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黄海路重要建筑(1座)

4.5.3 黄海路重要建筑(1座)

1.花石楼(黄海路18号)

建筑编号2509,位于黄海路18号,中国建筑师刘耀宸主导设计,王云飞、方信懋、王义鹏参与设计。砖石结构,主楼三层,塔楼四层,有地下室。因楼梯用花岗石砌成,且内部多以滑石作装饰,故称“花石楼”。原业主为俄国报业商涞比池,故又称“涞比池别墅”,还被称为“滑石楼”、“歇脚楼”、“蒋介石楼”、“小提督楼”等。建筑显示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其城堡式风格中又含有罗曼、哥特式等多种艺术元素,内部装饰上则可见巴洛克与洛克克艺术的痕迹。花石楼是今天八大关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唯一开放参观的景点。(图4-29)

img50

图4-29 花石楼

基地位于临海岸呷角部位,地势突兀,三面临海。建筑院落内绿化配置属欧洲田园式风格,由鹅卵石铺小路,花坛、草坪、常绿树木自然结合,松柏参天,环境幽雅。建筑建于庭院北侧,庭院南侧留有大片空地以观赏建筑全貌,是一座欧洲古城堡式建筑。建筑物平面布局自由,呈不对称方形,由圆形和一多角形石质小楼组合而成,高低错落,轮廓线明朗、清晰,建筑形式反映了古典折中主义创作思维的影响,有古罗马、哥特建筑的遗风。圆形小楼共四层,第四层和楼顶平台为观海平台;多角小楼为三层,第三层外有小楼与观海平台相通。建筑物的东、西、南向分别有出入口,主要入口朝南,入口前方的层层阶梯为建筑物造就了鲜明的气势。建筑外墙用不规则的凹凸花岗岩,以不同的组砌韵律与岸边的石礁融为一体,内墙为普通黏土砖砌筑。表面抹灰喷白浆,木墙裙上饰黑白花纹松花板,俗称“滑石板”,故此有人推断“花石楼”的称号可能从“滑石楼”的缘由而来。

档案显示,花石楼最早建成于1931年9月,而非1914年之前的德国总督歇脚楼。花石楼的业主俄国侨民涞比池(Lembich),是上海俄侨中一位著名的报业大亨,被誉为“远东俄侨报业的巨头”。花石楼当时所在的地块是黄海路11、12号,原是美国传教士门之尔和中国人姚勤务的共有地块。1929年8月,在上海的涞比池委托一位名叫韦维廉(W.M.Cornwell)的美国商人,从这两个人的手里购得花石楼的地皮,用于建筑消夏别墅。花石楼虽然是一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但设计师和建筑商却都是中国人,代表了当时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水平。花石楼的全部建筑是分期分批建成的。工程分前后两期,主楼由刘耀宸设计,于1930年11月开始建设,1931年9月17日竣工;平房、院墙、花房、木栅则经过多人之手,最后采纳了建筑师王义明的设计。建筑施工者都是王云飞。王云飞是济南人,青岛注册的第二号建筑师。

陈毅元帅曾下榻此楼,并写有著名长诗《初游青岛》。花石楼还与影视艺术也结下了许多不解之缘,电影《神圣的使命》、《白雾街凶杀案》、《总统行动》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内景和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