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把钥匙:接纳

一、第四把钥匙:接纳

关于接纳,有两个重要的原则:其一,世界上所有的不开心,都源于不接纳;其二,世界上所有的改变,都从接纳开始。

“什么?接纳?他做得这么差,我还要接纳?”当我们强调接纳时,不少人立马起来反对了。是的,他差到这个样子了,我怎么可以接纳?

为什么接纳是那么得重要?好吧,我们先看看不接纳,回忆一下,当你不接纳的时候,对方会改变吗?如果对方真的就改变了,那当然可以不接纳,但事实是对方更加拒绝做出改变。当你不接纳的时候,你自己是开心的,还是更加难过?如果你开心,那也可以不接纳。当你不接纳的时候,你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变得更好了,还是更差了?如果关系更好了,还是可以不接纳。真实的结果是:当你不接纳的时候,对方并不会改变,你自己的心情更加难过,双方的关系进一步被破坏。既然不接纳的结果是这个样子的,那我们何不换一种方式,尝试一下接纳?

世界上所有的改变,都从接纳开始。当你不接纳一个孩子,强迫他去改变的时候,那种改变是被动的,是被迫的。如果孩子是被迫做出改变,只要你不施加外力,他就会反弹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样的改变是表面上的,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

所以,世界上所有的改变都从接纳开始,世界上所有的不开心都源于不接纳。基于上面两个原则:如果你想改变的话,就必须要接纳;如果你想开心的话,同样必须接纳。

既然接纳那么重要,那么我们怎样可以做到接纳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0—100接纳法”。

在这里,“100”代表着我们自己的主观要求和标准,这个自我的主观标准通常要高于对方当下的真实水平。以前,我们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标准为原点,去看真实的孩子、真实的伴侣、真实的他人和“100”之间所存在的差距。“100”就是你的标准,你对孩子有一个标准,你对先生有一个标准,你对太太有一个标准,你对同事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你觉得他们应该怎么样。

比方说你觉得孩子应该一回到家就把作业写完,可是孩子现在却要玩。你的“主观标准”是孩子现在应该写作业,“真实的孩子”却是在玩。你以自己的标准为原点,看到的一定是孩子不足,当你不接纳的时候,你想必很生气,想改变孩子让他去写作业。

从100出发,去看真实的对方,所看到的一定是对方的缺点,是对方的不足。换位感受一下,如果是别人盯着你的缺点,强逼你去改变,你会是什么反应?

所以,当你盯着孩子的缺点逼迫他改变的时候,孩子还在磨磨蹭蹭,甚至和你发生冲突,于是你的情绪就起来了,然后带着情绪指责孩子……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你知道的,因为这种剧情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

关于自己的主观要求和标准,我再补充一点点。有些人说,我觉得我的标准并不高,我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高不高不由你说了算,而要由对方来感受。其实,当对方感受这个标准比较高的时候,如果你自己也认为标准较高,你就有可能会调整标准。恰恰是你认为那个标准不高的时候,你就会去坚守,就非得这样做,因此而导致的那个不接纳才会更强烈。

100代表我们自己的主观标准,那么0又是什么意思呢?

0代表着我们先把自己的主观标准放置在一边,回到对方的角度,从0出发来思考问题。我们以零为思考问题的原点,看看对方现在有哪些已经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优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把焦点放在对方一点一滴的进步上。

当你从零开始,看到对方已经做到的地方,看到他点点滴滴的进步,那么,对方的感受如何?

这里有一句话送给大家,这句话用在人际关系中,几乎是绝对的真理。这就是:“在人际关系中,所有的应该都是不应该。”我们举个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这句话。假设有一对夫妻,男方赚钱养家,女方为全职太太。于是先生认为:太太就应该把家务做好。这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是请记住:所有的应该都是不应该。当先生觉得太太是应该这么做的时候,即使太太把家庭整理好了,但这些付出也得不到先生的尊重,会被家人忽视,因为这些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哪一天太太没做好的时候,就会招致抱怨和指责。这样一来,太太的感受是什么?在她的内心里,做这些家务有价值吗?如果没有价值,她会开心并愿意这么做下去吗?

实际上,我们可能已经感受到了,这个所谓的“应该”,就是我们脑袋里面那个“100”的主观标准。当我们是从这个标准出发的时候,对方做到的东西,我们看不到;相反对方哪一天没做到的、缺的东西,我们就紧紧地盯住不放。

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回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什么是接纳?接纳不是忍受,忍受是忍了之后你会难受。接纳就是回归到对方的客观真实之后的接住和引领。这当中有三个关键词:回归,接住,引领。

回归:忍受是以自我的主观标准,作为看问题的原点;而接纳的时候,看问题的原点是回归到了对方的客观真实。

接住:忍受是不开心的;而接纳的情绪是平静的,情绪若能平静,代表着内心接住了。

引领:忍受是消极的、停滞的;接纳是积极进取的。接纳之后,我们看到了对方已经做到的地方,看到下一步对方点点滴滴的不断进步,悄然中已经开始了改变。

0—100接纳法,在人际应用中有一个非常简单但却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看到对方的好。

有一个家长,说他的孩子出了很多问题,一大堆一大堆的问题。他问我怎么办。我问他,孩子有什么优点呢?结果发现,说孩子问题的时候,他就滔滔不绝;说孩子优点的时候,他吞吞吐吐,半天都想不起一个优点来。

于是,我给他布置了一项任务:你今天回家后,至少发现孩子一项优点。然后把你看到的优点真实而具体地表达给孩子。接下来的这一个星期,你每天都做这个作业,专门去发现他的优点,持续两周之后你再来问我怎么办。

结果,两周之后他发微信致谢,说是不用来了,问题已经解决了。

最后我们一起谈谈,从心理年龄的角度来看,心理年龄在哪个阶段的人最容易看别人的缺点?当然是青春期。但是,如果你每天心里面都是装着那些缺陷的东西,你的心会不会残缺?如果你每天看的都是他人的不足和不好的东西,你的心是热的还是凉的?一个总是盯着问题的人,他的心会变得越来越冰冷,当他的心冷了之后,开心和幸福就会离自己越来越远。为什么呢?因为幸福与开心,从来都只跟有温度的心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