzin-band“将皇帝的军”中找到,而译文中同样未见的“皇帝”(shāh),则出现在shāh-savārān“英勇的骑士”中:“马”和“象”自然是“骑士”和“主教”,“城堡”则包含在成语rukh na-tāftand(“没有转身逃跑”)中。

〔12〕指太阳。

〔13〕发勒斯编,《沙赫纳美》,第497页,第1049行。

〔14〕即阿勒巴儿汗,见前,第118页。

〔15〕关于这个著名的“铅管水道”,见巴尔托德,《突厥斯坦》,第85、89、413页。

〔16〕BRŠMAS。突厥语barǐshmas义为“不寻求和平的人。”

〔17〕TГAY。taghai义为“舅父。”

〔18〕SRSYГ。sarsïgh义为“坚硬的”、“粗糙的”。

〔19〕AWLAГ。关于ulagh“驿马”,见前,第30页和注⑭。

〔20〕也里迦儿忒朝的始祖。见兰浦尔,《回教王朝》,第252页。一个有价值的文字资料:看来志费尼曾亲眼看见这个文件。

〔21〕古伊朗著名国王,被篡位者扎哈克(即答哈克)所推翻和杀害。因此,扎木失的出现在民族史诗中;在早期的阿剌伯史家那里,他有时被认为是所罗门,其实他是印度-伊朗神话中的人物,阿维斯塔(Avesta)中的耶摩(Yima)、吠陀中的阎摩(Yama)。本段文字中,这个名字自然只是作为太阳的化身。

〔22〕应为617年,也就是公元1220年5月至6月之误。据朱思扎尼(拉维特译,第980页),撒麻耳干陷落于穆哈兰月10日,即3月19日,这个日期与志费尼下面的叙述更为符合(见后,第128—9页):在攻下撒麻耳干后,成吉思汗在该城附近度过当年的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