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的故事
当一个人的心理年龄还在青春期,一个重要的局限性就是事业与家庭难以兼得。且就我的一次经历来谈。
有一次,应某地教育局之邀,我给校长们讲授幸福双翼家庭教育,坐高铁动卧回深圳。坐在对方的,是一对大约三十多岁的年轻夫妻,太太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
先生跟我聊了起来:“请问你是不是做老师的?”我笑着回答:“我脸上又没有刻着‘老师’两个字,你怎么知道?”他也笑了:“我是开猎头公司的。”
我心说,哦,原来如此。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谈话。
他:“请问,你是教什么的呀?”
我:“这个呀,简单说就是教一个人如何获得事业和家庭双丰收。”
她:“就是,他这个人就是不顾家!”(太太显然产生了情绪共鸣)
他:“你烦不烦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先生不耐烦地反驳太太)
夫妻俩生气不说话了。过了好一会,我问男士:“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谁教你的呀?”
他:“孟子呀。”
我用轻松和半开玩笑的语气跟他说:“孟老师从来没想要坑你的老婆孩子。看看孟老师是怎么说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假如两个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弃鱼,要熊掌。人家说的是‘假如……’,为什么你把它当真?”
接下来,我继续说:“如果看看下半句,就更加知道是‘假如’了:‘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活着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假如两个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生取义。如果活着和正义不能同时得到,那全世界的人包括在座的你和我,都是坏人,因为好人都已经舍生取义了。所以,孟子所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并不是生活的常态,而是在假设的、特殊的、极端情况下的一种选择。在大多数的时候,鱼和熊掌恰恰是可以兼得的。”
他……(没有说话了,在若有所思中)
过了好一会,我跟他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今天基本上被等同于事业与家庭不能兼顾,这种认知深深地刻入许多人的骨子里,要做成事业就得牺牲家庭,这已经成了一种信念,甚至限制了我们对生活真正的认知和反思。”
“试想:‘事业和家庭不可兼得’,你是相信这句话对自己的人生更有帮助,还是不相信这句话对自己的人生更有帮助?”
他:“不相信这句话,对人生更有帮助。”
我:“既然不相信这句话对人生更好,为什么我们竟然相信了这句话,甚至把这句话变成了信仰呢?”
在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里,事业家庭双丰收,这才是圆满人生。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人相比儿童期心理年龄的人,他们更有力量,所以在事业和家庭二者之中可以拿起一部分;但相比于成年期心理年龄的人,他们还是力量不足,还不能拿得事业与家庭的全部,所以放弃其中的一部分。事业关系到生存,人首先要生存,然后才有其他的可能性,所以他们在拿起事业的同时放弃了家庭。虽然他们说的是事业和家庭不可兼得,但放弃的通常都是家庭。
我们看一个真实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例子。
W,1961年生,1984年本科毕业,我们看看他事业与家庭的两个方面。
从1984年到2011年,W成功完成了从“公务员”到“创业者”,再到“投资者”三次身份的华丽转变。且看他这段时间的工作简历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
1984年,大学毕业后,任职于东北某省委宣传部。
1988年,辞去公职闯海南。
1991年,和几个合伙人共同创立了公司,任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以3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始创业,四年后资产达到48亿元。
1999年,进入创投行业,担任高级合伙人。
2005年,负责创办创业投资基金,先后参加投资过民生银行、金融街等多家上市企业。
在这期间,他还获得了以下社会荣誉,最主要的是“中国风险投资10佳投资人”“点金之手——中国创业投资10强”“1978—2008改革之星——影响中国改革优秀人物”。
2011年W50岁,这一年是转折点,此前知情人爆W已经经历了两段婚姻,但详细情况外人并不十分清楚。而这一年,W的家庭矛盾以一种戏剧般的方式暴露在世人面前。
事情起于5月15日,W在微博上发表原创诗词《私奔之歌》:“总是春心对风语,最恨人间累功名。谁见金银成山传万代?千古只贵一片情!朗月清空,星光伴我,往事如烟挥手行。痴情傲金,荣华若土,笑揖红尘舞长空!”但当时并没有引起别人的关注。
第二天凌晨,W发出了一条新的微博,一石击起千层浪,这下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和围观。原因是什么呢?W高调宣布私奔:“各位亲友,各位同事,我放弃一切,和Q私奔了,感谢大家多年的关怀和帮助,祝大家幸福!没法面对大家的期盼和信任,也没法和大家解释,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别。叩请宽恕!”W因此被称作是“私奔帝”。
2011年5月26日晚,在中国南方某大城市,W和他私奔的爱人以及另外一位朋友,奔波在这个城市里,寻找一个落脚之处。因为害怕媒体发现行踪,也害怕被公众发觉,他们不敢用自己的身份登记入住酒店,他们的朋友陪着他们先后转悠了四间酒店,终于在一个偏僻的招待所住下。但是W不得不露面,在私奔之前,他已经患上牛皮癣,在宁静的乡村待了一段时间后,携带的药物已经用完,而这位朋友从北京带来的药物,对他已经失效。他不得不寻找一家医院,继续治疗。生活如此充满着吊诡,让一个坐拥数十亿身家的人,患上这种疾病,然后与自己所爱的人私奔。这不是童话故事,这是活生生的现实。
6月26日,新浪微博上知情人士爆料,W已于近日回京,称“莺已飞,鸦归巢”。27日凌晨3时左右,W也在自己的微博上证实了此事:“再尴尬的事情也要面对。Q建议并送我回到北京处理家里事情。目前我在家。”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两位私奔的当事人各自悄然打道回府,一场最为现代版的爱情剧黯然收场。男主人说:“实际上这件事是没有办法用对错来形容的,一旦涉及情感问题,有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对错、理性不理性来区别的。我也算是个走南闯北、经历很多、在理性的环境内工作多年的人,并且我的理性是实践证明了的,但是涉及感情方面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会乱,不是指行为乱,是指思想乱。这是我的弱点。讨论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是很尴尬的……”谈及现状,男主人说:“我现在和我的太太在一起。”当记者问他是否在压力之下,做了情场上的逃兵之时,男主人选择了久久的沉默。
曲终人散之后,留下的是“过家家”般的爱情,还有网络上的“私奔体”谈资。网友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追求用“私奔体”表达出来。与白骨精私奔:“各位徒儿,我放弃佛缘,和白骨精私奔了。感谢你们多年听我唠叨。为师没法面对你们的期盼和信任,也没法和你们解释,也不好意思,故不告而别。叩请宽恕!唐僧鞠躬!”还有与关云长私奔、与小怪兽私奔等。
追求爱情原本没错,若心理年龄在成年期以上的阶段,是否有其他的方式与方法呢?可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家人,不伤害对方,这是成年期心理年龄与青春期心理年龄的根本区别。
家庭、事业与人生的总体状态,最终都是紧密相连、互相影响或互相促进的。
2011年6月7日,W由于个人原因辞去现任职务,由另一创始合伙人接替W全面负责公司的运作与日常管理工作。
2013年9月13日,W因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北京警方传唤,当晚,W家人收到北京市公安局公共交通安全保卫分局签发的刑事拘留通知书。一个多月以后,W因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被正式逮捕。2014年1月,W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深刻反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W变更强制措施,予以取保候审。
值得强调的是:事业与家庭无法兼顾的真正原因,从来就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而是心理年龄未能上升到成年期。儿童期心理年龄的人,鱼和熊掌皆不可得;青春期心理年龄的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成年期心理年龄的人,鱼和熊掌定可兼得。
所以,当事业与家庭无法兼得时,一个最关键的解决方法,就是让自己的心理年龄突破到成年期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