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情味:青橄榄

潮汕情味:青橄榄

橄榄是潮汕人所喜爱的水果,小小的个子两头尖,翠绿的身子不起眼。潮汕人对橄榄有着浓浓的情怀,在平常的生活中,饭后喜欢嚼粒橄榄帮助消化,出门时口袋里也喜欢装上几颗以解劳顿。

出门在外,如果你看到有人从兜里掏出塑料袋,拿出几颗洗净的青绿橄榄,不用问那一定是潮汕人了。只有潮汕人,喜欢在坐车累了、走路乏了、吃油腻了,挑一颗小橄榄放进嘴里咀嚼,顿时唇齿生津,神清气爽,一股淡淡的清香自口腔中散出,那青涩和甘香之感让人回味无穷,喉咙干爽,就连吃剩的橄榄核也喜欢在舌尖口腔中来回咀嚼,咀嚼的是一份浓浓的潮汕味道。

过年时节,橄榄是家庭必备的年货,翠绿娇小的个子装在精美的玻璃盘里,放在茶几上,精致透亮,色彩诱人,来往宾客会调侃一句“新春如意,橄榄来试”,说完信手拣起一颗放进嘴里慢慢咀嚼,空气中荡漾着橄榄的醇香味,酥脆脆的咀嚼声也让闻者垂涎,口水直咽。

难以想象,橄榄小小的个子,却长在高高的橄榄树上。人手根本够不着,果农们去收橄榄也要靠一张长长的梯子来采摘;有时候也采用“扣橄榄”的方式来收获橄榄,即用一根嵌有铁钩的长竹竿轻轻一扣,那小小的果实就调皮地“噗噗”往下掉。

每次到了橄榄收获的季节,我就会想起那次去潮汕饶平“扣橄榄”的经历,笑意也会荡漾在嘴角眉梢。

那天的阳光很好,抬头仰望,一颗颗青翠欲滴的果实挂在枝头,摇摇晃晃,一团团,一簇簇,惹得人口水直咽。一位同事拿来一根长竹竿,踮起脚尖,用力扣下橄榄,树下的同事,一个个如鸭子般伸长脖子仰望,有的拿着帽子接果,有的拉开衬衫当盆子,橄榄一个个“噗噗”往下掉,有的橄榄正好敲中树下人的头部,有的打着脸颊,更有趣的是一位同事刚好张开嘴巴,一个橄榄不偏不倚掉进嘴里,不知谁说了一句“天上掉下个馅饼了”,更有一位唱了一句“天下掉下个林妹妹”,逗得大伙哈哈大笑。欢乐的笑声随着午后的阳光到处跳跃,收获橄榄的同时更是收获一份快乐。

这翠绿的小果子不但给了我快乐,还让我有一次在异地朋友面前大大地“炫耀”了一下,让我自豪,让我得意。

那次参加省公司企业文化活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欢聚一堂。饭后散步,我拿出橄榄,很多北方朋友对这小小的果子不认识,问我是不是台湾槟榔,我说是潮汕橄榄,先尝尝再说。于是大家就争先恐后各挑一颗放进嘴里,一嚼,各种奇形怪状的表情和声音都出来了。有的眉头皱在一块,有的牙齿“吱吱”作响,来自湖南的谭老师更是摆着一张苦瓜脸,晃着头对我说:

“太难吃了,太难吃了,我再也不敢吃了!”吓得他摇头晃脑,摆手推辞。

可过了一会儿,他就悄悄跟上来问我:“刚才那个绿色的东西叫什么名字,怎么我现在的喉咙特别甘甜,也不见咳嗽了?”

我得意的口气中多了几分自豪:“那是我们潮汕有名的橄榄!”

“噢,橄榄,我记住了。”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还伸手向我再讨几个。

文化活动过后,不久我就接到他从湖南打来的电话,要我帮他买橄榄,说要送给周围的亲戚朋友分享,他说上次我给他的几颗橄榄,居然治好了他的咳嗽,真是神了!

