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 荣成路重要建筑(8座)
4.5.1 荣成路重要建筑(8座)
1.李代芳别墅(荣成路2号甲)
建筑编号0102,位于荣成路2号甲,由建筑师栾延玠和王萍泛设计,建于1935年,1948年增建。砖石结构,地上二层,有地下室。欧式别墅,建筑入口设拱券敞廊,并用小罗马柱,柱上二层采用贴柱式,以强化入口。(图4-16)

图4-16 李代芳别墅
1946年,李代芳住在荣成路2号甲。李代芳(1888—1973),字芸轩,青岛城阳区夏庄街道李家沙沟人,早年毕业于礼贤中学,后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系,毕业后任职于烟台农林事务所。1922年参加鲁案善后接收青岛工作。1923年任青岛农林事务所所长。1928年任济南苗圃主任,同年返回青岛,协助周子西创办华北火柴厂。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四川建立华北火柴厂重庆办事处。1945年回青岛任华北火柴厂董事长。
第二次国民政府占领青岛时期,国民党政府成立所谓的“议会”组织——青岛参议会。因李代芳祖籍青岛,在青岛经济界有一定影响,被任为市参议会议长。青岛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拟留在青岛,“警备司令”刘安祺派兵日夜“守卫”,最终挟至台湾。1973年病逝于台中。
2.泉修堂别墅(荣成路4号)
建筑编号0104,位于荣成路4号,建于1939年,砖木结构,地上二层,有阁楼和地下室。原业主为泉修堂。欧式别墅,在建筑入口设敞廊,用罗马爱奥尼柱式,柱的运用别具一格,把中国经典符号合于其中。(图4-17)

图4-17 泉修堂别墅
据《青岛市志18:民族宗教志.第二篇.宗教:天主教》记载:日本投降后,山东各地相继解放,天主教会各教区及其所属各县的神修人员先后来到青岛,1948年7月,周村教区方济各会堂神职人员,美籍主教品格尔来青岛住荣成路4号。新中国成立后,康生为了和饶漱石争当华东局书记,于1949年6月至1950年5月,在这栋别墅托了一年病。
3.宫玉珊别墅(荣成路6号)
建筑编号0105,位于荣成路6号,建于1932年,由建筑师刘耀宸与俄国拉夫林且夫设计,砖木结构,地上二层,有阁楼,三段式,花岗岩砌基,黄色水刷墙面。原业主为宫玉珊等,现为配套齐全的私人住宅。
建主色调明快,装饰精美。入口处理较为平淡,坡顶和阁楼特别突出,尤其屋檐下墙面装饰规整红色露木,衬托白色墙面,宛如棋盘一样醒目。红色露木下蜿蜒的白色墙面弧线和二层半圆形露天阳台相呼应,透漏着巴洛克艺术的情趣。(图4-18)

图4-18 宫玉珊别墅
2002年底,青岛市政府启动了八大关房屋修复工程,按照“修旧如旧、文物保护、综合功能提长、环境配套”的原则,在荣成路6号、10号和14号进行了试点。修复方案由加拿大设计公司制定,修复的重点是按原历史风貌保持其建筑风格外形不变,保证房屋的结构安全。在外墙修复上,比照房屋外墙原有风格,使用了“点光光”的抹灰老工艺,对外墙颜色也进行了相应处理,保持了八大关原有的整体风貌特色。屋面则恢复了原有的筒子瓦、牛舌瓦、英红瓦。门窗则主要是比照原样,用木材加工制作,制作中采用新工艺保证了木门窗的防腐、防变型,并安装中空玻璃,起到了隔音、保温、节能作用。对原有的石台阶、石墙座、石跺、石压顶进行剁斧翻新;对缺失的石台阶、石墙座、石跺、石压顶则比照原样,加工制作,既保护了历史原貌,又与新的铺装相协调[4]。
4.日本航空会社别墅(荣成路8号)
建筑编号0106,位于荣成路8号,建于1933年,由建筑师刘耀宸与俄国拉夫林且夫设计。砖木结构,地上二层,有阁楼和地下室。原业主为艾仁柏,后归日本航空会社所有。欧式别墅,同样强调坡顶,采用折线坡顶,二层设弧形露天阳台,建筑入口处理简单。(图4-19)

图4-19 日本航空会社别墅
5.耕馀别墅(荣成路24号)
建筑编号0503,位于荣成路24号,建于1931年由日本建筑师三井幸次郎设计,日本维新式风格。砖木结构,地上二层,有阁楼和地下室。(图4-20)

