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欠一死的虎贲将军

只欠一死的虎贲将军

——余程万

1943年秋,国际形势发生突变,苏德战场上,苏军正全线发起反攻;美英联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被迫下台。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为策应其南方军作战,牵制中国军队向滇缅方面投入兵力,同时威慑重庆,动摇国民党抗战信心,并夺取洞庭湖粮仓,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集中五个师团的兵力,在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的指挥下,对常德地区中国守军发动进攻。

1

常德,这座以德闻名的中国古城,正处在一场鏖战的风口浪尖上。常德古称“武陵”,位于湖南北部,洞庭湖西侧,自古就是湘鄂川黔的军事要塞。武汉失守后,常德是重庆大后方的唯一物资补给线。蒋介石丝毫不敢怠慢,他电告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和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一定要守住常德,驻军须与城共存亡。”同时下达了“不成功,则成仁”的训令,并越级亲自命令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死守常德。

蒋介石对余程万任师长的第五十七师镇守常德信心满满。因黄埔一期毕业生余程万尤以打坚守战著称。在之前的高安战役和上高会战中,余程万率五十七师重创日军,立下赫赫战功。上高会战后,第七十四军被授予军中最高奖品——飞虎旗,第五十七师被命名为“虎贲”部队。中国古代称宫廷禁卫军的将领为虎贲,也称勇士为虎贲;“贲”和“奔”同音同义,意为如同老虎奔入羊群一般,所向披靡。第五十七师获此荣誉后,上至师长,下迄士兵,每人都在军服的左臂佩戴一个品字形臂章,上面印有“虎贲”二字。

余程万

一场恶战迫在眉睫。余程万是打防卫战的能手,第五十七师八千余官兵进驻常德后,他一面整训部队,一面构筑工事,并根据常德背靠沅江的态势,确立了以确保战略要点固守防御为目的的防御战,防御作战计划分三期进行:第一期为外围阻击战,以歼灭与消耗战为主;第二期为城垣守备战,扑灭日军破城企图;第三期为城内街巷战,拼死抵抗,以待援军,内外夹击,夺取胜利。

全师官兵积极备战,抢修工事,以设在城西兴街口钢筋水泥结构的中央银行分行的师部为核心,向四周呈辐射状分层设立街巷、城墙、城郊和外围据点,共五道防线,并在城内各重要交叉路口与要冲均筑上水泥碉堡,以备巷战之用。就这样,常德城内街巷角落均被充分利用,遍筑明碉暗堡,并打通民房,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且第五十七师拥有远超过一般国军师级单位的炮兵火力,使常德城成为一个牢固的防御阵地。

2

11月13日,余程万率师部人员绕城视察了各道防线。当晚,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程万此次奉命保卫常德,任务固甚重大,但我以担负这个任务为光荣……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此诀别的时候,我谨将后句改为‘留取光芒照武陵’,吾妻以为如何?但念余从军二十余载,不治家产,景况萧条,高堂年老,以戎马倥偬,欠欠侍奉,但望吾妻艰苦支撑,以赎吾过……倘余果有不测,九泉之下再作孪俦。”第二天,余程万动员全师官兵都留下家书,统一交给师部军邮员带走发出。虽说是写家书,但很多人都像是留遗书,慷慨悲歌,壮怀激烈。

虎贲之师

在这无险可守、背水而战的小城,这个悲壮之师的八千壮士正严阵以待,准备与攻城日军决一死战。

同时,为了全城十六万民众的生命安全,余程万与常德县县长戴九峰一起,动员并强制城内外居民全部疏散,城内不留一人。为使市民迅速离开城区,第五十七师还派出士兵帮助市民搬运物资出城,并发布纪律文告,不许士兵收取分文报酬,如有违反,就地枪决。一个向市民索要搬运费的上等兵被当场处决。两天后,市民全部疏散,常德城区的民居内,空无一人。

战斗打响前,余程万发布了《保卫常德文告》:“常德北邻洞庭,南靠沅江,是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地方,在战术上本是不利于固守的,但军人的天职是保国为民,我们决定不能因为常德地形不利而动摇,命令不容任何人打丝毫的折扣。我们为保卫常德,为争取国家民族独立自由而战死,死了比生还有价值!无论敌人给我们施加多大的压力,我们的回答只能是血!是死!战死就是光荣!”这篇文告在初冬的寒风冷雨中传到了第五十七师的各处阵地,阵地上不时掀起阵阵热浪,“有虎贲存在,常德一定存在”的口号,如同洞庭湖的怒涛,久久回荡在常德城的上空!

