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印度区域卫星导航系统(Indian Region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IRNSS)是一个由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发展、运营和管理的自由区域型卫星导航系统。印度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将提供两种服务,即民用的标准定位服务和供特定授权使用者(军用)的限制型服务。
按照印度的计划,IRNSS的组网工作将分为两大步骤。第一步是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组成覆盖印度全境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这一系统由7颗卫星和地面控制段、用户段组成。其覆盖范围是南亚次大陆及周边地区,定位精度在印度洋区域优于20 m,在印度本土及邻近国家定位优于10 m。第二步是再发射大约10颗导航卫星,从“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向印度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迈进。
【任务实施】
学生每6人一组,每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讨论环节的组织、记录和总结。
(1)分小组讨论“世界上主要的卫星导航系统有哪些?”及“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组成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后,选派一名代表总结陈述讨论结果。
(2)分小组讨论GPS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区别,分别从卫星数量、卫星轨道、系统组成、系统功能、定位精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最后上台总结陈述。
【拓展阅读】
为什么要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当今社会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科技和国防意义。建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浩大长期的工程,需要进行周密的部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卫星导航系统能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高精度、实时性和普适性等特点,其应用遍布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军力倍增器、经济放大器和能源节流器。如美国投入巨资打造的GPS系统对全世界是免费使用的,在全球形成巨大的市场,产生新的国际性产业,同时也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国家软实力。
在和平年代,全球人民确实可以享受GPS带来的福利,但一旦发生战争,对于美国来说,GPS是一种武器,美国可以人为降低GPS的定位精度,对于安装了GPS接收机的其他国家的军机和战舰来说,就会失去导航能力,搞不清方向和目标;而美国的导弹可以精确打击。其他国家军备绝对不能使用美国的GPS,一旦形成依赖,后果就不堪设想。
所以必须发展本国的定位导航系统,当然,发展本国的定位导航系统只是少数大国的权利。因为全球的定位导航系统实在是太浩大了,综合国力微弱的小国家根本就建造不起。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提出了“新四星”计划。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院士为首的专家团体提出了双星定位方案,这是当时公认的最优方案,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等原因耽搁了10年。直到1991年,海湾战争中GPS系统在作战非常成功的应用,让中国人意识到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所以被搁置10年的双星定位方案就马上启动了。然后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北斗系统启动研制,按三步走发展战略:先有源后无源、先区域后全球。先后建成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
作为独立自主的大国,建立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够保障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国防安全。它所催生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能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能在世界上争取更多话语权。
【巩固提高】
1.“北斗三号”卫星星座和GPS卫星星座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北斗三号”由什么组成?
3.简述GPS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