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公共绿地景观
5.2 公共绿地景观
八大关的公共绿地大多采用“三五成林”的艺术处理手法,形成自然式的园林景观。在选择树种时注重其观赏作用,将花木类、叶木类、形木类等不同观赏特性的树木合理搭配,做到“处处有交代”。同时注重细节的处理,如座椅旁配置高乔木,保证遮阴效果又不阻挡视线。草坪上零散种植高大乔木,且株距不等。海边绿地的植物配置,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更侧重生态功能,多成片栽植著名的海岸绿化树种黑松,适应海洋性气候,尤其起到防风、防潮的保护作用。
八大关的有些绿地面积较小,利用丰富多彩的植物,结合特定的地形地貌,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多于周围栽植大乔木,用少量开花小乔木向中间草坪过度,层次简洁,错落有致,增强了实用性和空间感。
街区内还有一些绿地是以一类树种为主要植被景观,简单地配以其他种类,侧重于突出某一个季节的特色,形成专类游园,如水杉林、玉兰园、桂花园等。这样,每一片绿地的景观简洁而集中,整个街区景色丰富而不杂乱。
街区内共有公共绿地28块,占地13.64公顷,占绿地用地的一半以上,占整个街区用地的13.87%。现选出部分公共绿地进行分述。
1.八大关水库绿地
该片绿地北接正阳关路,南接山海关路,东为黄海路,西为宁武关路,跨临淮关路与居庸关路,总面积约66017平方米。八大关水库绿地有八块小绿地组成,位于八大关中心区域,地理位置显著,占地面积大,跨三条街道,是八大关中心绿地。绿地植物品种丰富,由于处于八大关中心地区,管理较好,树种搭配合理,注重了乔灌草的结合。绿地内设施相对比较齐全,但雕塑小品略少,缺少夜间照明设施。有“青岛小西双版纳”之称的花园也在这片绿地之间,这里的树木达几百多种,有虬枝苍劲的蟠龙松、皮层斑驳的虎皮松、层次分明的“万峰桧”,还有水杉、龙柏、竹子、樱花、木芙蓉、菩提树等。
如果在焦点位置适当增加有青岛老城特色的亮点雕塑,增加亮化设施,增加能挡风避雨设施休息设施,街区中心绿地将更加漂亮,更加人性化。

图5-2 居庸关路边小西湖
2.公主楼西侧绿地
位于居庸关路与正阳关一支路交叉口,东侧为八大关著名建筑公主楼,总面积约为1230平方米。绿地为封闭式,无设施,整体效果较好,树种丰富,主要有黑松、白皮松、海桐、大叶女贞、刺槐、朴竹等,搭配也比较合理。
此处紧靠接待重地八大关宾馆和街区著名建筑公主楼,如果适当增加一些变色、开花植物,并设置一些小品设施,绿地的景观效果将更好。
3.韶关路——武胜关路处组合绿地
位于韶关路与武胜关路交叉口绿地,韶关路东侧至函谷关路,共分四块,是八大关腹地的一处绿地,总面积约为8770平方米。由于绿地分散布置,四块绿地之间不统一,缺乏联系,整体性较差。绿地内部道路系统缺乏管理,植被搭配杂乱无章,主要树种有龙柏、圆柏、黑松、华山松、刺槐,底层植物为常绿草和常春藤,整体景观效果较差,并且缺少照明设施及垃圾箱、小品、坐凳。
如果将四块绿地作为一个整体重新规划,保留长势较好的树种,增加坐凳、垃圾箱、照明等设施,点缀景观小品,提高绿地整体的档次,可更好地为游客和周围居民休闲游憩服务。
4.宁武关路——函谷关路绿地
位于宁武关路与函谷关路交叉口,分为东西两块绿地,总面积约为6300平方米,开放式街头游园。整体较好,但东西两片绿地缺乏联系,道路系统布置不甚合理,植物主要为龙柏、水杉、银杏、栎树、黑松、橡树、杜仲等,植物搭配比较合理。绿地东侧设有花坛、但形式陈旧,缺乏景观小品。
绿地位于八大关腹地,如果对其道路系统进行适当改造,使之流畅并将东西两部分紧密结合,再增设一些景观小品雕塑,增加一些休息设施,绿地会成为游客游览八大关的延伸绿地。
5.正阳关路月季园
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内还有很多处各色的花园,有月季园、芍药圃、樱园等。位于正阳关一支路的交叉口上的月季园面积约为1519平方米,属于街头绿地,可规则式布置。由于品种不好,加上管理不善,整体效果较差。园内有花坛,无休息设施及雕塑小品。
如果增加月季的种类,增植高大乔木、花灌木及常绿灌木,让其风格与整个效果相协调,并且好好管理的话,会成为一处供游客休憩的自然式小游园。
6.花石楼旁边绿地
位于黄海路、居庸关路、紫荆关路的交叉口上,面积约为1353平方米。整体效果较好,植物种类主要有雪松、紫荆、黄杨等。绿地内还有一休息亭,仿古建筑,可供游人休憩交流。
此处位于街区东南角,靠花石楼、三浴等景点,游人量大,是街区点睛场所,应好好保护。
7.沿香港西路绿地
沿香港西路有三块绿地,分别位于在香港西路与韶关路交叉口、与宁武关路交叉口和与紫荆关路交叉口。香港路改造时已改造,管理较好,主要为植物造景,树种有朴树、法桐、小龙柏、雪松、法桐、朴树、碧桃等。三处绿地紧靠城市主干道,是展示城市风貌的窗口,是街区的迎宾场。其中两块实行封闭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