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军人不打仗还有何用
——吕公良
1944年初,日军为扭转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决心放手一搏,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缅甸的大陆交通线,连通关东军、中国派遣军和南方军,实施“一号作战计划”,调集五十余万大军,海陆空军协同配合,开始了侵华以来在中国战场上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因进攻集中在河南、湖南和广西,史称“豫湘桂战役”。这年4月,日军相继攻陷郑州、新郑、尉氏后,调集第三十七师团、第二十七师团、第六十二师团与第七旅团各一部共七万大军,将千年古城许昌团团围住。
1
许昌历来是群雄逐鹿之地,早在东汉末年,曹操便挟天子以令诸侯,迁都许昌。许昌位于中原腹地,是平汉铁路线上的重要据点,这座古城的得失,事关豫西、豫南存亡,日军要打通平汉线,必须拿下许昌。许昌古城墙在冯玉祥与阎锡山军阀混战时被拆除,只留下一圈圈土围子。唯一可称道的是绕城四周有宽六十米的护城河,算是良好的防守屏障。
其实,仅仅在一个月前,陆军新编第二十九师才受命守卫许昌。该师名义上是一个师,实际上兵力不过三千人,两年前才由周家口警卫团等地方武装扩编而成,部队虽已上升为野战部队,但组建时间短,缺乏战斗经验,装备也是国军中最差的。新编第二十九师进入许昌后,师长吕公良立即命令在残存的城墙根上修建明碉暗堡,筑起轻重机枪掩体,并利用城外原有的护城河,略加疏浚作为屏障。
吕公良
吕公良是浙江开化人,黄埔六期学员,从军十六载,打过大小仗无数,参加过南口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鄂豫数次战斗,屡建战功,被日军视为中国军队“抗战派”的中坚干部。吕公良古文功底好,又写得一手好字,颇有儒将风度,加上踏实肯干,深受上级器重,在黄埔六期同学中,他是升迁较快的几个人之一。吕公良关爱士兵,体恤百姓。1942年,河南大旱成灾,夏季麦子歉收。第二年,遮天蔽日的蝗虫,如同沉重的乌云,成群结队地飞来。一时间,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一片荒凉。吕公良痛心异常,他能做的就是让全师官兵每天节粮一两,捐给灾民弥补灾荒。因此,河南一带百姓对吕公良印象极好。
2
山雨欲来风满楼,吕公良却意外迎来了从武汉千里迢迢前来探亲的妻小。他忙于备战,只派副官接待。与妻儿匆匆见了一面后,吕公良催促他们赶紧离开。做妻子的自然为丈夫的安危担忧,离别时愁云满面,不停地用衣袖擦拭泪水。吕公良轻轻揽过妻子方莲君,嘱咐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这次要誓死保卫许昌,可能与许昌共存亡。如果我牺牲了,也是尽到了军人的天职,也是全家的光荣,人民会尊重你们,国家也会抚恤你们。”一同送行的师部中校参谋孙浩感慨地说:“许昌是一座历史名城,曹操曾在这里称雄于世。师座治军,严于律己,真像曹操当年割发代首那样。”吕公良慨然答道:“大敌当前,指挥官应该以身作则。试想,全师数千官兵谁没有妻子儿女,若此时我率先同家人团聚,守卫许昌的官兵该如何想,如何办?上下不同心,御敌就无力。自古忠孝难两全,为了抗击日寇,相信他们会谅解的。”也许,吕公良早就预料到,这次与妻小的生离,将会是死别。
日军越来越近了,妻小刚刚离开,这晚,躺在指挥所的吕公良无法入眠。不知妻小平安否。想到妻子挂在眼角的泪水,想到儿子牙牙学语叫爸爸,吕公良披衣起床,在昏暗的马灯下给妻子写信。
莲君:
你这次到许昌短短的两天,走后真使我心中有说不出的难受,爽性不来,到(倒)没有这回事。今天下午听说襄城被炸,轰炸的时候,正是下午二点多钟,计算起来,也是你将到达襄城的时候,据说炸死了不少的人,大概都是逃难的车辆,所以我很担心你们母子的安全。我想有命的人,决不会碰到这不幸的事的,想想心也安稳下去了。
今天敌人围攻郑州,恐怕敌人攻了郑州之后,一定要南下新郑许昌的,但是我已充分准备,打仗是军人的本分,希望他来一拼。恐怕此信到时,我已在与敌人拼命了。请你放心,我随时用电报告诉你,不必过分代我担心,当军人不打仗还有何用。
此次敌人计划很大,既已打起来,想也不是短时间可
以结束的。你安心过着罢,战事稳定下去,敌人打走后,再接你到前方来痛快地住几天。
今天事很多,不再写了,以后有时间再写。此达。
即询旅安
吕公良
四月二十日晚
吕公良的与妻书
这封内容可媲美《与妻书》的家信,也同样成了遗书,十天后,吕公良便“成仁”了。
3
郑州沦陷后,许昌成为第一战区的前沿阵地。攻占密县后,日军沿铁路南下,剑指许昌。
