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来自CCTV著名主持人的采访

附录 来自CCTV著名主持人的采访

《升级心理年龄》是幸福双翼家庭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幸福双翼体系中,培养孩子的终身幸福能力,是家庭教育的落脚点,而升级家长自己的心理年龄,则是家庭教育的出发点。

2007年,我们开始了对家庭教育的研究。

2011年,幸福双翼家庭教育体系创立。

2021年5月,我担任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师发展专委会家庭教育研究部主任,6月,作为嘉宾又接受了CCTV著名主持人李思思的采访。以下是采访大纲,大家可以结合心理年龄四个不同阶段的特点,从新的角度来看我们所谈及的家庭教育的各种现象和观点。

主持人:说到家庭教育,不得不提一件事,就是辅导作业,很多父母都陷入一种焦虑的怪圈,有这样一句话“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嘉宾: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讲一个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我经常在全国各地和校长、老师和家长们讲家庭教育。有一天,我说,我们经常用“园丁”“立德树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词句,是因为培养孩子和种树有相通的规律。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则亲情是树根,人格是树干,兴趣是树枝,学业是树叶。

那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想叶子(孩子的学业和作业)长得茂盛,却每天都在砍树枝(破坏学习兴趣),结果会怎样?

为什么说很多家长都在砍树枝,都在破坏孩子的兴趣呢?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请问什么是兴趣?《新华词典》是这么说的:兴趣是对事物喜爱或关切的情绪。请大家特别注意:兴趣是情绪,是情绪,是情绪!如果孩子一道题没来得及做,你就在旁边不停地催促,他的情绪是烦躁,这会让他喜欢学习还是讨厌学习?如果孩子某次没考好,你就进行打骂甚至羞辱,他的情绪是愤怒和挫败,这会让他喜欢学习还是讨厌学习?……

那天一位妈妈在旁边,听到这里她立即举手发言:“老师,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问她明白了什么,她接着说:“昨天晚上我女儿写完语文作业,兴冲冲地过来跟我说:‘妈,我写完语文作业了。’我回了她一句:‘你数字都还没写,叫什么叫?’我就是在做砍树枝的活。”

我说:“你这个觉察很好。现在请你换位感受一下,假定你正在家里搞卫生,你把厨房的卫生弄得干干净净,兴冲冲地跟老公说:‘老公,我把厨房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他回你一句:‘客厅的卫生都还没有搞,你叫什么叫?’请问:你现在的情绪是什么?你还有搞卫生的兴趣吗?”

接下来,我又问:假如你老公每天都是同样的这个模式,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你们会不会吵架?会不会鸡飞狗跳?如果十几年如一日,天天如此,你们会不会离婚?我们许多家长已经鸡飞狗跳了,还不去学习、不去成长,还在固守过去的模式,孩子没有要求和你断绝母子关系和父子关系,你就可以谢天谢地了。

所以,这个问题表面上是“作业”,实际上是父母僵化的教育方式和孩子成长的真正规律之间的矛盾。枝之不存,叶将焉附?

往更深的层次看,我们将孩子比作一棵树,树的种子发芽时,是先长根,还是先长叶?如果不以亲情(树根)和人格(树干)的培养为本,只是片面地关注作业的话,这种教育是不是本末倒置?这种做法是不是“倒行逆施”?它必然对孩子、对家庭、对民族的未来带来灾难性后果。

顺便说一句,父母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孩子成长的真正规律之间的矛盾,当下的突出表现,是在孩子的作业方面,下一阶段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必然在二胎教育方面,当国家放开生育,当年的独生子女要成为两个孩子的爸妈,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天然存在着很大的挑战。因为,多子女养育同样有着非常独特的内在规律。

主持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堂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聊了这么多关于家庭教育的内容,您先给我们介绍幸福双翼家庭教育吧!

