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ⅩⅪ〕成吉思汗在忒耳迷渡河以及巴里黑的陷落

〔ⅩⅪ〕成吉思汗在忒耳迷渡河以及巴里黑的陷落

巴里黑因出产丰富,岁入种类繁多,胜过其他州邑。它的领域比诸州广阔;在从前,它在东方州郡中犹如默伽之在西方。如菲尔道西说

他到美丽的巴里黑去,朝觐那座诺巴哈儿(nau-bahār),

而当时,主的信徒对它之尊敬,

犹如今天阿剌伯人之尊敬默伽。〔1〕

成吉思汗渡过河,进向巴里黑。城中的首领前来纳款,献种种图苏湖和礼物。于是,因要籍户,成吉思汗命把巴里黑的百姓都赶到郊外,予以清点。但是,扎兰丁仍在那些地区制造骚乱,驰马于叛逆的战场,因此蒙古人不相信巴里黑人的投降表示,在呼罗珊的情况下尤其如此。毁灭国土和民族的海涛正在怒啸,灾难风暴并未止歇,那末,他们就无免祸之策;再说,老天既已使他们落网,那投降也拯救不了他们,靠屈膝乞和亦无用场。但是,另一方面,反抗也是致命的酖毒,不治之症。故此,成吉思汗下令,把巴里黑人统统赶到旷野,按惯例分为百人、千人一群,不分大小、多寡、男女,尽行诛戮,没有留下干湿的一丝形迹。长期以来,野兽饱餐死者的尸体,狮、狼相安地共同嚼食,鹰、隼无争地从同一张餐桌上享用。

吃吧,撕裂吧,鬣狗啊,

享受那具无人收的尸体吧。〔2〕

接着,他们纵火焚烧该城的园林,以全力去摧毁外垒、城墙、邸宅和宫殿。全能真主曾说:“凡属城镇,余于末日前辄欲全毁之,或予以严谴。此皆载诸元典。”〔3〕

成吉思汗从白沙瓦回师,抵巴里黑,他发现很多藏身于角落、洞穴、[在蒙古人走后]再出来的难民。他下令把他们全杀掉,使这些人应验那句“余且叠次加罪于彼”〔4〕的话。凡有余下的直立墙垣,蒙古人就把它推倒,再次扫清该地的所有文明遗迹。

他们的邸宅,那一度习惯于繁荣的邸宅,

将为他们哭泣。

我们开始是羡慕地瞧他们,

最后是惊异地看他们。〔5〕

成吉思汗如此解决了巴里黑,他再派他的儿子拖雷,带一,支大军征服呼罗珊诸州,他则转向塔里寒〔6〕。该地的城堡叫讷思来忒忽(Nusrat-Kuh),除壁垒坚固外,还驻满准备获得英名的武士。尽管成吉思汗遣使者、使臣去召谕居民投降,他们却不屈服,一心要厮杀战斗。蒙古军包围城垒,开动许多弩砲;他们不倦地行动,守军也奋战不休:双方进行激战,都使对方重创。塔里寒守军这样抵抗到拖雷征服呼罗珊后从那里率大军到来。蒙古军人数大增,他们才袭取了塔里寒,没有留下一个活人,把堡垒、城砦、墙垣、宫殿、房屋都拆毁。

突然,有消息说扎兰丁取得大胜,打败了帖客出克〔7〕(Tekechük)及其人马。成吉思汗火速去迎击他。途经古儿疾汪〔8〕(Gurzivan),因当地居民的抵抗,他在那里滞留一个月,最后方攻下它,强使其居民吞服其同类民族所尝到的屠杀、劫掠和毁灭的苦药。

从古儿疾汪出师,蒙古兵抵达范延(Bamiyan),该地居民进行抵抗,双方均使用弓矢弩砲。忽然,从该地百姓的毁灭者,那天命的拇指上,一支方镞箭毫无耽误地飞出城来,射中察合台之子〔9〕、成吉思汗的爱孙。蒙古军加紧攻城,把它攻克,成吉思汗下令把所有动物,从人类到牲口,杀个精光;不许留下俘虏,那怕孕妇腹内的胎儿也不得饶过;今后不许动物居住在这个地方。他给它取名为卯危八里,波斯语义为“歹城”。〔10〕时至今日,没有动物在其中安居。

这件事发生在618/1221-22年。

〔1〕发勒斯编,《沙赫纳美》,第1496页,第15-16行。nau-bahar,即“新寺”,指巴里黑附近的大佛寺,见巴尔托德,《突厥斯坦》,第77页。

〔2〕引自纳比哈·扎底(Nabigha Ja‘di)(穆.可.)

〔3〕《古兰经》,其ⅹⅶ章,第60节。

〔4〕同上,第ⅸ章,第102节。

〔5〕赛阿利比在《塔特马都尔-雅特马黑》中,把这首诗归于阿不-别克儿·阿不答剌·本·穆罕默德·本·扎法儿·阿思乞(Abu-Bakr‘Abdallah b.Muhammad b.Ja'far al-Aski),他享盛名于撒曼朝后期。(穆.可.)见埃格巴尔编,第Ⅰ卷,第95页。

〔6〕见前,第118页,注⑨。

〔7〕TKimgWK。也拼作TKimgK(第Ⅰ卷,第106页及第Ⅱ卷,第136页)和TKAimgK(第Ⅱ卷,第197页)。它是个突厥词,义为“小公羊。”见豪茨马,《语汇》,第68页,其中拼作TKAimgWK。

〔8〕巴尔托德,前引书,第443页,注④,指出,该地可能是古儿疾汪的朗(Rang)堡(拉维特,第100页)。在阿富汗斯坦至今尚有个叫杜尔扎卜(Durzab)和古尔吉万(Gurziwan)的县。

〔9〕他叫做MATYKAN(第Ⅰ卷,第228页;第ⅰ册第273页),显然就是蔑惕干(Metiken)拉施特(伯劳舍,第161页)把他叫做MWATW KAN(?木阿秃干Mǒ‘etüken)。这个不见于蒙、汉史料的名字,已由伯希和在《金帐汗国》,第86-7页,予以讨论。

〔10〕见前,第45页,注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