3

11月18日,日军第六十八师团进犯涂家湖,常德保卫战外围前哨战打响。21日,鬼子集中千余兵力,蜂拥进攻常德的南大门——德山。德山居沅水南岸,其孤峰岭为这一带的制高点,自然是常德的安全屏障。防守德山的是临时配属给第五十七师指挥的第六十六师第一八八团,可团长邓先锋却在关键时刻当了逃兵,守军仅剩下一个连。但这个连却非常争气,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仍能岿然不动,沉着应战。

惨烈的战斗打响了。一阵枪来炮往后,日军增兵两千人。到黄昏,那边日军成群结队挺着雪亮的刺刀从小山丘上往阵地奔来,这边中国守军不甘示弱也端着长枪,朝日本人冲去,双方一交手,便是枪刀相对,近身肉搏,扭成一团!冬日的太阳发出惨淡的光芒,河洑山的黄土、枯草上到处飞溅着鲜亮的血色!喊杀声、叫骂声、呻吟声、刺刀碰击声、轰然倒地声,把山上的几棵光膀子古槐树也震得瑟瑟发抖,呜咽作响。一场肉搏后,阵地上的中国官兵全部阵亡。

河洑山失守后,常德城就完全暴露在日军炮火射程之内了。当晚,余程万站在大西门城楼上,凝视着夜色中的河洑山,眼含热泪,摘下军帽,深鞠一躬。

日军兵临城下,决战时刻到来。24日,横山勇亲率日军第十一军主力一一六师团,在飞机的配合下向常德发起总攻。而在常德的城外,由于德山失守,第五十七师后路被截,与外界联系中断,常德城变成了一座孤城。

最激烈的城市保卫战开始了。山本三男师团长仍以传统步炮协同的方式攻城,以炮兵密切支持,同时步兵正面进攻,并派敢死队集中突破,企图以压倒性兵力,在短时间内一举拿下常德。

此时,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已判断出:日军专力攻打常德,其他部队均转以守势拒止国军应援。他决心将第六战区二线兵团各部完全转入攻势,全力击破敌人阻击阵线,企图将其主力压迫于常德城郊,反包围歼灭日军,并及时解常德之围。但日军四个师团在常德城郊排兵布阵,像刺猬的刺一般密集,一时难以突破。

国军在守城战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历史的动人之处往往在于细节。贾家巷阵地战最为惨烈。该阵地驻有第一七一团第三连一个排,日军在空袭后集中一大队的兵力冲锋,仍不得进。复集中炮火狂轰,我军全排大部捐躯,剩余八名战士仍奋战到底。排长在日军迫近时引爆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4

