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街坊

3.3 街坊

首先要说的是,本书中所谓“街坊”,与我国古代的里坊[1]是不同的。尽管空间围合的方式与现在的居住街坊有相通之处,中国古代民居院落的规模大小和现今的居住街坊相去甚远,而且大多是一户人家居住。本文中的“街坊”,其名词来源可参照《美国传统词典》中对“block”的解释:“由交叉道路所界定的一部分街道,包括其间的建筑物和居民。”

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19条道路共围合形成27个街坊,街坊大小长边124~170米,短边47~162米,街坊面积最小6200平方米,是正阳关路、正阳关三支路、临淮关路和宁武关路围合而成的17号街坊,街坊内只有1栋建筑;街坊面积最大90000多平方米,是八大关礼堂所在的14号街坊,共有大小建筑64栋。

计算“附录1 主要建筑资料分布图、调查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最大容积率的街坊是东海国际大厦所在地块,其次是八大关礼堂所在街坊和青岛嘉峪关小学所在街坊。这三处街坊内建筑大多在新中国成立后修建,而且街区内所有5层及5层以上建筑全在这三个街坊内,这些都违反了《青岛特别市暂行建筑规则》的原始规定,所以这三处街坊在街区内显得不大和谐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