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鹅飘香

卤鹅飘香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七岁时创作的《咏鹅》,是一首脍灸人口的咏物诗。这首诗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鹅的突出特征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成为千古流传的好诗句。

朗读咏鹅诗,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对于注重饮食文化的潮汕人来说,诗歌中的鹅却成了盘中美食,特别是卤鹅在潮汕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大凡婚宴、寿宴办桌请客的,不管桌上有多少山珍海味,都必须配备一盘鹅肉作为主菜。

鹅是潮汕地区特有的家禽之一。在以前潮汕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鹅的习惯,三四月开始养雏鹅,到了年底就可卤制用来祭拜祖先了。诗歌中描写的鹅也是在水中的情景。这说明鹅的习性是喜水的,因此养鹅的地方多是临水而养。潮汕以前很多地区有池塘溪流,近水的人家便在池塘边围上一圈篱笆养鹅,这鹅想游水时便任它游。那些远离水域的人家就麻烦了,早晚要赶着鹅到池塘里或者溪里游水,赶鹅者挥舞着长长的竹竿,就像将军指挥着千军万马,那些“士兵们”在他的指挥下一个个昂首挺胸,高唱凯歌阔步前进。鹅的聒噪声此起彼伏,它似乎也成了潮汕农村声音的代表。鹅肉好吃的原因可能也跟鹅经常游泳有关系。由于经常游水运动,让它的肉质更为坚实,有弹性,尤其是鹅掌、鹅翅,更是筋道弹韧,吃起来有嚼头,回味悠长。

卤鹅不单是用来招待客人,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收到礼物的朋友,就能品尝到潮汕人节日的味道。小时候在老家,如果家中有客人来,父亲总会到巷口的鹅肉摊档切一盘鹅肉来请客,邻居们看到就知道家里来客人了。于是总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斫鹅肉请人客”,原来这话是潮汕人热情好客的口头俗语。

逢年过节,譬如七月的中元节,八月的中秋节,还有过年的元宵节等,一年中恰逢这些大节日,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杀鹅来祭拜祖先。潮汕人都有“拜老爷,奉三生”敬奉神明的习俗,“三生”即是鸡、鹅、鸭,有些家庭比较富裕的还要敬“五生”,即是在“三生”的基础上加猪头和鱼。

以前农村不少地方还有人专门替人杀鹅的。逢年过节或者“老爷生”前的两天,一清早,巷口便有人吆喝“刣鹅啊,刣鹅来了!”一边吆喝一边摆上大风炉,支上大锅烧开水,村里人听到吆喝声就把鹅抓出来让刣鹅人处理了。

“刣鹅”就是帮人家杀鹅,一只能蹦会跳的鹅,到了这些人手里,不花一会儿工夫,就处理得光光亮亮,可以下锅蒸煮了。这些刣鹅人专门算好了各个村子“老爷生”的日子,轮到哪里“老爷生”便往哪个村子去,碰到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刣几十只大肥鹅呢。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自家杀鹅的,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小时候在农村看大人杀鹅的场景。

杀鹅的场面真够热闹。养好的鸡鹅,就等到这一天来享用。每家都把准备杀鹅用的水端到巷口,红红的炉火,滚烫的清水,团团的热气,鹅的叫喊声,人们的吆喝声,小孩的欢笑声,汇集成一首节日的欢歌。大人们杀鹅,就是一场精彩的绝技表演:只见大人们把鹅的两翅交叉好,一手摁住鹅的咽喉,一手持刀,小孩抓住鹅脚,只听到“咔嚓”一声,一股猩红的液体就源源不断从鹅脖子流出,汇进早已摆好的盆子里,这叫“割喉放血”,接着就是烫锅、过水、脱毛,稍不留意,精彩的表演很快就结束,想再看已经没有机会了。帮大人们拔鹅毛,对小孩来说是一件苦差事,密密麻麻的绒毛何时才能拔光,但想到明天就有香喷喷的鹅肉吃,一双双小手也就变得格外勤快了。

祭祖赛桌       陈坤达 摄影

卤鹅的技术活就是大人的事了。通常是大人在操作,小孩帮烧火。家里的这种活通常是父亲操办,我和哥姐就帮忙烧火打下手。他先把鹅彻底洗白晾干后放进灶台上的大锅,然后放入调料,通常有酱油、南姜、大蒜头、八角、桂皮、小茴香、香叶等配料,用薄纱布包着,防止这些配料散落在汤水里。卤鹅要先用猛火,我们就根据父亲的吩咐不停地往火坑里添柴,等卤水烧开后,要改为文火,我们马上把几根柴火抽出,火力就转为文火了,父亲一直在灶台忙碌,隔二十分钟,就要把鹅提起来,沥干卤汤,翻一翻再回锅,“吊汤”的程序要反复几次,然后才盖锅烧上两个多钟头;当卤鹅熟了,满屋子的奇香扑鼻,闻着让人垂涎欲滴,小孩巴不得快点能吃到鹅肉,但卤好的鹅是先用来祭拜祖先,孩子们只好忍受祭拜的漫长时光。

祭拜用的供品不单是卤鹅,还有很多别的祭品,有潮汕的红曲桃、炸春饼、煎豆干……密密麻麻的供品,大人们叩头祭拜,十分虔诚,口中念念有词,祈求祖宗保佑儿孙平安,烟雾缭绕,卤味飘香,祭拜的壮观场景,用文字是难以描述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

祭拜完毕,方才剖开鹅斫肉食用,斫的时候讲究薄切整齐,拼盘盛装,小孩还可以分到一只鹅脚或者鹅翅膀解馋。深褐色鹅皮泛着金黄的油光,撒上青翠的芫荽,秀色可餐,和盘托出上桌,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享受浓浓的潮汕卤鹅香。

好的鹅肉皮连着肉,中间隔着一层薄薄的鹅朥,也就是鹅的脂肪,表皮柔软香滑,肉质坚韧结实,中间朥肥油润,咬下去口感丰盈,层次分明,嚼在嘴里调和,不干不腻,越嚼越香,实乃下酒之佳肴。

此外,吃卤鹅还需一样独特的蘸酱,叫“蒜泥醋”,顾名思义就是蒜泥加上白醋,有的还会放几颗白糖,因为狮头鹅多肥朥,蘸这个酸辛味便不觉油腻,潮汕人对美食的精细和讲究也体现在这碟小小的“蒜泥醋”上。

卤鹅后剩下卤汤称为“鹅卤”,鹅卤也多有用处,黑乎乎的酱水可以当蘸酱,亦可炒菜当做佐料,有时甚至直接淋在白粥里吃也好。更巧妙的吃法是配上“红粿桃”,红粿桃是潮汕的特色糕粿,糯米做的皮,包上赤豆馅儿,由于馅干味寡,单吃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只要在粿皮上咬个小口,淋点鹅卤,顿时变得油润咸香,两者合一堪称绝配。潮汕的红粿桃和鹅卤,是祭拜的必备品,“鹅卤”和红粿桃搀合着,因而才有了这独特的吃法。

现在潮汕逢年过节也有祭拜的习惯,但现在的卤鹅,不管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大多数直接从鹅肉铺整只购买。原来那种自家养鹅杀鹅的场面已不复存在,更不用说摆摊刣鹅的盛况了;少了这鹅的聒噪声,少了杀鹅的场面,节日的气氛减少许多。

不管怎样,卤鹅的味道,还是潮汕特有的浓郁味道!

(文/杜祝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