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 建筑形态

4.4.2 建筑形态

形态是物质实体的外部视觉表象,它反映物质实体的表面和外轮廓的特定造型、尺度、色彩、质感等相关的视觉属性,与此相关的各种构成要素通过一定组成关系共同作用形成物质实体的视觉表现,就是形态构成。构成建筑特点的主要形态构成要素有:坡顶、山墙和山花、木构架、门窗、石材墙面等几种类型。不同的要素之间有相互结合、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的形态要素构成特征。

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的风格明显具有西方别墅建筑的风格特色,具有多元化的特点,由于具体建筑的规模、使用要求不同以及居住者国籍、喜好的不同,区域内许多建筑不能完全、真切地体现某种建筑风格,通常很难区分是哪一种风格样式,而被称之为折中主义风格或者是中西合璧式风格的建筑。因此,把建筑拆解成各种形态要素来进行对比、研究,对实际应用或许更有指导价值。

1.坡顶

红坡屋顶是青岛近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德租时期以18米和层高三层作为建筑的高度限制的建筑法规,青岛变化起伏的丘陵地形、德国住宅的传统形式等多种因素都为青岛近代城市住宅采用红坡屋顶并能展示坡屋顶的变化提供了条件。街区内的建筑自然也受到了影响,屋顶的坡度多数陡峭,另外也有一些较为平缓的屋顶。屋顶形式有自由活泼的不对称式,也有较为庄严的中轴对称式,其组合多为两组以上复杂的形体组合。

(1)高坡屋顶:以简洁明确的高屋顶作为建筑外部形态的组成部分,是这种形态类型的构成特征。高坡屋顶的形式来自北欧寒冷积雪地域,建筑面积多集中于一层,二层面积很小,高坡屋顶下空间多做设储藏功用。屋顶部分在建筑体量及立面高度上都作为主要部分。由一个、两个或几个高而尖的双坡屋顶组合而成。双坡屋顶上部的尖角为60度或更小。最简单的构成方式由一个双坡屋顶组成,山形墙面作为主要立面,设置主入口。一些高坡屋顶在侧立面的坡面上开设老虎窗,作为二层主要采光,同时丰富侧立面的构图。(图4-8)

img29

图4-8 高坡屋顶(左韶关路22号,右临淮关路3号)

(2)尖顶:这一形态特征的建筑在主立面一侧突出楼梯间或其他垂直体量,屋顶成为建筑体量和立面的重要构成部分。建筑强调立面的不对称性和垂直因素,尖顶凸出物在构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突出体块的体量与主体部分,成为立面视觉中心,通过细部处理求得对立统一。尖顶的运用大大加强了建筑的标志性,并对建筑的体块起到均衡作用。这些尖顶元素可以简单地分为曲线截面和直线截面。曲线截面的尖顶轮廓优美,线条柔和,是德国传统形式,如宁武关路3号建筑(图4-9左)。直线截面的尖顶轮廓挺拔有力,简洁大方,如韶关路26号(图4-9右)和居庸关路10号的公主楼。

img30

图4-9 尖顶(左宁武关路3号,右韶关路26号)

(3)折线屋顶:折线屋顶和屋顶端部的削切经常作为红坡屋顶的构成元素被运用。折线屋顶表现为同一坡向的屋面分为两部分,都同样覆瓦,之间有明确的分割线,上面的部分坡度缓,下面的部分坡度陡。屋顶折线处理的手法使屋顶形态饱满,增加变化。(图4-10)

img31

图4-10 折线屋顶(左正阳关路6号甲,右正阳关路38号)

折线屋顶既继承了“红瓦屋顶”的青岛特征,又可以适应建筑空间的使用需要,在青岛城市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像街区内的锦绣园酒店别墅群、青岛四方实验小区等。

(4)强化屋顶:屋顶的形式加以变化,在建筑体量和视觉效果上,都作为主要形态特征。处理手法多样,有的对屋顶形态进行削切,有的表现为曲线屋面形式,或者同一坡向屋面上半部为直坡,下半部向上反曲,追求山面平缓的曲线特征。(图4-11)

img32

图4-11 强化屋顶(左嘉峪关路17号,右黄海路8号)

2.山墙和山花

山墙俗称外横墙,是建筑物两端的横向外墙,山墙面在功能上有围合作用,在形式上是坡顶的伸展终结,是墙面的平面化处理。山花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是指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部分,在西方古典建筑中则指檐部上面的三角形山墙,是立面构图的重点部位。

山花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重要词汇,是古典建筑的符号,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经过巴洛克时期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形式,到了折中主义时期,山花形式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构成元素,形式更为复杂。

山墙的造型多结合木构架、窗套、山花等形式,有些与阳台和门廊以及屋顶的处理相结合以强调它的重要性。山花作为装饰性的构件,造型非常自由活泼,带有巴洛克的特征。

相对于山墙的位置,山花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设置,如建筑的正面、侧面、入口、窗洞、塔楼等位置,用于强调建筑的构图关系。

山墙和山花大部分用水泥或粉刷的线脚来表现丰富的图样,或与石材结合,用石材装饰檐口或石墙的两侧。也有砖材结合,用红砖砌成各种装饰。山花的形状主要是三角形和圆弧形以及它们的变体和结合体。如三角形的山花顶部多弱化为弧线形,边缘用连续变化的柔和曲线装饰。(图4-12)

img33

图4-12 山墙和山花(组图)

3.老虎窗

老虎窗是坡屋顶元素中的重要部分,具有实际应用和装饰功能双重作用。有的体量较大,置于中心位置以强调立面的中心感;有的以几个小窗来强化构图的序列感。老虎窗的处理手法多与屋顶形式相协调,使屋顶形态丰富而有秩序。

老虎窗的基本形状有三角形、矩形和弧线形,三种基本形式又分别变化出不同的形式。(图4-13)

img34

图4-13 老虎窗(组图)

4.门窗

街区内建筑的主入口一般都进行强调,运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位置选在最引人注目的正立面,尺度也比较大,采用拱券形式较多。

(2)或者以列柱进行强化。

(3)主入口顶部的挑檐做得非常丰富,或用各种雕刻装饰,或者加木构支撑,上置坡屋顶,用以突出屋顶。

(4)用建筑材料的变化来表现主入口,如砖、石、木架等。

窗户形式丰富,大小不一,或开巨窗,甚至有一层两层的尺度,或开小窗,尺寸窄小,无法探头观望,成组排列,讲究序列;它们形状各异,矩形、半圆形、圆形、椭圆形甚至还有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图案。(图4-14)

img35

图4-14 门窗(组图)

5.石材

花岗石的使用是西方建筑体系的最大特点。作为在西方建筑文化影响下设计建造而成的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石材墙面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早在德租青岛时期,青岛建筑使用花岗石已经成为习惯。

石材或经过简单加工以显示其粗犷本色,或精细打磨成各种形状,并雕刻上各种纹饰以承载文化传承。石材的使用位置也比较灵活,路面围墙、台阶基座、墙面线脚等等。

街区内线脚上用石材的建筑比比皆是,在墙面上用石材的建筑则相对较少,或排列在墙面转角,或点缀于门窗边沿,“花石楼”建筑则通体用石材。(图4-15)

img36

图4-15 石材(组图)

通过上面的建筑形态要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的别墅建筑深受西方别墅建筑文化的影响,红坡屋顶、老虎窗、石材墙面的处理结合整体区域规划体现出欧洲市镇的田园风貌,明显带有西方建筑文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