嘉宾:幸福双翼教育的特点,就是做第三代教育。什么是第三代教育呢?这就先要把握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1977年、1996年和2021年。

第一代教育是从1977—1995年,它的特点是一个因素改变命运,即“考学改变命运”。

1977年是第一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国家恢复高考,从此开启“考学改变命运”的时代。这个阶段,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包分配的政策,对于每个孩子而言,考得好—分得好—铁饭碗—一辈子。所以这个阶段只要学习成绩好这一个因素,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家长只注重成绩的教育理念,是有它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的。

第二代教育是从1996—2020年,它的特点是两个因素改变命运,即知识和人格的面积,才能决定孩子将来的事业潜力。

1996年是第二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国家颁布新政策,即《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从此告别了大学毕业生包分配的年代,转而实行自主择业。对于走向社会的孩子们来说,没有文凭,他可能连面试的机会都不会有,但是当他拿着文凭敲开用人单位的面试大门之后,没有任何一个单位会只因为文凭而决定开始试用,试用之后同样绝对不会因为文凭而决定是否转正,未来更加不会仅因为文凭而决定是否晋升发展。所以,自主择业的时代需要两个因素才能改变命运,面试的门票看文凭,未来的发展看人的内在素养。以前提知识改变命运,从现在起,人格和知识的面积决定孩子的事业能力。

比方说,如果一个人成绩很好,但是人格成长的得分很低,这就是常见的高分低能,所以一些名校毕业生沦为啃老一族就是这个原理。

第三代教育是从2021年之后的教育,它的特点是三个因素创造新时代的新命运。

2021年是第三个重要时间节点,这一年中国完成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业——全面脱贫,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在长期的经济贫困年代,人们首要任务是解决肚子问题,所以第一、二代教育的重点都是以求职、以事业为教育的目标;当中华民族在全面脱贫之后进入一个全新时代之后,我们的孩子们值得享有幸福的生活,所以教育的目标不再只是求职和事业发展,而是幸福,是事业与家庭双丰收的圆满人生。

我们对幸福已经向往很久了,小时候唱《东方红》,唱的是“他为人民谋幸福”,总书记说他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作为孩子的父母,要不要为自己的孩子谋幸福?所以,新时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孩子谋幸福,是培养孩子的终身幸福能力。

什么是幸福双翼?幸福就是教育的目标,双翼就是实现目标的路径,即通过教育培养孩子的两项核心能力——事业能力和家庭能力。

怎样走通这条路线呢?三个因素创造孩子的全新命运。即孩子的教育性能同时注重三个方面——知识、亲情和人格三方面的培养。由人格和知识的面积,决定孩子未来的事业能力,由人格和亲情的面积,决定孩子将来的家庭能力。

主持人:如果学校教育的重点是让孩子掌握知识的话,那家庭教育的核心又是什么呢?

嘉宾:让我们回到前面所比喻的这棵树:如果亲情是树根,人格是树干,兴趣是树枝,学业是树叶,那么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根、固本、强枝。学校是知识增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做好培根、固本、强枝的工作,和学校教育协同育人,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两大支柱。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知识教育的附属品和补充,而应该在引领孩子人格成长、亲情发展、增加兴趣方面发挥作用,回归其本来位置。

幸福双翼教育体系有一个23字教育总诀:“亲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识第三;按次序进行,一个都不能少。”对于我们许多家长来说,他们培养孩子亲情的能力,可以说是退化到了危险的边缘。例如,有一个六岁孩子的妈妈,她跟我讲到这样一件事。

某天,她买了绘本回家讲给五六岁的孩子听,孩子听得起劲的时候,突然手机响了。妈妈去阳台接了十来分钟的电话,回到客厅发现,刚刚买回的绘本被孩子全部撕成了碎长条。她非常生气,一边抓住孩子的手心,另一只手扬在半空中正准备打下去。她说,这个时候突然天空中飘来了四个字——“亲情第一”,她的手停在半空中,问孩子怎么把书撕成这个样子?孩子回答说:我在做面条给妈妈吃。她瞬间泪崩,心里充满着愧疚。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我们许多家长的眼中只有绘本、只有学业、只有事情,他们眼里没有考虑真正的孩子,没有考虑真正的亲情。设想一下,如果这一巴掌打下去,如果一直都是面对作业就没有亲情(鸡飞狗跳)的状况,长此以往会如何?我们很多孩子长大后即使工作能力强,但家庭能力太弱,根源不正在这里吗?

