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ⅩL〕克列儿和巴只吉惕的骑兵

〔ⅩL〕克列儿和巴只吉惕〔1〕的骑兵〔2〕

斡罗思人、钦察人和阿兰人被消灭后,拔都决定进兵克列儿和巴只吉惕,它们是信仰基督教的两个大国,据说跟富浪人的国家接境。头脑中抱着这个目的,他配备他的军旅,并在新的一年出师。而那个民族因他们人多势大和甲兵强盛,目空一切;因此他们听见拔都临近的消息时,他们也用四十万个个以善战闻名、视逃跑可耻的骑兵,出发去迎击他。拔都遣他的兄弟昔班罕率一万人先行,以侦察他们的人数,探报他们兵力和武装的强弱。昔班罕奉他的命令出发,在一个礼拜后回来报告说,他们两倍于蒙古军的兵力,都是骁勇善战的人马。当两军彼此接近时,拔都登上一个山头〔3〕;而一天又一夜,他除了祷告和叹息外不跟任何人说话;同时他叫穆斯林也集合起来,向天祈祷。次日他们准备战斗。一条河〔4〕把两军隔开,拔都遣一支军队在夜间渡河,然后他的〔主力〕军队过去了。拔都的兄弟亲自进入战场,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但敌军强大,寸步不让。这时〔主力〕军从后到达;昔班罕同时全力出击;他们冲击敌人的御营,用他们的刀斩断绳索〔5〕。当蒙古人掀翻了他们的营盘时,克列儿军队〔6〕丧失斗志,逃跑了。但该军没有逃脱,那些国土也被征服。这是他们的最伟大的战绩和最激烈的战斗之一。

〔1〕巴只吉惕在这里仅为克列儿,即匈牙利人的一个同义词,不是指乌拉尔的巴什基尔人(Uralian Bashkirs),其后代是今天巴什基尔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Bashkir Autonomous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的居民。关于这后者,见米诺尔斯基,《霍杜德》,第318—19页。

〔2〕或作“进兵克列儿和巴只吉惕的骑兵(khail)”。这是米诺尔斯基,《高加索》,第Ⅲ卷,第223页,所理解的标题。另一方面,参看下面提到的四十万匈牙利骑兵。

〔3〕参照前面,第80页。

〔4〕肖约河(Sayó)。

〔5〕如米诺尔斯基,《高加索》,第Ⅲ卷,第223页注③,指出,迦儿宾在伏尔加河下游拔都的营地看见“用亚麻制的幄帐。它们大而十分美观,曾属于匈牙利国王。”(柔克义,第10页。)

〔6〕“胜匈牙利人之战,是于1241年4月11日,在肖约河右岸、它与提索(Tisza)河会合处之莫希(Mohi)打的。这次战斗中,拔都和速不台之间发生争吵,见伯希和,〔《金帐汗国》〕第131页对汉文速不台传的译文。蒙古人在匈牙利平原度过1241夏季,并于1241年12月25日从冰上越过多瑙河(Danube)。”(米诺尔斯基,前引书,第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