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依赖走向独立

四、从依赖走向独立

当我们对外部存在很多的依赖,当我们以权威的标准来判断世界,当我们遇到困难只能忍着的时候,我们的心理年龄还在儿童期。那么我们需要经历怎样的阶段才能获得成长?人的成长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为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在这里,依赖期是儿童期心理年龄状态,独立期是走向青春期的心理年龄状态,互赖期是走向成年期的心理年龄状态。关于青春期,我们将在第三章详加阐述,关于成年期,我们将在第四至第七章重点阐述。

儿童期心理年龄的成长,其必然的第一步是:从依赖走向独立。

要完成这样的成长,自我觉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有了认识才会反省,有了反省才会产生成长的动力并寻找到成长的方法。很多人一直都在分析婚姻破裂的原因,是自己太任性,还是对方太无情?是自己魅力不够,还是对方太花心?很多人也在分析事业不成功的原因,是自己能力不足,还是外部竞争激烈?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用人单位无情?我们一直在问题的表面上打转转。今天,也许我们会发现,心理年龄还是一个孩子这才是症结。

成年期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而儿童则不然,我的人生要靠别人。在求婚时,我们可以有浪漫的甜言蜜语:“我会给你永远的幸福”“我会照顾你一辈子”“只有你才能给我,没有你,我不知道怎么生活”等等。在求职时,我们可能有美好的憧憬:工作轻松,稳定,有保障,待遇好,等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照顾自己的人生,都需要不断地自我成长,人生中的成功快乐,也只能依靠自己去找到。如要倚靠别人才有人生快乐,就算有这个可能,也是危险的,因为别人也要照顾他自己的人生。如果我们的人生长久地都需要对方背负,没有谁能背负得起,对你的照顾便难以维持长久,更何况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改变中,昨天纵有完全一致的看法,今天都有可能出现分歧,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维持不变。工作也是一样的,报酬和自己能力的匹配与平衡,自我能力的不断成长,才是最好的保障,每一份工作、每一个工作环境都在不断的变化中,自我的成长才是永恒的法则。

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一开始,岳父母语重心长地对未来女婿说:“我把女儿交给你啦,你要好好照顾她一辈子。”从小到大,我们有意识无意识地被灌输了这种思想。

然后,刚开始热恋的时候,他精力旺盛,每天细心地为你打理好一切,总是在你有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在你面前。那些时光,你感觉很甜蜜。

最后,恋爱之后还得生活,热恋期总有过去的时候。他要一边照顾自己,一边细心呵护你,渐渐地累了。你发现他对你的照顾越来越不如从前。这个时候你却怪他不疼你了,说他没以前爱你了。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最终,两个人走向分手。

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能力背负起两个人的人生。解决的办法是,我们必须从依赖期,先走向独立期,最后达到互赖期。

依赖期的核心词是“你”。这是广义的“你”,指的是外在的一切。比如说你(家人、朋友、同事等等)对我好我才快乐,儿女考上大学、找到工作、结婚生子了,父母才能快乐……这种人所有的快乐都依赖于外在,他们永远没法独立照顾自己的人生快乐。

独立期的核心词是“我”。我自立,我选择,我为自己负责,我的快乐我做主。决定我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人,是我自己。没有我的许可,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能让我不快乐。没有人能夺走我的快乐,这并不表示外部的一切人和一切事都会如我所愿,我只是不再依赖它们,我无法预防洪水,但我能学着造船。我不再是外在环境的囚犯,我获得了人的真正自由。

互赖期的核心词是“我们”!这是第三个最极致的阶段,从“我们”的观念出发,开启着无限的世界和无限的可能性。众所周知,人是团体的动物,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需要优势互补。人是团体的动物,一个人的快乐终究只有一份,大家的共同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为什么运动场常常会变成快乐的海洋?为什么团队共赢带来最大的满足感?这就是一种互赖的结果,这是一种更有意义的快乐!几千年前,孟子就揭示了这个真理,《孟子·梁惠王下》有一段经典问答——问:“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又问:“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儿童期心理年龄的成长,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从依赖走向独立。把握自己的人生,首先要完成的第一步也必须是:从依赖走向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