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ⅩⅩⅤ〕哲别和速不台追击算端摩诃末的远征
成吉思汗兵临撒麻耳干城下,包围该城,这时,他接到消息说:算端已在忒耳迷渡河,把他的大部军队及近卫军的将领分散到各村落和乡间;他身边只留下少数人,而且他是在惊恐中渡河的。
成吉思汗宣称:“必须赶在人马聚集在算端身旁、四方的贵族援助他之前,把他解决掉,把他消灭干净。”
因此,他从大将中挑选哲别和速不台去追击算端;又从身边的军队中,按比例〔2〕挑出三万人,他们个个都敌得过一千名算端的军队,犹如狼入羊群,热炭烧枯柴。
这支人马在般札卜〔3〕(Panjab)渡河;他们一溜烟地急进,追索和搜寻算端,像从山头涌入河谷的洪水。
他们首先抵达巴里黑。城内的名绅遣代表去迎接他们,向他们献图苏湖及食品。因此,蒙古人没有伤害他们,派给他们一名沙黑纳。然后,蒙古人从他们当中找了个向导,遣太子(Taisi)打前锋。
他们到达匝维〔4〕(Zava),要求供应粮草(‘ulūfa);但是,城内的百姓关闭城门,不理睬他们的话,拒绝供给任何东西。蒙古人因在赶路,没有停留,继续行军。匝维人见旌旗已远,望到蒙古人的背影,他们就昏了头,在城头擂动大鼓小鼓,张口辱骂。蒙古人发现他们态度傲慢,听见他们的骂声,回师对三座城堡一齐发动猛攻,把云搭上城头。第三天,当天边像只杯子盛满红霞血时,蒙古人爬上城墙,把遇到的人杀光。因不能滞留,他们把所有笨重不便携带的东西焚烧和破坏干净。
这是老天在灾难的棋盘上走的第一步卒子,也是从幻化苍穹的指環中变出的第一套戏法。这次交锋和杀戮,好像预示一场天降大祸,命定的灾害。因这声响动,一个大地震摇撼了呼罗珊,听见这前所未闻的暴行,人们恐怖失色。
617年剌必阿Ⅰ月[1220年5月]初,哲别和速不台兵临你沙不儿城下,遣使给呼罗珊的官吏和赛德尔:抹智儿木勒克·迦菲·鲁黑希〔5〕(Mujir-al-Mulk Kafi Rukhhi)、法里答丁(Farid-ad-Din)、吉牙木勒克·佐扎尼〔6〕(Ziya-al-Mulk Zuzani),召谕他们投降,要求供应粮草(‘ulūfa)及食品(nuzl)。他们从群众中派出三人去见哲别,进献礼物贡品,表示臣服。哲别警告他们说,不得进行反抗活动,凡有蒙古人或蒙古使者到来,当去迎接,而且不要仗恃城池坚固、兵马势众;这样,他们的房舍财物才能获全。作为凭证,蒙古人交给使者一份畏吾字书的塔木花〔7〕(al-tamgha),及一道成吉思汗的札儿里黑,要旨如下:“诸异密、贵人及众黎庶,当知者……从日出至日没之一切土地,我均将其付托与汝等。因之,凡属归降者,慈恩将施及其身及其妻妾、子女和家族;但所有抗命者,将与其妻妾、子女和族人共遭毁灭。”
蒙古人照此立下文书,以甘言抚慰城内的百姓。接着,他们离开你沙不儿,哲别进向志费因〔8〕(Juvain),速不台经扎木〔9〕(Jam)进向徒思〔10〕(Tus)。无论何地,百姓只要投诚,
就得到宽恕;但那些进行抵抗者则遭彻底毁灭。
徒思,也就是奴罕(Nuqan),其东部村落及整个该地区(rub')〔11〕,表示臣服,故此立即获免;蒙古人由此遣使进入该城;因居民的答复不合他们的意,他们便在城内和附近村子大肆杀戮。
速不台抵剌的康(Radkan),草地青葱,泉水丰盛,他很感满意,以致没有伤害那里的百姓,并把一名沙黑纳留在该地。他来到哈不珊〔12〕(Khabushan),因当地百姓缺乏接待,蒙古人开展大屠杀。他由此地抵亦思法剌因〔13〕(Isfarayin);在亦思法剌因和阿的康〔14〕(Adkan),蒙古人也大肆杀戮。
然后,哲别经志费因转向祃桚答而(Mazandaran),速不台则由火迷失〔15〕(Qumish)疾进。
