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死犹留侠骨香
——萨师俊
1938年10月,日本三十多万大军前锋逼近武汉外围,已由东、南、北三个方向完成对武汉的包围。国民政府决定从武汉撤退,保存有生力量,迁都重庆。中山舰奉命担任警戒及运输任务,帮助军民转移。当月下旬,中山舰又奉令调到金口封锁航道。一列舰队自岳阳洞庭湖出发,犁出一行行白色的浪花。领航的是一艘排水量七百八十吨的炮舰,舰上,一位佩戴海军中校肩章的军官在台桌上蘸墨挥毫:“我既已励志军伍,决不苟安谋财。我在这光荣的中山舰上当舰长,是终身的荣幸。眼下日寇企图亡我中华,我要与之血战到底!”
这位英俊的中年军官,就是中山舰舰长萨师俊。
1
萨师俊是北洋海军名宿萨镇冰的侄孙,萨氏一门是海军世家,创下了近代中国海军无数壮举。萨师俊是福州雁门萨氏家族的又一位彪炳史册的风流人物。中山舰与萨氏结缘深厚,它是时任北洋海军提督的萨镇冰力主购买的。1910年8月,萨镇冰远赴日本,以近八十万两白银,重金向三菱船厂订购了一艘钢木结构、后来被命名为“永丰舰”的炮舰。溥仪小皇帝退位后,永丰舰由袁世凯北洋政府的海军部接收,编入海军第一舰队。袁世凯倒行逆施称帝后,永丰舰毅然倒袁,投身孙中山领
萨师俊导的护国运动。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脱险来到永丰舰,在舰上度过五十五个日夜,指挥革命军平定叛乱。孙中山去世后,为纪念“国父”,广州国民政府将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
萨师俊出生的前一年,北洋海军甲午海战惨败,全军覆没。清政府赔付的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让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日本人首次品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或许,就是打那时候开始,日本人就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欲滴。萨师俊从小便以雪甲午海战之耻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他承袭叔公萨镇冰爱祖国、爱海军的热忱,立誓报效正处于内忧外患煎熬中的国家。
萨师俊的成长路上,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对他的影响巨大。他特别崇拜纳尔逊,向他学习,甚至在生活上也模仿他。纳尔逊是著名的不列颠英雄,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无所畏惧,多次海战后,纳尔逊失去了右眼右臂。1805年,在同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的特拉法加海战中,纳尔逊以寡敌众,他始终站在甲板上指挥作战,毫不退缩,佩戴金光闪闪的绶带和战功奖章,身穿笔挺的军服以振士气。但在胜利曙光来临前,他不幸被法舰金牌狙击手击中,身负重伤。退到船舱内的纳尔逊依然强撑着指挥战斗,直到联合舰队旗舰降下了指挥旗,正式投降。此时,躺在船舱内血流满地的纳尔逊已奄奄一息,那颗击中他的子弹穿透了他的左肺,射入了脊椎。当得知自己赢得了这场伟大海战的胜利时,他终于闭上了双眼。纳尔逊死前还不屑地说,他们终于击中我了!就这一次特拉法加海战,粉碎了拿破仑的又一个天才计划,把不可一世的法国人赶下了台。每每读完纳尔逊的传记,萨师俊都热血沸腾,发誓要效仿纳尔逊,以身殉职。
1913年,中山舰正式交付使用。同年,年仅十八岁的青年才俊萨师俊,以优等生的身份毕业于烟台海军学校第八届驾驶班,并进入海军服役,开始了他的海军军旅生涯。他一步步走在靠近梦想的路上。历任“江贞”、“建安”号炮舰副舰长,“公胜”号炮舰舰长,“青天”号测量舰舰长等职后,1935年2月,萨师俊成为中山舰第十三任舰长,正式继承叔公萨镇冰的衣钵。能接任有着光辉历史的中山舰舰长,萨师俊感到无上荣耀。指挥中山舰参加对日作战更是他的夙愿。担任中山舰舰长后,萨师俊特意请人篆刻了一枚鸡血石书画印章,印首巧雕卧狮一只,印文刻“前身定是明人”,他时刻告诫自己,要保有明人戚继光卫国抗倭的反侵略精神,与日寇势不两立。
淞沪战役期间,他的义子萨支源尚在沪江大学读书,但愤恨日军的强横,痛心国势阽危,一心想从军抗日报国。适逢国民政府招考航空员,萨支源想弃学报考航校,为国效力。萨师俊得知后,不但没有反对,反而称赞其行为,并鼓励说:“际此强敌压境、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凡属国民,均有荷戈报国之责。”有人问他为何不让义子暂避战火,萨师俊慨然说:“我不能以私情误国事,倘此时人人存贪生怕死之心,抗战前途,安有胜利之望!”
