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深处蚝烙香

老街深处蚝烙香

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一个普通的名字,普通得如一粒飘浮在空中的尘埃,岁月的沧桑写在老街的墙壁上,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看人世间的风云变幻。

走进黏糊暗淡的小巷,电线搭来拉去,杂乱无章,遮风帆布盖住了唯一看得着的天空,各家阳台的衣服飘飘扬扬,墙角堆放的日常用品,让本来狭小的巷子更显逼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会是什么样的面貌?好奇心驱使我往里探幽。

一片片剥落的墙体,一扇扇紧闭的门户,铁窗上的栏杆锈迹斑斑,窗棂的雕花依稀可见。相信这里的每一扇门都有故事,每一扇窗都曾精彩。

曾经的岁月都已远去,曾经的故事已被封存,所有的一切沉沦于时光中,消失在岁月里。如果这些不以某种形式给予保留,相信这些历史都会被湮没,故事被遗弃,所有在这里发生的一切都会被时代的大手连根拔起,就像这周围无数古老的小巷,古老的物件以及曾经让人流连的味道。

炸油粿       陈坤达 摄影

一阵阵葱花蛋香扑鼻而来,真个身心不由自主被其牵引。是蚝烙!老市区的味道,藏在陈旧破落的巷子里。

老市区的西天巷,很多人都因“蚝烙”慕名而来。

“蚝烙”,外地人听起来可能觉得陌生。它是由一种海里的牡蛎煎制而成。“蚝烙”实际即是“蚝煎”,因为潮州的“烙”,实际即是潮汕菜烹调方法中的“煎”。潮汕人对这种特色小吃都是耳熟能详的。

“蚝烙”这款传统的潮汕小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清代末年,潮州城镇各地,制作“蚝烙”的小食摊已经十分普遍。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民国初年,位于潮州府城开元寺古井西北的泰裕盛老店。这一小食铺,专门经营“蚝烙”,制作的“蚝烙”特别好吃。因为泰裕盛老店,在选料上十分严格,专门选取潮汕饶平汫洲出产的珠蚝,采用优质雪粉,甚至连猪油都要用本地猪的鬃头肉煎出来的猪油,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十分考究,这样煎制出来的“蚝烙”,具有特别鲜美的蚝香味。

作为潮汕人,能有幸品尝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小食,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近海的人才能享受这款美食的乐趣,远离海边的人,只能通过文字的描述去感受这款美食的风味了。

眼前煎制蚝烙的是一位老太太,却一点也看不出老态龙钟的样子。只见她双手提铲,站在红红的炉火前煎制蚝烙,她专注的神情,娴熟的动作,让人简直是欣赏到美食栏目中的精彩镜头。一摊摊白色的珠蚝粉水,在滚烫的火炉上,在她的精心伺弄下,煎成圆饼形,淋上蛋浆,用锅铲切成四角,从锅边再注入朥(猪油),翻来翻去继续烧煎,直至双面变为金黄色,铲起装盘,一盘金灿灿的蚝烙,一道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就摆在面前。白玉衬金黄,翠绿缀其间,惹得人眼睛发亮光,诱得行人闻香驻足。

蘸上鱼露,那鲜甜的美味就更彰显突出。夹一块入口,口感十分鲜美,酥而不硬,脆而不软,珠蚝的甜腥味和鲜蛋的香酥味糅为一体,外脆内软,随着牙齿的嚼动,挑拨舌尖味蕾,浓香顿时充溢整个口腔,一阵前所未有的满足感穿透腔肠,享受美食的乐趣尽在不言中。

闲聊中得知,她已是一位七十多岁高龄的老人,更令我惊讶的是,她的皮肤特别白嫩。细心端详她的脸,找不到一点老人斑的痕迹,还有刚才看她煎制蚝烙时的利索动作,根本不像有一大把年纪的老太太。

我向她咨询美容的秘密,她乐呵呵地说,我们要做质量好的蚝烙,要用上等的猪油,新鲜的珠蚝,用当季的番粉来制作,几十年的猪油渗透皮肤,皮肤就变白变光滑了。

多么趣味的理论!老人一边忙碌着手头的活儿,一边若有所思地对我说,做人要做好人,不能欺骗别人,欺骗别人,最终也欺骗自己。她的淳朴与善良,她的豁达与开朗,也许是她最好的美容秘诀。

她每天都在西天巷煎制蚝烙,一煎就是四十多年,在这暗淡寂寂的地方,守住本营,守住味道,一待就是大半辈子,这是一个普通人不普通的人生;嘈杂的环境,暗淡的小巷,她的内心却布满阳光,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我对这位老人的敬意油然而生。

难怪很多出门在外的人,一回到汕头,就要去老市区找小吃,他们找的是一种味道,一种记忆,一种甜蜜,心中一直潜藏着那份浓得化不开的家乡情结。

临走前,我们提出与她合影留念,她也很乐意配合,笑呵呵地靠近我们。暗淡的背景衬出一张张充满活力的容颜,不知名的绿色藤蔓挂在墙头,像瀑布一样飞泻而下,焕发出生命的朝气。

所有的生命,都会在合适的时机,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展示出她最美的姿态!我突然觉得,如果把这些美好的画面画下来,会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写生画。蚝烙是,老太太更是!

(文/杜祝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