哲别在祃桚答而,特别在阿模里(Amul)杀了很多人,他下令在该地进行总屠杀。他留军围攻算端后宫避难的城堡;一直把诸堡攻克。
同时候,速不台兵临答木罕(Damghan),城内的名绅避难于吉儿都怯〔16〕(Girdkuh),但一伙暴徒(runūd)留在城内,拒绝投降;他们在晚上冲出来,在城门前交锋,双方均有伤亡。
蒙古人从那里进抵西模娘(Samnan),他们在这里杀了很多人,在剌夷(Ray)的胡瓦耳〔17〕(Khuvar)也一样。当他们来到剌夷〔18〕时,哈的[及别的几个人]前去投诚。这时候,听说算端已向哈马丹方向逃走,哲别便从剌夷火速去追赶,速不台则进向可疾云和该地区。
哲别抵哈马丹,哈马丹的阿老倒剌(‘Ala-ad-Daula)表示归顺,进献饮料、奴婢、食物、服饰及骑乘作贡礼,而且接受一名沙黑纳。
算端被迫逃跑时,哲别回师重临哈马丹。他得到消息说,算端的大部军队已在速扎思〔19〕(Sujas)集中,由别的斤·昔剌合答儿(Beg-Tegin Silahdar)和屈赤不花汗〔20〕(Küch-Bugha Khan)统领。他向他们进攻,把他们彻底击溃。
然后,蒙古军在伊剌克〔21〕大部地区抢劫和屠杀,再从那里进至额儿迭比勒(Ardabil),围困并攻占该地,杀戮居民,劫掠他们的财物。
冬季来临,他们到达木干〔22〕(Mughan),在那里过冬;那一年,道路被大雪封锁。
扎马剌丁·爱阿巴〔23〕(Jamal-ad-Din Ai-Aba)及别的一些人,又开始在伊剌克惹起骚乱和动荡,起兵造反。他们把派来监治哈马丹的沙黑纳杀死,捕获阿老倒剌,因他曾降敌,他们将他囚禁于吉里忒〔24〕(Girit)堡。
春天到来,哲别抵伊剌克,替遇害的沙黑纳报仇。扎马剌丁·爱阿巴投降,但这救不了他的命,他和别的很多人被处死。
蒙古人接着离开伊剌克,征服帖必力思(Tabriz)、蔑剌合(Maragha)、纳黑出汪〔25〕(Nakhchivan),在这些州邑都杀戮百姓。阿塔毕哈木失〔26〕(Khamush)表示归降,接受一纸文证和一份塔木花。
蒙古人从该地进至阿阑〔27〕(Arran),攻下拜勒寒〔28〕(Bailaqan),经失儿湾〔29〕(Shirvan)前进。随后,他们抵打耳班(Darband),谁都不记得有任何军队从这条路通过,或者去打仗,可是,他们采取一种策略〔30〕,通过了它。
术赤的军队驻在钦察草原及该地区;他们在此会师,再从那里回师见成吉思汗〔31〕。
根据上述,他们的能力和勇敢已是显而易见,更确切说,“真主凌驾于其奴仆之上”〔32〕的力量也得到证明和肯定;因为,大军中遣出的一支师旅,击败那么多的国家、帝王和算端,四周又是难以对付的敌人和对手,这只能意味着一个帝国的衰亡,另一个帝国的兴起。〔33〕
〔1〕YMH。这显然是Jebe一名的突厥语形;也见于讷萨㤄和朱思扎尼。这员著名大将属于泰亦赤兀惕的家臣伯速惕(Besüt)族,他的名字,据《元秘史》(第147节),原叫做只儿豁阿歹(Jirqo'adai)。他在扎木合手下参加了阔亦田(Kǒyiten)之战(1201年),对阵中发矢射伤成吉思汗的“白口黄马”。泰亦赤兀惕最后失败,只儿豁阿歹自己去见征服者。当问到发矢一事时,他坦白承认这是他干的,但是保证,如果免他不死,他将忠诚地和很好地替新主子效劳。成吉思汗喜欢他的坦率,赐名哲别,词义为“军器”或“箭”(见伯希和昂比斯,《亲征录》第155-6页),以纪念他的行为,并收纳他作部下。拉施特(赫塔吉诺夫译,第194页)对哲别最初归降成吉思汗的过程,说法略有不同。哲别在他的部族战败后,躲藏起来。成吉思汗在一次狩猎中发现了他。征服者早年的朋友和亲密伴当,博尔术(Borji)(《元秘史》的孛斡儿出(B o'orchu))骑上成吉思汗的马(也是“白口黄马”)去追赶,发一箭未中。