图4-20 耕馀别墅
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曾是海军交际处所属,有多位部队将领住在这里。后又被红日宾馆使用,现为一公司租用。
《融合万方——八大关》记载该建筑原业主为“念劬堂”,对此笔者有些疑惑,念劬堂似乎也是建筑内悬挂匾额的题词,不像人名。但是在原建筑刻有名称的,在八大关历史文化街区内仅见此一座。
6.克雷格别墅(荣成路34号)
建筑编号0507,位于荣成路34号,建于1931年,由俄国建筑师拉夫林且夫设计,文艺复兴式风格。砖木结构,地上二层,有地下室。原房主为外侨克雷格,新中国成立后,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几次来青岛海军基地视察,都在这里下榻,故又被称之为“萧劲光别墅”。(图4-21)

图4-21 克雷格别墅
院落入口结合地形,采用半圆形围墙与半圆形台阶的重复形式。建筑入口处理突出,踏着五级半椭圆的石阶,进入主入口,6根造型简洁的柱子组成柱廊的雏形,敞廊栏杆为花瓶柱,结合两个散发着新古典主义气息的门,尽显入口之大气。建筑基座全部由花岗石堆砌而成。别墅主体沿中轴线对称,局部出现非对称的反衬形式。传统的立面设计,融入了活泼的曲线效果和铸铁的装饰功能,透出了新艺术运动的风格。门与窗的变化为主立面带来了无限生气。第二层则以中轴线对称,由一层的6个立柱举起的阳台在立面上完全突出,两层叠加,形式美感强烈。作为室内居住空间的延伸,这个阳台仍然是古典主义风格,一个入口和两个对称的窗,全都采用楣窗的放射性装饰效果。正立面的顶部以三角形檐饰上叠加着阿拉伯花饰作结束。别墅的外墙材料用水泥涂面,其檐口、屋面、窗帽、门桶的线脚也极为简化。四个立面存在于呼应、对话关系。
1957年夏,毛泽东主席来青岛。本来是准备“八一”的时候在青岛海上阅兵,结果得了感冒,不能到海面吹风,就委托周恩来总理检阅了人民海军。当时毛主席、江青还有李讷特地来这里看望萧劲光。萧劲光招待毛主席在这里吃饭,饭后萧劲光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一起陪毛主席游览青岛市容。
7.何思源别墅(荣成路36号)
建筑编号0508,位于荣成路36号,建于1930年。砖木结构,地上二层。原业主为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别墅院内树木葱郁,遮天蔽日。进入大门,沿斜坡步入庭院,穿过迎春花花丛,苍松翠柏掩映中的一座欧洲古典式样的楼房映入眼帘。楼下大门入口处原设敞廊,现在已经被后人封住,原来的凉台成为住屋,丧失了原来廊柱亭台的建筑风味。(图4-22)

图4-22 何思源别墅
何思源(1896—1982),山东菏泽人,爱国民主人士。1929年,何思源出任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副主任,为该大学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12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10月调任北平市市长。何思源在山东任职十几年,一家常来往于济南青岛。夫人是法国人,中文名字何宜文,1928年从法国来上海与何思源结婚,之后50年一直生活在中国。1948年何宜文和孩子一起来青岛避暑,其时何鲁丽14岁,住在荣成路36号这座别墅。何宜文很喜欢青岛这座海滨城市,欧洲风格的建筑、平坦宽阔的海水浴场、清凉湿润的海风,使法国人何宜文仿佛觉得回到了欧洲家乡。
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他是北平市和平谈判首席代表,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积极奔走,因此遭到国民党的暗害,寓所被炸,他和夫人受伤,小女儿何鲁美被炸死。但他不畏强暴,坚定地与其他代表同到前线与中共代表谈判,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毛泽东说他是“真正代表了民意”。
8.八大关小礼堂(荣成路44号)
建筑编号1401,位于荣成路44号,建于1959年,我国著名建筑师林乐义设计。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采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图纸,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厅堂建筑,青岛人俗称“石头城”。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花岗岩砌基和墙体,地上一层为主,局部二层,地下一层。建筑体量虽然庞大,但通过控制高度、退后街道拉大空间及高大植物遮掩等方式,很好地协调了周边环境。屋顶采用薄壳结构,并铺以红瓦,造型新颖又能很好地融入自然。平面布局采用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手法,由长廊连接各部分,形成组团式建筑群体。立面以竖线条划分空间,显得雄伟壮观。现在为八大关宾馆使用。(图4-23)

图4-23 八大关小礼堂
(上为俯瞰图,下为主入口图)
室内有高大的观众厅、宴会厅、大型会议室。青岛政治性大型宴会,如国庆招待会等都在这里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李鹏、万里、朱镕基、杨尚昆、吴邦国、田纪云等在此开过会或赴过宴。1988年宾馆对礼堂内部重新改造、装修。目前已成为集会议、餐饮、娱乐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建筑设施。内部设有议事厅、音乐厅、宴会厅、会议室及小型的歌舞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