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听话怎么办?
在这里,顺便回答一个关于青春期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常常有家长问我: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之前,我想先反问一些问题,供大家反省和思考。
第一,你希望孩子18岁自己走向社会之后,能够独立地照顾自己的人生吗?
如果孩子在幼儿期听话,在童年期听话,在青少年期听话,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听话,难道他会在18岁成年那一刻就突然能够独立?听话的孩子不用脑,只会听话的孩子,必然不能独立。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说,不听话何尝不是一个学习“独立”所必需的过程?所以,你真正需要的,是孩子听话,还是孩子学会独立?
即使我们真想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也需要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我们分析一下孩子不听话的类型和原因。
孩子不听话的第一种类型是孩子在学习独立,如果是这一类,家长的做法不是要让孩子回到听话,而恰恰要鼓励他学会独立地拿主意。在鼓励的基础上,家长关注孩子在学习独立的时候,是否可能出现严重的风险,如果面对严重的风险,则进行相应的提醒和引领。
孩子不听话的第二种类型是孩子和家长对抗,你说往东我偏往西,你说对的我偏说错,如果是这一类,家长的方向更不是让孩子听话。现在真正的问题是亲情出现了问题,重建亲情比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只有重建了亲情,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家长们经常问:怎样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有一次,应一所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学的邀请,我给中学生的家长们做讲座。学校给了一篇“命题作文”——《享青春,不叛逆》。我在讲座的时候,悄悄地改了一个字,变成《享青春,无叛逆》。
为什么作一字之改呢?我的观点是:根本就没有青春期叛逆一说。这是对孩子们在青春期的行为表现的两种根本性的不同的看法。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孩子长大后,不听话了,甚至开始对抗了,所以这是叛逆。但是,如果我们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呢,这是孩子成长之后要自己独立地拿主意,但家长依然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是家长滞后的管教模式与生命成长规律之间的矛盾。和上面“孩子不听话”同理,家长更有效的做法是放手、支持和引导。
家长要做到放手、支持和引导,又深受自身心理年龄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家庭的引领能力,取决于家庭中父母的心理年龄发展水平。
如果父母自己的心理年龄还在儿童期,他们对子女很容易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形成讨好模式,或者过于溺爱,这些父母常常美其名曰“顺其自然”。
这是真正的“顺其自然”,还是无力感造成的“逃避”?顺其自然的真实意思至少有两点,首先是懂得孩子的个性特征以及这种个性特征的成长规律,然后是按这个规律引领孩子成长。如果既不明了规律,又未按规律来有所作为,实际上就是以顺其自然为名,行放纵无力之实,父母逃避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责任。
如果父母自己的心理年龄还在青春期,他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子女很容易过于专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按自己要求的方式成长。
每个孩子生而不同,有的孩子内心力量很强,有的孩子内心力量较弱。若孩子内在较弱,无论父母采取的是溺爱模式还是专制模式,都很容易养成孩子依赖的心理特质。
若孩子内心强大,无论父母采取纵容或者是专制模式,孩子的共同点是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纵容模式”下,内在较强的孩子以自我中心的同时,还在心底里有依赖性,认为天塌下来父母都能解决,“我爸是李刚”之类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结局。在“专制模式”下,内在较强的孩子其独立性不会被摧毁,但他们很容易叛逆、否定、冷淡、不接受,甚至公开对抗,他们做事的能力依然可以很强,但情感和亲情之爱的能力却遭到严重损伤。
总之,如果父母不够成熟,教育孩子时采取溺爱与专制这样的极端模式:对于内在生命力较弱的孩子,做事的能力和情感的能力全被摧毁;对于内在生命力较强的孩子,做事的能力依然,但亲情能力不再,他们也被毁灭了一半。由此可见,父母的成熟与否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