哲别回射一箭,射杀了这匹马,从而逃走了。可是,他最后不得不降。跪在征服者面前,他承认杀马之罪,但保证,如赦免了他的过失,他将献给成吉思汗“很多这样的马”。因为他是名勇士,成吉思汗不仅免他不死,还封他为十户。当他升到土绵长(万户)后,他奉命追击乃蛮人屈出律,这时,他记起自己的诺言,从那次战役中携回一千头白口黄马,作为献给主子的贡礼!同见格鲁赛,《蒙古帝国》,第116-7页。沃尔夫,《蒙古即鞑靼史》,第110页,称,哲别在参加横越高加索、绕行里海的大远征后,没有活多久,霍渥斯,第Ⅰ卷,第97页,重复这个说法。沃尔夫没有引用这个论断的证据,但事实似以足够为证,因为,跟他的同伴、仍旧闻名于中国和匈牙利的速不台不同,哲别这时似已从历史上消失;(据《元史·曷思麦里传》载:曷思麦里随哲伯(哲别)远征钦察后,“军还,哲伯卒,”可确证他从这次远征返回后便死了——中译者注)他也不像速不台那样,《元史》予以立传之荣。见伯希和-昂比斯,前引书,同页;同见伯希和,《金帐汗国》,第133页,注③。
〔2〕参看下面,第151页:“在所有跟随成吉思汗的军队内,他从各子名下,有比例地抽调人马,每十人他派一人去追随拖雷。”
〔3〕般扎卜(Panjāb)或梅拉(Mēla),是瓦赫什河口附近一个“著名渡口”。(巴尔托德,《突厥斯坦》,第72页。)
〔4〕今东侯腊散(Khorasan)的托尔巴特黑达里(Turbat-i-Haibari)。
〔5〕即鲁黑黑(Rukhkh)人,鲁黑黑是匝维县的别名。
〔6〕即佐赞(Zuzan)人。
〔7〕关于这种蒙古人盖在文书上的“朱印,”见伯希和,《突厥斯坦评注》,第35-6页。
〔8〕在你沙不儿西北,志费尼的老家。今名扎哈台(Jaghatai)。
〔9〕今托尔巴特-亦-舍黑·贾姆(Turbat-i-Shaikh Jām),在阿富汗边境的托尔巴特黑达里以东。
〔10〕徒思(Tūs)的名字,既用来指整个塔巴兰(Tabaran)县,也指塔巴兰镇,其遗址在今麦什特(Meshed)以北几哩远。
〔11〕奴罕(Nūqǎn)(或作Nauqān),曾一度是徒思县的首镇,此名仍保留在麦什特的一个区Naughān之名中。呼罗珊分为四区:你沙不儿区、马鲁区、也里区、巴里黑区,所以,“整个该地区”,多半指“你沙不儿区”的整个部分而言。见雷斯特朗治,《东方哈里发的国土》,第382页。但更可能的是,此处指你河不儿自身划分的四“区”或“区域”之一。见后,第297页,注㊿。
〔12〕今库强(Quchan)。
〔13〕亦思法剌因(Isfarāyin)的遗址,今称沙里比尔吉斯(Shahr-i-Bilqīs)。见斯米尔诺娃;第120页,注③。
〔14〕ADKAN或AYKAN。未考证出来。
〔15〕火迷失(Kūmish、Qūmish或Qūmis)是厄尔布尔士(Elburz)山脉东端以南一小省。
〔16〕答木罕(Dāmghān)(疑即刘郁《西使记》中之担寒—中译者注)附近山中一座城堡,阿杀辛人(Assassins)的城堡。
〔17〕剌夷的胡瓦耳(Khuvār)(这样称呼,为的是把它区别于法儿思(Fars)的胡瓦耳)在西模娘(Samnān)和剌夷之间;这个名字长期保存在哈耳(Khar)平原中。
〔18〕著名剌夷城(古典的剌吉思(Rhages))的遗址在德黑兰以南几哩远。
〔19〕速扎思(Sujās)是座小镇,在孙丹尼亚(Sultaniya)以西几哩远。
〔20〕可能就是讷萨㤄(奥达斯译,第118页)提到的屈赤不花汗(Küch-Bugha Khan):他由扎兰丁之弟鲁克那丁(Rukn-ad-Din)派去跟扎马剌丁·爱阿巴打仗,后来(同前,第229页)在扎兰丁和蒙古人战于亦思法杭时被杀。
〔21〕即波斯的伊剌克。见前,第13页,注㉙。