我们的家长很多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常常有家长问我: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之前,我会先反问家长一些问题。

你希望孩子18岁自己走向社会之后,能够独立地照顾自己的人生吗?他们说希望。

如果孩子幼儿期听话,童年期听话,少年期听话,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听话,他有没有可能在18岁成年那一天起就突然能够独立呢?只会听话的孩子,必然不能独立。所以,你真正需要的,是孩子听话吗?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孩子不听话的情形。孩子不听话,通常只有两大最主要的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孩子在学习独立,如果是这一类,家长的做法是鼓励,对可能出现严重风险的状况进行引领。第二种类型是孩子和家长对抗,你说往东我偏往西,你说对的我偏说错,如果是这一类,家长的方向更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亲情出现了问题,重建亲情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千万切记: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培根、固本、强枝,一切围绕着这些根本点进行。

主持人:那站在家长的角度,什么样的教育观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嘉宾: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和高质量的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是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教育。今天教育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家庭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抓手。

比如说国家反复提倡“减负”,但最后却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学校减负,机构增负。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家长才是孩子的监护人,如果爸妈非得逼孩子进培训班,老师和学校能怎样?

国家政策虽然一而再、再而三重申,但是如果家长非得逼孩子进培训班,国家总不能派警察把家长抓起来。

没有家庭教育的进步,就不会有教育的真正进步。高质量的家庭教育,和高质量的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是最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教育。舍此,难于上青天。

主持人:前面您说到幸福双翼独有的学习方式,有三个关键词:学习、践行、结伴。可以具体跟我们分析一下!

嘉宾:幸福双翼的学习过程,可以用“1-2-1”来概括,1/4在于学习,2/4在于践行,还有1/4在于结伴。

幸福双翼的第一个1/4,就是幸福双翼教育体系,构成了一个系统化的学习。

先谈谈学习。“看书”是一种学习,“教育”也是一种学习,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却不是一点半点。

很多二宝妈分享育儿经验,都调侃说“头胎照书养,二胎当猪养”。可是,读书不是教育,两者的实际效果差距很大。读书可以打开一个窗户,让你看到更多的世界,让你在某个局部有所成长,但它却很难真正解决问题。试想,如果单靠读书就可以的话,那我们只要把清华、北大的教材发给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就是高才生了?教育不是一个局部,它具有系统性和深刻性,非在其中不可体会。

幸福双翼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其中的2/4,是践行。在幸福双翼的教育理念中,家庭教育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知识,了解家庭教育的知识是一回事,真正做好家庭教育是另外一回事。比如说,开车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知识,你可以通过驾驶室的示意图很快学会油门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刹车是什么,起什么作用,方向盘在哪里,起什么作用,也可能很快学会主要的道路交通标识及其含义……现在,如果出一张试卷,你可以考100分,但当你第一次坐在驾驶位时,大脑几乎是一片空白。践行是什么?学知识只需要用大脑,践行却是除了大脑之后,还要用身体、用情绪。幸福双翼有一条贯彻始终的学习文化:我们不做知识的收藏家,要做有力的行动者!

幸福双翼的另一个1/4,就是结伴。想象一下,假定你确信跳舞有利于健康,也决定开始跳舞,但每天都是一个人,你能跳多久?如果有一群好友在一起,是不是很容易持续?

总之,还记得我们在学校学习的那些日子,能力成长最快的时候,一定有三个共同的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学习),和几个好友形成一个团队(结伴),在项目中实际运用(践行)。反之,一个人,单纯背知识,和能力的成长基本上关系不大。

主持人:您从事教育行业多少年了?在做家庭教育之前您主要是从事什么工作?

嘉宾: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十年的管理实践与教学。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有的时候,我都会问自己要不要相信命运?

