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和次序在家庭中的具体应用

四、全局和次序在家庭中的具体应用

全局和次序这两把钥匙,通常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我们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工作中,都需要用上全局与次序的观点。

世界上人海茫茫,很多很多的人,都与我们擦肩而过。可是,曾经有那么一天,你遇到了自己的那个他/她,突然之间怦然心动,你们彼此越来越靠近,最后决定一起牵手走过自己的一辈子。

一个人的世界,从来都是比较简单的;两个人的世界,就变得丰富起来了,那些日子给你们留下了许多幸福的回忆。后来,你们有了孩子,成了三个人的世界,世界就开始复杂起来了。

在中国文化里,由于母亲的天性使然,很大比例的女性在她们有了孩子之后,都会把孩子放在优先位置上,甚至是一心扑在孩子身上。这种情况所产生的后果是什么?假如太太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先生的感受是什么?孤独,被冷落。有些女性她不仅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甚至一辈子的人生重心都在孩子身上,都把丈夫冷落在一边。于是,夫妻之间的裂痕便出现了,这时候可能被人乘虚而入。

当问题发生之后,太太才反应过来:“你这个人真是个人渣,你真不是东西,我一心一意照顾你的孩子,你还这样搞三搞四,你是不是人啦?”矛盾在不断地升级中。

我们现在站在太太的角度,用全局这把钥匙来分析家庭危机产生的原因。现在家里多了一个孩子,从全局来看这个家有几个人?三个人。如果自己把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还有没有全局意识?没有。当一个人缺少全局意识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

我们继续站在太太的角度,用次序这把钥匙进一步分析这些家庭危机产生的原因。现在,这个家里面一共有三个人,如果要排优先次序,该怎么排?有一位女士回答我:“有了前车之鉴的教训,我会把先生放在第一位。接下来,孩子排第二位。”我说,你真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把先生排在第一位,是在做“贤妻”;接下来孩子排到第二位,是在做“良母”;眼里都是家人,就是忘了自己,所以叫作典型的“贤妻良母”。

正确的次序是什么呢?结了婚这是成家,有了孩子这个家就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家庭成员的优先次序有一个基本法则:先到优先。在这个家里面,第一个到的人是自己,然后是先生,最后是孩子。无论是先生还是太太,在家庭成员的全局中,自己是第一位的,然后是伴侣,接下来则是孩子。

自己是第一位的。试想一下,我们想要照顾全家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如果没能照顾好自己,自己每天都是怏怏的,怎么能够把家人照顾好?如果自己的心情每天都是很难过、很抑郁,怎么可能把全家人都照顾得很开心?在孩子和先生两个人中,把先生放在更优先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联合先生一起来照顾孩子,这就是既有全局又有次序。

当我们在家庭经营中,既有全局还有次序之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夫妻之间的纽带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增强了。反之,如果自己没有全局,又搞错了次序,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夫妻之间的关系就是不断地被削弱,彼此裂痕在不断地被扩大,最终衍生出家庭危机。

现在,国家在实行二胎政策后,又放开了第三胎的养育。过去,引发家庭冲突的重要原因是孩子的作业,常言道“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接下来,引发家庭冲突的重要原因是孩子之间的冲突。在一个已经长期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社会里,二胎甚至三胎放开后孩子之间如何相处,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据说,在二胎政策发布的那一天,一家电视台采访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和她的妈妈,女孩很愤怒地对妈妈说:“你给我生妹妹,我就给你生外孙女。”

是的,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实行了数十年,已经经过了两代人。对孩子而言,一些孩子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我就要独享爸爸妈妈的爱。对许多年轻的父母而言,他们本身就是作为独生子女长大的,对如何和兄弟姐妹相处没有成长中的体验,因而也不知道如何去引领孩子们。

很多家庭为了生二胎和三胎,都会做一些物质上的准备,因为现在的生育成本和教育成本确实很大。但是,除了物质上的准备以外,心理上的、亲情上的、情感上的准备,同样需要提前进行。

对于二胎,甚至三胎的孩子,父母该如何养育呢?

我们回到前面的三口之家,现在有了新情况,家里多了一个弟弟或妹妹。在很多家庭里面,如果家里又多了一个弟弟,爸爸妈妈会把注意力优先放在谁的身上?放到小的身上。有了新生的小生命,父母的本能就是要对他呵护更多。有些爸妈,甚至一辈子的重心都可能在小的身上。这是很自然、很本能的一种现象,在我自己小的时候,经常听奶奶说“娘重满崽,婆重长孙”。满崽是我们家乡的方言,就是小儿子的意思。

请问,这时候哥哥或姐姐是什么感受?也许会感觉到突然之间没有人爱了,突然很失落没有人陪伴了。

没有爱了,失落、孤独、寂寞、没有人陪伴,那姐姐怎么办?他还需不需要爸爸妈妈的爱和关注?当然要。但现在爸爸妈妈的爱都给了弟弟,人之初性本善,姐姐会觉得,是不是因为我不够好,所以爸爸妈妈才不关注我?于是她会让自己变乖,可是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仍然在弟弟的身上。这跟自己乖不乖没有关系,而是因为爸爸妈妈缺少全局意识,不懂得次序。

当姐姐发现我变乖了都不解决问题,怎么办?接下来她就会让自己变坏,比方说开始抢弟弟的玩具,斥责弟弟,什么东西都和弟弟争。这时候,爸爸妈妈过来了,一巴掌就打过去:“你是姐姐,还不让着弟弟?”这样下去,情况就会不断地恶化。

学会了全局和次序这两把钥匙的父母,面对多子女的养育可以怎么做呢?第一,你们有两个孩子,这是全局;第二,姐姐先来弟弟后到,先到优先,这是次序。就是说,我们继续把姐姐放在优先的位置上,联合姐姐一起来陪弟弟玩。对姐姐来说,弟弟的到来,是自己多了一个玩伴而不是多一个竞争者。

幸福双翼一个学员就做得很好,在践行文章中,她写道:“我家两个娃只差一岁多,从来没有说你是哥哥,你的玩具要给弟弟,每次都是跟他说,妈妈给你买的玩具,就是你的了。你想不想给弟弟或者别人玩都可以,看你自己。但是妈妈希望宝宝是一个会分享的人。因为分享也是一种快乐。”

“他们两个特别亲,如果我只带一个去超市,买东西不用我说,这个娃一定会买两份,说帮另一个买。家里长辈拿零食也是,在我这里确定了可以吃,就会说,我可以再拿一个给我哥哥(弟弟)吗?”

教育是有方法和规律的,掌握了方法之后,教育孩子是不是很容易?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是不是让作为爸妈的自己感到特别温暖?相反,独生子女政策维持了这么多年,如果我们的家庭还不懂得全局和次序,很多家庭亲情的悲剧都可能从这里产生。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上述家庭成员的优先次序的法则,仅适用于一对夫妻和他们自己孩子的小家庭,如果加上原生家庭,就有另外的方法了。因为现有家庭和原生家庭之间,存在着“界线”,而界线在全局和次序之先。所以,原生家庭的法则,我们在幸福双翼《家庭模式》系列中展开,千万不能生搬硬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