2
武汉会战打响后,北面的黄河决口,暂时挡住了华北日军的进攻步伐;在南面,万家岭大捷首次几乎全歼日军一个师团;再加上中国军队依托山地、湖网的逐次抵抗,日军的进攻并不顺利。但是,日军渐渐地窥探到了中国军队的一个“软肋”——淞沪会战以来,日军屡屡沿长江进攻。波田支队在沿江的疯狂进攻中占足便宜。反观中国的长江防御,可谓漏洞百出。这些漏洞主要是中国海军的短板所造成。当时,中国海军的十一艘大舰已消耗殆尽,剩下的十余艘中小型军舰,自身防空火力很弱,缺少制空权,无法与日本海军、空军正面对战,只能使用水雷进行“水中阻击战”。
中国海军在九江至武汉江面上,布设了四个水雷区,布雷一千五百余枚。日军不断扫雷,中国海军就用残余军舰不断补设,而日军就派飞机不断炸舰。6月24日,“咸宁”号被日军飞机轰炸,舰体受损,仍坚持在江中布设水雷,阻止日舰。一周后,“咸宁”号在田家镇一线布雷时,遭日机偷袭,船体严重受损,大量进水;勉强开到武穴码头,准备抢修和救护伤员时,又一次遭到日军空袭,舰体连续中弹,被炸得四分五裂。
其后,中国海军依然坚守这最后的“海防前线”,在九江至田家镇一带布雷。7月3日,在田家镇一带布设水雷的“崇宁”号,历经日机四轮空袭后,悲壮沉没。十天后,“绥宁”号炮艇在运送水雷途中被炸沉于黄石港。接着,“海宁”号炮艇被炸沉于鄱阳湖湖口,“江贞”号被炸沉于著名的岳阳楼下。十多艘舰艇被击沉。哪怕没有军舰了,中国海军依然组织布雷别动队,穿越日军陆上防线,用人拖带水雷,到九江一线冒死布施漂雷,他们中的多数壮烈殉难江底。弱小的中国海军以热血和生命勇抗强敌,在长江之上谱写了一曲慷慨悲歌。
在田家镇战役中,日军飞机轮番轰炸,地面部队步步进逼,中国守军伤亡惨重。守备司令、海军少将梅一平接到突围撤离命令后告诉官兵,阵地上还有大批武器弹药,绝不能留给日军。全体海军官兵追随梅一平死守,日军飞机轰炸,阵地上的弹药被引爆,梅一平及所属官兵牺牲于火海。
3
萨师俊等来了机会。
10月24日,这一天的武汉已秋霜满地,寒意森森。萨师俊率领中山舰在金口镇赤矶山江面巡防。但此时的中山舰就像被敲掉门牙的东北虎,威力大减。半个月前,为支援地面防空,海军司令部令中山舰撤下三门大炮,支援武汉外围防空火力,萨师俊不得不同意。萨师俊清楚地记得撤炮时的情景:水兵们一个个含着泪水,恳求他不要下令撤大炮。他何尝不知道撤掉了这三门大炮,就等于打掉中山舰的三颗门牙呢,但自己是军人,就得服从命令,顾全大局。当时,他也是含着泪水下命令的。他对官兵们说:“撤掉大炮也是为了抗战打日本。撤了三门炮,我们舰上还有五门火炮,如果把炮位进行适当调整,还可以提高作战能力。没门牙虽然差一点,只要弟兄们顽强奋战,照样可以吃掉敌人。”
中山舰巡防金口时,武汉会战已接近尾声,但日军仍派飞机猛烈轰炸金口至城陵矶一带。上午9时,日军侦察机突然出现,萨师俊下令全舰五门火炮和三挺高射机枪全速射击,日机立即遁走。11时,日机再次出现,而后再逃。萨师俊令全舰一级战备,午饭提前。中午,中山舰奉命驶往汉口,下午1时起锚。下午3时15分,日本海军第十五航空队的六架水上轻型轰炸机编队穿云而出,飞临中山舰上空,随即变为一字鱼贯式,呈轰炸队形向中山舰发起攻击。萨师俊率舰立即反击,将士们虽然拼上了性命,但中山舰毕竟是服役了二十五年的老舰,舰上武器性能老旧,尤其是主炮和副炮拆除后,火力更是大为削弱,而且又是在狭窄的江面上毫无掩护地与群聚攻击的日机展开海空战,力量对比悬殊。全舰官兵虽深知处境危险,但为了杀敌报国和维护中山舰的英名,仍无所畏惧地奋勇抵抗,虽未能重创敌机,也使敌机无法接近。战斗进入白热化的关键时刻,舰艏的厄立肯炮在连续猛烈发射后,因过热发生机械故障。日军飞机随即猛烈轰炸中山舰,首先中弹的是舰艉左舷,接着锅炉舱也被炸起火。萨师俊双腿被炸断,左臂受重伤,但仍坚持指挥,不肯离舰。