〔22〕木干草原在里海西岸的阿腊斯河(Aras)南,今大部在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蒙古人好像从这个基地发动他们对谷儿只人的首次攻击,并在1221年2月使谷儿只人惨败于第比利斯境内。见格鲁赛,前引书,第258页、516-7页。
〔23〕原文作AYBH,C本作ĀY ABH。这个突厥名的第一部分是ai“月亮”,第二部分,我以为应系aba“熊”;但也可能为apa,一个含糊的词,词义中有“祖先”。关于后一词之用作称号,见哈密顿,《五代的回鹘》,第96-7页,146页。据讷萨㤄(奥达斯译,第117、120页),他的全名是扎马剌丁·穆罕默德·本·爱阿巴。(奥达斯的阿剌伯原文作ABY,非作AY,而奥达斯因一个自然的错误,把他的名字转写成Ibn Abou Abeh。)因此,爱阿巴好像实为他的父名,而志费尼的原文应读如Jāmal-ād-Din-i-Ai-Aba,也就是爱阿巴之子扎马剌丁。
〔24〕Qal‘a-yi-Girīt。契利可夫(Cherikov),1848-52年土耳其-波斯边境立界委员会的俄国委员,称,该堡位于今北卢里斯坦(Luristan)的侯腊马巴德(Khurramabad)之南。见米诺尔斯基,《罗耳斯坦》,载《伊斯兰百科全书》;同见穆.可.编志费尼,第Ⅲ卷,第471-2页。
〔25〕纳黑出汪(Nakhchivān)省,在阿腊斯河北面,今天是阿塞拜疆境内的纳希契凡自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天然地把阿塞拜疆和纳希契凡分开来。
〔26〕他是阿塔毕斡思别的儿子,一个聋哑人,从而他的名字Khāmūsh在波斯语中义为“安静的。”见奥达斯译讷萨㤄,第215-16页。讷萨㤄只字未提他投降蒙古人的事;据拉施特(斯米尔诺娃译,第227页)向蒙古人行赂求免的是斡思别本人。
〔27〕阿阑(Arrān)省,古典的阿勒班尼,位于库拉河(Kur)和阿腊斯河会合后形成的大三角州中,大部在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余下的属于亚美尼亚共和国。
〔28〕拜勒寒(Bailaqān),当时是阿阑的首镇:它的遗址,叫做米勒拜勒寒(Mīl-i-Bailaqān)(米勒,Mīller),在今舒沙(Shusha)东南。见米诺尔斯基,《霍杜德》,第398页。
〔29〕进入失儿湾(Shirvān)前,蒙古人再度进蹂谷儿只,又败谷儿只人。见拉施特(斯米尔诺娃译,第228页,赫塔吉诺夫译,第194-5页),格鲁赛,前引书,第259、517页。失儿湾省在里海岸的库拉河北,今为苏维埃阿塞拜疆的一部分。据拉施特(斯米尔诺娃译,同前页数),蒙古人在赴打耳班的途中,抢劫了该省的主要城镇沙马合(Shamakha)进行总屠杀,掠走大量俘虏。
〔30〕据拉施特(斯米尔诺娃译,第228-9页),这个“策略”是:邀请失儿湾的君王失儿湾沙派使团去议和。在他派去议和的十名要人中,其中一个倒楣鬼被处死,其余的人受到同样的威胁,除非他们给蒙古人带路通过山口!拉施特在另一处(赫塔吉诺夫译,第195页)说,打耳班人向蒙古人献图苏湖,表示臣服。
〔31〕志费尼完全没有谈到蒙古军进入草原后,与高加索、钦察联军之战;也没有谈到他们败斡罗思人于迦勒迦河之战。见格鲁赛,前引书,第259-60页,517-21页。
〔32〕《古兰经》,第ⅵ章,第18节。
〔33〕“他们蹂躏了阻住他们去路的国家,穿过打耳班的关口,横越伏尔加河和沙漠,完成环绕里海之行,这样一次远征是空前绝后的。”(吉朋,第Ⅶ卷,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