我出生于教师家庭,家中自己和最直接的亲人教龄达170多年。爸爸妈妈是老师,自己和太太是老师,还有两个妹妹是老师。高考当年曾经下决心跳出老师这一行,却还是没有做到“胜利大逃亡”。

还记得当年高考的时候,因为出生于老师家庭,自己就不想再当老师了。当时我填志愿的时候,没有填师范大学,而且每一栏后都填上“不服从其他分配”。可是那一天,竟然收到了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时候的人胆子小,不敢不去呀。当时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两年后中学的班长复读后考到同一个城市,我们在一起谈到这件事,班长说:“这个你就不知道吧?班主任老师一看你填的志愿,当时就说,这个家伙不知道天高地厚,把他的志愿改了,提前录取栏加上江西师范大学。”当年填志愿是用纸质的,填好后由班主任往上交。

现在回头来看,自己最适合的就是做老师,自己最喜欢做的职业就是老师,所以从心底里感谢班主任老师改这个志愿。

大学毕业后,我教了近十年的高中历史。自己工作认真,很快成了一名好老师,那时候,江西省政协一个小组调研我的课,他们听课后评语的每一个字,我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讲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讲历史事件生动活现,全课启迪性强,给人以艺术享受。”

教了十年历史后,然后又从事了十年的管理和管理教育。

那时候在中学的教学中,自己感觉到没什么挑战了,想转行教管理。于是自己辞职来深圳,先在企业工作了三年,然后参加全国联考,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开始从事管理教育。我的主攻方面是领导力,具体来说就是教管理者如何知人善任。

从此,我和我的团队伙伴完全聚集在家庭教育,聚集在家庭教育如何育人。

十年的中学教学经历,让我深刻地理解了青少年成长的规律;

十年的管理教育经历,让我清晰地认识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

前十年懂得了教育的起点,后十年懂得了教育的终点,又用十年研究和完善了从起点到终点的家庭教育过程。我经常比喻说,前十年是一只脚踩在水里,后十年是一只脚踩在岸上,然后把青年成长规律和成年后的人生需求结合起来。

主持人:是什么契机开始专注做家庭教育?

嘉宾:内因和外因两个契机。

第一个契机是,在对企业家们从事《知人善任的领导力》教学的时候,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性格决定命运”的真正内涵。

记得有一次,我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企业家们讲课,课程对学员们进行过性格测评,测评结果是一张A4纸呈现的图表。那天上课,第一排坐着一位学员,我扫了一眼他的测评结果,然后问了他在公司担任什么职位?他回答说是董事长。

面对着这位第一次见面,以前根本不了解对方任何信息的学员,我根据他的性格图表,对他说:“我送三句话给你:第一,你公司是做大客户的;第二,你公司的客户数量很少;第三,你出来创业是贵人相助、而不是自己闯出来的。”

他当时没说话。三天后课程结束了,他来找我:“老师您知道吗?您说完那三句话,我背后的冷汗一下子冒了出来。我开公司五年多时间,只有一个客户;这个客户每年给我们的订单五六千万元;当年我在一家企业工作,被派去服务这家客户,对方建议我自己出去开一个公司,他把订单给我。”

我知道他公司客户数量很少,但没想到竟然这么少。接下来他又说:“有一件事情我一直想不明白:我自己是1983年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分到这家企业,从事技术工作,那时候公司的重点大学生极少,我几乎是天之骄子;与此同时,我有一位同事只是初中毕业,来到厂里当维修工。后来,我们在同一年出来创业,我的公司年营业额数千万元,他的公司早已经上市了。我是大学生,他是初中生,我是技术人才,他是维修工人,我们的起点根本不同,我一直想不明白这个原因。老师,我推荐他来清华上课,然后你约我们在一起,交流一下我们双方的性格测评结果,怎么样?”

后来,他果真推荐那位前同事来上学,我也约他们在一起进行了单独交流。

在从事领导力教学的过程,当企业家们发现性格对人生的真正作用之后,他们最大的关注点并不是如何了解部属,进行知人善任,而是意识到既然性格这么重要,那么我的孩子的性格该如何培养?

这是第一个契机,我们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发现,家庭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个契机是,2007年前后,社会上出现了一个热点:大学生就业难。一时间,“大学生跟农民工抢饭碗”“三年硕士生竞聘卖猪肉”等新闻到处都是。

两个因素合在一起,我发现了一个最关键的事实,这是我现在经常向家长们提出的灵魂之问:想想你自己、你的同学、你身边的所有人,决定一个人今天人生成就高低和家庭能否幸福的,是当年学习的三角函数、勾股定律、元素周期表……还是他的自信心、性格、情绪、人际能力?后面的部分,是不是对人生起着根本性的决定作用?我们要不要在这些方面培养孩子?这些方面,是孩子小的时候进行培养,还是等孩子长大性格定型之后再培养?这些方面的培养,是家庭起主要作用,还是学校起主要作用?