我更加得意,没想到潮汕橄榄,让我如此自豪,还有如此功效。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橄榄的用处,真不赖,橄榄用途可多啦:可入菜,可入药,可沏茶。

潮汕人与橄榄的情结,还在于自古传下的以橄榄入菜、入药、入茶的各种功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橄榄“治咽喉痛,咽汁,能解一切鱼鳖毒”。潮汕医家也用青橄榄入汤入药以食疗,如中医偏方的“青龙白虎汤”,就是取用橄榄五粒、白萝卜二百克,煮汤饮服,对防治流行性感冒有疗效。“橄榄酸梅菜”则用橄榄五粒、酸梅十克,稍捣烂后加水三碗煮为一碗,去渣,加白糖适量调味饮用,可治秋燥引起的咳嗽痰稠、咽喉肿痛、酒毒烦渴等症。中秋过后的燥邪致咳频,古法用橄榄五粒、水二碗炖一碗饮服。

一直以来,潮汕媳妇就喜欢煲一锅橄榄猪肺汤,这一平民百姓餐桌上的家常汤品具有清肺利喉、止咳的功效。

橄榄不单有很好的药用价值,用橄榄做成的各式小吃,也是相当出名的。心灵手巧的潮汕女人,还会做花生橄榄。把橄榄敲碎,加上花生、芝麻、南姜、盐、糖,最后配上芫荽,一盘色香味俱全的花生橄榄就摆在面前,解腻解馋,吃后更是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橄榄也能做出许多美味的食品,如蜜制的甜橄榄、腌制的咸橄榄、熬制的橄榄菜……这些由橄榄做成的食品还畅销国内外。很多华侨回到潮汕,也要带上几瓶橄榄做成的特色小吃,游子的思乡之情就在这小小的颗粒中得到释怀。

美食家郑宇晖讲述了有关乌橄榄菜的来历:相传旧时,穷苦的潮汕妇女为了不浪费家里剩余的咸菜叶,便将生涩的青橄榄与其一起熬煮,没想到煮出来的黑咕隆咚的杂咸却成了送饭配糜的良品——这就是潮汕橄榄菜的前身。

在潮汕人的记忆中,打上了潮汕烙印的远不止橄榄糁和乌橄榄菜,让潮汕人念念不忘的还有那糖渍渍的甜橄榄,潮州的酱香油橄榄以及孩子们盼望的甘草阿伯经过家楼下时吆喝的那句:“甘草橄榄好食哉!”

传统的以橄榄入菜的菜品还有多见诸于百姓餐桌上的橄榄菜蒸肉饼,以滋补著称的橄榄炖螺头汤,橄榄炖鱼胶汤等。近来不少家庭主妇为丰富家庭餐桌、尝鲜创新菜式,也曾试用过橄榄糁代替酸梅蒸鱼,但味道如何,就真要试过才知了。

追溯橄榄的历史,元代即有诗人洪希文赞誉它:“橄榄如佳士,外圆内实刚。为味苦甘涩,其气清以芳。佐酒解酒毒,投茶助茶香。得盐即回味,消食尤其方。”明代的《澄海县志》也有记载:“物产有橄榄,实小而尖者为佳。”

民间素有“桃三李四橄榄七”的说法,即指橄榄树生长缓慢,至少需栽培七年才能挂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10月左右。新橄榄树开始结果很少,每棵仅生产几公斤,25年后才显著增加,多者可达500多公斤。而橄榄树每结一次果,次年一般要减产,休息期为一至两年,所以橄榄产量有大小年之分。

橄榄在我国栽种的历史悠久,潮汕地区的水土适宜种植橄榄,潮阳、潮州、饶平很多地方都盛产橄榄。橄榄的品种又细分为澄海南溪橄榄、潮阳三棱橄榄、潮安铁铺橄榄、揭西凤湖橄榄,其中以果色金黄青绿,清甘爽口,齿颊留香的潮阳三棱橄榄最为闻名遐迩。

品种最好的就是潮阳的三棱橄榄,它的尾部呈三棱形状,嚼起来香气四溢,没有残渣,甘味悠长,不愧为橄榄之王。每年到了年底,这种橄榄价钱猛涨,还经常供不应求。

三棱橄榄一斤都是几百上千元的,可以用金贵来形容。2005年,潮阳一颗被称为“果王”的14克重三棱橄榄甚至拍出了8.6万元的天价。单单从橄榄的“高身价”,就能看出它有多受潮汕人喜欢了。

那一次我有幸尝到了三棱橄榄,味道醇香无比,液汁丰富,咀嚼起来酥脆无渣,吃后喉咙甘味悠长,让人神清气爽。于是明白这样的道理:美好的东西,总有它存在的价值。

潮汕人的个性,也如这小小的橄榄一样,不张扬,不虚夸,内敛而含蓄,优良的秉性辈辈相传,传统的韵味代代留香。

我爱橄榄!更爱潮汕!

(文/杜祝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