横山勇见攻势迟滞,并在短短几天里连续阵亡两位联队长;方先觉的第十军已开始增援常德,日军面临着被中国军队反包围的大麻烦;他恼羞成怒,发疯了一样,不顾可能造成攻城部队伤亡的后果,召集第三航空师团主力空中支援,在常德城中四处投掷燃烧弹。一时间,城中遍地大火,漫天烈焰,惨不忍睹。26日拂晓,敌军在二十余架飞机的配合下,同时对东南西北四个门发起空前规模的猛攻。守军阵地皆成焦土。东门城外的日军企图一举攻下东门,将部队分成若干批,轮番攻城,展开残酷的肉搏战,双方伤亡严重。东门守军由于连日血战,人数锐减,许多从未上过火线的消防队员、勤务兵也被调上城头,用梭镖、木棒协同守军作战。后来,战斗人员耗损到无法应付的地步,便扎了许多稻草人,戴上军帽、穿着军服半掩半露地插在工事旁,虚张声势。29日晨,当西围墙被敌突破,一股敌人突入海月庵时,东门城外之敌乘机发起猛攻,守军内外受击,顾此失彼,敌人迅速从东门突入。进攻北门的敌军,先放浓密的毒气,继而借猛烈炮火及烟幕掩护,向守军阵地步步逼近。守军全部阵亡,北门被攻破。为了死守常德,余程万下达了“不许变更位置”的命令,要求守城部队“有一墙守一墙,有一壕守一壕,有一坑守一坑”,“有一人使一人,有一枪使一枪,无枪则使刀矛或砖石木棒,与敌人死拼。直至弹尽粮绝”。尚存的战斗部队,以及师部幕僚、政工人员、勤杂兵、留城的警察,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纷纷投入巷战,与日军战至最后一个人,战到最后一颗子弹,真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啊。

经过日军两周的飞机轰炸、炮轰、毒气弹与燃烧弹投掷,无数次的攻防战和白刃冲锋,守城官兵活下来的已不足百人。而援军迟迟未到,派出去接引的人或失败而回,或音讯全无。12月2日晚上,余程万宣布突围,以图与增援友军会合。最后时刻已经来到,余程万向孙连仲发出最后一电:“弹尽,人亡,城已破,友军观望不前。刻大街小巷混战成一团。职率副师长参谋长死守中央银行。职余程万谨叩。”12月3日深夜2时,第五十七师阵地仅剩下五幢孤房,余程万召集所属四位团长,告知决定突围,并点名让柴意新团长死守阵地。柴团长毫不推诿,起立报告:“师长为全师希望所寄,希望师长早日突围,我在此死守,等师长率援军来解围。”其实,他心里非常明白,援军不可能来了!死守阵地就等于一死。他将余下的三百名士兵编为战斗小组,分守各个坑道,完成掩护任务。而他坚守的华晶玻璃厂却被日军包围得水泄不通。生死之际,柴意新率众高喊:我们决不做俘虏!冲出敌人的包围圈!不幸就在这时发生,一枚炮弹在他身边炸响,他连同一名警卫员倒在血泊中。

12月3日凌晨,余程万率领八名卫士,用木梯翻过南门城墙,分乘三条日军遗下的小木船,横渡沅江,向南突围。因师长带兵突围,其他城内的官兵也突围出城,但总共只有八十三人突围成功。日军占领常德后,国军中许多不能行动的重伤员用脚趾扣动步枪扳机,自杀身亡,宁死不屈。

5

常德失守后,蒋介石以余程万最终擅离阵地,未尽守土保民的责任,下令将其撤职扣押,送交军法处审判,并指示要判处死刑。消息传出,常德民众群情激愤,六万多人签名作保,求免余程万一死;第五十七师的残部更是感到奇冤难辩:师长有功不奖,反被处罚,真是天理何在!守城主将已经尽到了一切力量,全体官兵也已尽到了全部责任,师长所欠的,只是一死而已。孙连仲、王耀武等也都出面求情。最后,余程万被判处两年徒刑。

在重庆土桥监狱坐牢的余程万,觉得有责任把常德血战的事迹记录下来。恰巧名作家张恨水当时也住在附近山中的一处草庐,余程万派两名手下找到他,希望他能够写下虎贲军的感人故事。张恨水先是推托,因他是百分之百的书生,又没上过战场,无法下笔。但当来者说出为第五十七师阵亡将士请命时,张恨水被深深感动了,他没有再推辞。两年后,张恨水就写出“人是真人,事是真事,时间是真时间,地点是真地点”的《虎贲万岁》。小说完稿后,他婉拒了余程万给的丰厚酬金,仅接受了一把从日俘手中缴获的战刀。《虎贲万岁》出版后,第五十七师扬名中国,余程万也成为只欠一死的“虎贲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