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
1.5 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
青岛,1994年被定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虽只有百余年的历史,然而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中西文化交融而形成的独特城市风貌景观,成为青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构成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八大关是青岛的一张文化名片,是一处将精湛的世界建筑艺术与独具匠心的庭院绿化完美结合的休闲胜境,是青岛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八大关建筑区域内有横向马路7条,纵向马路3条,10条马路以中国长城和其他地方一些重要关隘命名。八大关别墅区建筑群始建于自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末期基本形成规模,现有房屋建筑近400栋,总建筑面积14.5万余平方米。它们多为欧美式样的别墅,依照地形,体积较小,庭院各自独立,互不相连,每栋建筑一般都能看到大海,四周皆为花园,内植花草树木。
2001年6月25日,“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1-1)2002年,“八大关建筑群”又被列为山东省优秀历史建筑群。2005年,由国家权威地理旅游杂志《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地方”榜单中,青岛八大关与厦门鼓浪屿、苏州老城、澳门历史城区、北京什刹海地区一起入选“中国最美五大城区”。2009年6月10日,在由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文化报社、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中,青岛八大关从全国200多条申报的城市街区中脱颖而出,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图1-1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岛城人民引以为荣的旅游文化名片,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也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青岛市完成了八大关近代建筑普查,并制定了《八大关历史文化保护区控制性保护规划》、《八大关历史文化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保护管理办法》及《八大关近代建筑保护规划》。尤其是2011年5月中旬开始的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整治行动,拆除了街区内大批违规建筑,栽植了红叶石楠、海棠、红叶女贞球、龙柏球、火棘球、连翘、红瑞木等近万株植物以及草花若干盆,还进行了围墙粉刷、石墙勾缝清理、铁艺栏杆油漆、围墙、石墙砌筑等修复工作,并完成正阳关路、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等道路两侧围墙的整治,基本还原了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