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前 言

青岛是一个有着特殊历史的海滨城市,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也因此造就了它的城市特色。青岛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是国家级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沿海岸带状规划,具有浓郁的欧洲中世纪田园风格。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青岛市的一个城市特色街区一直受到各界相关人士的关注,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街区。

近年来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工作不断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阮仪三曾指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核心是他的整体历史风貌,应该着重去保护街区的空间格局、街道沿巷沿河的建筑物外观原貌。而在有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中,出现的都是一些新设计的房子,有的整治环境,却把原来的环境都改变了。”[1]阮老的一席话也正切中对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问题症结。

本书回顾了青岛城市形成与发展、青岛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与发展,在实地调研、现场考察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梳理的基础之上,对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建筑和绿地景观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青岛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与价值。最后引入“保护性城市设计”这个概念,并分析了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成功案例——上海新天地,对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书为尊重历史,在附录2中的词语和单位不作修改。

【注释】

[1]阮仪三.历史环境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