从此,我们开始了对家庭教育的深入研究。

主持人:你理想中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嘉宾:什么是教育?我理想中的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教育的真正意义是为生命服务,让生命活得更精彩,而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只为一份工作,那只是谋生,而我们期盼着教育能帮助孩子在将来不仅能活,且能活得更好——因为,在当今社会经济水平的时代,生存不再是目标,幸福才是期冀。

在教育中,我们学了许多的东西,例如太阳系有几颗行星,水由什么原子构成,《汉谟拉比法典》有几条条文……可是引领孩子们建立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怎样建立自信与进取精神,怎样增强亲情与情感,怎样活出人生的精彩与幸福,概括地说就是怎样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在这个最根本的问题上,我们却缺少系统的教育!孩子们要从事科学家、明星、经理、官员等各种职业之前,首先都需要学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忽略了亲情和人格发展的教育,就像不打地基,就去建造大厦一样,总有一天会让我们的孩子痛苦流泪,如同发动机已经损坏的飞机,一旦飞上天空,不仅自毁无疑,还会给别人带来灾难。

继续用植树比作育人。我理想中的教育就是:根深,本固,枝繁,叶茂。

主持人:创立幸福双翼至今,有没有遇到什么难忘的事情?

嘉宾:最难忘的,是一个才刚刚学会走路的2岁孩子。

一天,我在台上讲课,突然感觉有人在扯自己的衣角。低头一看,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2岁左右的孩子,他扯着衣角抬头盯着我。我很惊讶,这是怎么回事?四面望去,只见台前有一对夫妻正在看着孩子,他们是孩子的父母。我弯着腰牵着孩子走到台边,把他交还了他的父母。

才过一会,又感觉有人扯衣角,一看,还是那个小朋友。我把他抱了起来,问他是不是想老师抱抱你呀?接下来,我一手抱着他,另一手拿着麦克风继续讲课,好在是家庭教育的课,两者刚好结合起来。讲了五六分钟之后,我问小朋友,现在可以把你放下来了吗?他点点。我把他又还给了在台前的年轻的父母。

讲座结束后,孩子的爸妈带着孩子过来,说:“老师,您知道吗?看到您在上面讲课,小宝贝非得上台找您。”我很好奇,问他们怎么回事?孩子妈妈说:“她还在怀孕的时候,每天都在手机里听我的课。”我被这个孩子感动了。

事实上,我们到全国各地,许多家长带孩子来现场的时候,我们都感受到孩子们对我们的那份独特的情感。

那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那一张张孩子的笑脸,给了我们发自内心的动力。

主持人:未来一段时间内,幸福双翼的长远目标又是什么?

嘉宾:人生有两个核心的领域:一个是事业,另一个是家庭。可是我们的教育,从一年级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只围绕着事业这一个领域。小学成绩好是为了上个好的初中,初中成绩好是为了上个好的高中,高中成绩好是为了考一所好的大学,考取一所好大学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在大学期间,我们所学的财务、管理、计算机,等等等等,全都只关乎着工作,在家庭这个同等重要的领域,我们几乎没有任何教育!

可是,人生是有两个领域的呀!

因为我们的教育只关注一半,缺了另一半,其结果是: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我们国家普遍的财富指数增长了很多倍,可是,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我们的家庭幸福指数几乎没有增加,甚至反而在降低。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缺失了另一半。

幸福双翼的历史任务,就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专业化、系统化的家庭教育,将家长培养成合格的第一任老师,构建国民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怎样的关系?它们相互独立而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国民教育最重要的两大支柱,缺少了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孩子们知识增长的主战场,家庭教育在引领孩子人格成长与亲情发展方面,始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推动中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设,这是内心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哪怕只有一双草鞋,也要穿着它坚定前往。人生如充满逆境的旅程,纵使只有一叶芦苇,也将用它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