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眼 情
夏天一到,瓜果飘香,潮汕人在这个季节最开心的就是可以吃到很多瓜果,荔枝、龙眼、橙子、冬瓜、西瓜……让人大开眼界,大饱口福。当季节的瓜果,口感和甜质特别的好,营养价值也高。龙眼就在夏天的时候赶上热闹了。
有句童谣这样唱:“知喳叫,荔枝熟,龙眼开花一仆绿。”这句童谣说明了龙眼成熟的季节比荔枝慢。吃过荔枝,龙眼才在它的后面姗姗而来,龙眼的成熟期通常是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高大的龙眼树上,结满密密麻麻的龙眼,团团簇簇,挨挨挤挤,粒粒果肉饱满,液汁充溢,肉质鲜甜。这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敞开肚皮,享受美味了。
“龙眼”这个果名听起来也有点特别,“龙眼”是什么?这个名字可能让外地人觉得有点费解。从字面解释,是不是龙的眼睛?古书上“龙眼”一名也没有清楚的来源,民间却流传着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传古时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摧田毁屋,为害一方。有一名英武少年名叫桂圆,决心为民除害。他只身与恶龙搏斗,用钢刀先刺出恶龙的左眼,在恶龙反扑时,又挖出其右眼,恶龙因流血过多而死,桂圆也因伤势过重去世。乡亲们将龙眼和桂圆埋在一起,第二年便长出两棵大树,树上结果,果核圆亮,极似龙眼。于是,称树为“龙眼树”,称果为“龙眼”,又名“桂圆”。
在南方的潮汕地区,龙眼俗称“桂圆”,它是我国南亚热带的名贵特产,也是闽粤地区有名的一种水果。历史上有南方“桂圆”北方“人参”之称。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更被视为珍贵的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其肉甘温,滋补强壮;其核涩平,收敛止血;其叶淡平,解表。有壮阳益气、补血、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对于龙眼的营养价值,从《神农本草经》的记述中看出古人的认识。原书上写道:“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
从汉代起人们就经常将龙眼、荔枝两种水果并称。其中缘由包括这两种水果的产区非常一致。早在北宋的时候,《图经本草》的作者苏颂就注意到:“出荔枝处,皆有之。”另外,这两种果树的树形和树叶都非常相似。一般而言,荔枝成熟比龙眼早,而且果实比龙眼大,因此,龙眼有“亚荔枝”、“荔枝奴”的别名。
龙眼虽然与荔枝齐名,但无论从外观、肉质还是营养价值,都却有很大的差异。龙眼虽不如荔枝那样味美多汁,但它所具有的滋补功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经常用作制果干和果膏,作为滋补之用。
龙眼的外表也没有荔枝“红艳似火”的壮观,也没有“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华丽诗句。它黄褐色的外皮毫不起眼,但果肉却是晶莹透亮,甘甜滋润,营养价值高,让人吃后每每都会记起它。它质朴内敛,实在不浮夸,虽其貌不扬,却也给人一种很好的印象。也许是潮汕地区优质水土滋养了它们的品质,成就了它们的特性。
龙眼总让我想起一个人,他就是我高中时候的陈老师。陈老师十年如一日照顾病中的妻子,不离不弃,在师生中传为佳话。记得那个荷花飘香的夏季,我们这群已不再年轻的学生,提着刚上市的龙眼,相约去看他老人家。当时他正准备给爱人洗脚,忙得没有时间招呼我们。
只见他肩上搭着一条毛巾,手里提着一桶热水,放下水桶后还不忘把手放进水里测试温度,“水温合适吗?”轻柔的声音从他的嘴里荡涤而出,如天籁般散落,女人脸上的皱纹也随着天籁般的声音舒展开来,顷刻间笑容如菊花般绽放,在朦胧的水雾中,在橘黄的灯光下,氤氲成一个感人的场景。
我静静地感受着这份人间温情,把视线转到别处,桌子上的龙眼个个浑圆饱满,质朴无华,老师对师娘的这份爱,也像这龙眼,不管外表多么干涩粗糙,颜色多么不起眼,但里面的果实总是晶莹透亮,滋润甘甜。“一日夫妻百日恩”,用老师的话来说,几十年的夫妻关系,已把双方的爱情转化为亲情,这些已经潜移默化到彼此的生命里。“糟糠之妻不可弃”,这是传统的美德,这是闪光的人格,生长在这里的人就有着这样秉禀性。
方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潮汕大地,人口一千多万,密集度却是全省的三倍,生长在这个区域的潮汕人,水土赋予了他们优良的秉性,也成就了潮汕男人独特的魅力;就像龙眼一样,普通的外表却包裹着一颗闪光的心,金子般的情怀隐藏在一片不起眼的褐色里。
(文/杜祝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