日军来势凶猛。4月23日下午,许昌守军在城内草棚搭的临时剧社“牗民社”召开誓师大会,吕公良站在戏台上慷慨陈词:“日本人大兵压境,许昌必有一场苦战,我们身为军人,守土有责,誓与许昌共存亡。城存予存,城亡予亡!”为表示抗战决心,誓师会上还当场处决了三个汉奸。动员完毕,全师官兵一起举手宣誓。许昌城内一派同仇敌忾的氛围,大街上刷满了标语:“死守许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下午5时许,日军第三十七师团二二六联队二大队配属无线电分队进攻长葛和尚桥,守军新编第二十九师八十六团等部奋起抵抗。由于我军仅有步枪等轻武器,不久战斗便形成胶着状态。但是守军毫不畏惧,激战至第二天凌晨2时,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日军占领长葛后,迅速集结重兵,将许昌城团团围住,他们想在极短时间内拿下许昌。七万大军兵临城下,空中轰炸机狂轰滥炸,机械化坦克部队正火速赶往许昌。七万人进攻三千人,日军采取“牛刀杀鸡”战术。原来,日军认为许昌是三国时代以来著名的“军都”,中国军队会派重兵驻守。加上,日军又截获了中国军队的情报:蒋介石及军事委员会军令部连下三道电令,要求第一战区重兵固守许昌。日军窃取了这三份电报后,认为汤恩伯的第十三军主力一定会布防在许昌。这绝对是歼灭国军第一战区主力的好时机。日军豫中会战的首要目的,就是围歼汤恩伯部主力。抗战期间,日军认为,在重庆军当中,第八战区的第一军(胡宗南的核心部队)和第一战区的第十三军(汤恩伯的核心部队)是各战区中的精锐核心兵团。重庆军的特点之一,核心兵团一旦被打垮,全军就会支离破碎,因此打垮第十三军,就等于打垮汤军。
哪知,汤恩伯却仅派了一个新编师守备许昌。
吕公良没有弃城逃跑,他和他的新编第二十九师的兄弟们选择了拼死抵抗!明明知道是死,他们还是选择了去死,真汉子也。
日军内山中将下达了进攻许昌的命令,进攻时间为4月30日。最先交火的是城北俎庄阵地。俎庄是新编第二十九师的前哨阵地,守军居高临下顽强抵抗,打退日军数次进攻。由于屡攻不下,日军使用了毒气配合作战。战至中午,守军被迫撤回城内主阵地。五郎庙、思故台、塔湾三个外围阵地也陆续与日军交火,守军且战且退,逐村逐阵地阻击。城外的战斗让日军明白,许昌不是一举就可以荡平的,新编第二十九师也不是一触即溃的。于是,日军集中重兵进攻许昌城西南部,企图从国军防守薄弱的西关、南关打开缺口。下午4时,日军集中兵力进攻西门、南门,吕公良师长亲自坐镇南门指挥战斗。他对防守将士说:“委座已给汤长官下令,死守许昌,后退者严惩不贷。守是死,退亦是死,不如死得轰轰烈烈。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只活了三十九岁,我今年也三十九岁,此次抱着必死的决心。”将士们齐声高呼:“师长,放心吧,人在城在,我团与南门共存亡!”守军在南门连续挫败日军六次冲锋,双方伤亡惨重。下午5时,日军飞机对西门、南门进行低空轰炸,同时,炮兵也集中火力猛攻守军坚守的房屋和西南角城墙,但守城官兵依然奋勇还击,寸土不让。
情况十万火急,吕公良向汤恩伯告急求援:“汤司令,我部伤亡惨重,请速派援军!”汤司令斩钉截铁地回话:“限令你部再坚守三天!三天后将有援军前去许昌解围。”吕公良放下电话,苦笑一声,自言自语道:“三天!日军都已突破一些口子啦!”此后,汤恩伯急令第二十九军和第八十七军前往许昌救援。但日军早已在外围配有打援部队,两支援军都被优势之敌阻击于许昌郊外。
4
30日晚,许昌彻底变成一座孤城。
日军本以为用七万人对付三千人,许昌唾手可得,但没想到中国官兵抵抗顽强,寸土不让。恼羞成怒的日军,决心使出自己的“杀手锏”——机械化坦克部队。
豫中会战中,日军为确保攻击战果,在中国战场首次出动坦克师团突击作战。此前,日军坦克部队分散配属于各野战师团。后来,他们看到德军组编的坦克师团在欧洲战场上强力冲击、横行无阻,决定效仿德军,也充分发挥坦克快速机动突击力强的优势。日军对坦克师团参战严格保密,即使在其主攻部队第十二军召开的各参战师团长会议上也没公开告知将有坦克师团参战。果不其然,豫中会战中日军获得胜利,坦克师团起了极重要的作用。一马平川的豫中平原本来就有利于坦克进攻,加上国军反坦克武器奇缺,日军坦克集群的突然出现,让国军猝不及防。这也是日军在豫中战役中创造“日夺一城”辉煌战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军调来坦克部队猛攻南门,一时间枪炮声如山崩地裂。31日傍晚,日军数十辆坦克战车轰开了许昌南城门,随即冲入城内对周围目标猛烈炮击。晚上10时,经过一天战斗,新编第二十九师官兵伤亡惨重,上级来令,命吕部撤出许昌。
在巍峨的文峰塔下,吕公良含泪宣布撤退。部队决定分两路突围,指定集合地点为郾城黑龙潭。吕公良指着眼前修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塔说:“我们不能保家卫国,不成功便成仁。”突围前,吕公良为了保护守城官兵的名节,含泪焚烧了师旗。他泪流满面地说:“军旗是全师的灵魂,绝对不能落在敌人手里。我们现在烧军旗,军旗都可以为许昌而牺牲,我们更要抱着牺牲的决心突出重围。”官兵们顿时唏嘘一片。撤退前,吕公良特地穿上了整齐的黄呢将官军服。因在队伍中过于显眼,目标太大,部下苦苦劝他更换便衣,设法逃出。吕公良正色道:“我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虽死犹荣,岂能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
突围而出的新编第二十九军残部因激烈的战斗而队形大乱,正撞在日军伏击圈中,混战随即开始。师长吕公良,副师长黄永淮,团长李培芹、杨尚武、刘耀军五位将领同时殉国。八年抗战中,为保卫一个中等城市,殉国将领如此之众,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