“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这是萨家的门风。萨师俊身上的鲜血汩汩地流淌着,日机的轰炸越来越猛烈,当部下要将萨师俊扶上舢板先行离开时,神志仍清醒的萨师俊怒目以对,说:“此舰乃国父广州蒙难座舰,是委员长奠定北伐的基础,我身为舰长,弃舰就是偷生。这是我成仁取义的时候了,你们切不可陷长官于不义。”尚在船上的几名受伤官兵见状,也不愿离去,表示誓与中山舰共存亡。萨师俊却劝勉他们尽速离去:“没有死难,不足见大汉民族之忠义;没有生还者,亦何以杀倭寇争胜利?你们应该为国家报仇,为中山舰报仇,为我报仇,不必同死。”中山舰渐渐失去动力,进水严重,舰身倾斜超过四十度,得救已彻底无望,最后,部下强行将萨师俊和受伤官兵抬上舢板离舰。但日机公然违背国际公约,继续对载有伤员的两艘舢板进行扫射猛攻,萨师俊同舢板上的另外十五名官兵全部阵亡。
中山舰也因负伤过重,慢慢地沉入江中,舰上的火球渐渐缩小,浓烟也渐渐散去,而舰艏仍顽强地昂向水面,“中山”两个镏金大字继续发出耀眼的光芒。下午4点30分,一声巨响,水柱冲天,中山舰沉没于金口镇龙床矶长江水底。夕阳的血色与英雄们的鲜血融为一体,中山舰和它的舰长一样,壮烈地完成了报国的神圣使命。
中山舰是抗战中伤亡官兵最多的一艘军舰,萨师俊则成为抗战时期中国阵亡职衔最高的海军军官。
萨师俊阵亡后,尸体沉入长江中,始终没有被打捞上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诚如古斯塔夫·勒庞所言:世间得一英雄,诚不得一烈士,英雄罕能真,烈士不可作伪。英雄以权谋胜,烈士以骨气胜。萨师俊是真正的“烈士”,他实现了“侠骨香”的人生信念。
被击中的中山舰
4
抗战胜利后,一天,一个眉目姣好的女人乘轮船从福建前往上海,海风撩起她的长发,她久久地盯着海面,眉宇间满是深深切切的哀伤,仿佛要在波澜起伏的海面上寻找什么。她是萨师俊的妻子林碧珠,要赴上海处理丈夫的遗物。不料,轮船行至闽江口时,突然触雷爆炸。船身慢慢地倾斜,水很快淹过船舷,乘客们惊慌失措,到处乱窜寻找生机,只有她,紧紧握住舷梯,脸上露出一抹释然的笑,轻轻说:师俊,我来了。
林碧珠是萨师俊的第二任妻子。他们的爱情也是一则传奇。萨师俊的发妻英年早逝后,萨师俊一门心思扑在海军事业上,从未曾考虑续弦的事。四年后的一天,萨师俊接受海军同事的邀请去喝酒,陪侍他的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姐。女子叫林碧珠,虽是青楼女子,却丝毫不见妖冶,举止文静,言行高雅。萨师俊被深深吸引了。两人悄悄相爱了,但横亘在他们眼前的是巨大的俗世压力。林碧珠的不幸身世和对萨师俊的一腔痴情,引起了不少海军军官的同情。他们平素都敬仰萨师俊,有意成全他们,于是集资为林碧珠赎身。林碧珠重获自由身后,却面临着如何入萨家的难题。萨家是福州名门望族,林碧珠出身卑微,又有青楼经历,萨家绝对不会让她进门当媳妇的。君子成人之美是古风,海军兄弟们除发誓隐瞒林碧珠的青楼经历外,又想出好主意,他们集体跪请海军宿将陈兆锵收林碧珠为干女儿,以抬高她的身份。陈兆锵听完这段恋情,大动慈悲,不仅欣然答应,还让林碧珠在出嫁前在陈家住了近半年。如此瞒天过海、一番包装后,等到萨师俊回福州时,已是水到渠成,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后,他们聚少离多,萨师俊慷慨赴死的决心,让她时时为他的安危忧心忡忡。
萨师俊牺牲后,林碧珠几乎天天以泪洗面。老天垂怜,她终于可以随他去了,大海收容了这一对情深似海的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