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书法入宋钱

名人书法入宋钱

宋代是铸钱种类最多的历史朝代,也是名人书法最耀眼的时期,这一时期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成就最高,被称为“北宋四大家”。另外,宋徽宗取众人所长独创的“瘦金书体”也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而这些优秀的书法艺术被用在钱文书体上,更使得宋钱蓬筚生辉。

首开名人书法入钱文的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武德开元通宝钱也是唐代唯一的名人书法钱,可到了宋代,名人书法入钱的现象就不是再是个例了,超出了历朝历代。

宋代 淳化元宝(草体)

首先是宋太宗的御笔草书入钱。宋太宗赵光义不仅与其兄是北宋王朝的开国建立者,也是一位很有才气的皇帝书法家,朱长文说宋太宗“常善篆、隶、草、行、飞白、八分,而草书冠绝”。其亲笔御书的“淳化元宝”和“至道元宝”钱,被收藏家评价为“铁画银钩,直如曲铁,神态自足”,首开皇帝御书钱文之先河,前面已经作了介绍,不再重复。

其二是宋真宗的御笔楷书入钱。宋真宗赵恒(公元998--1022年)是太宗皇的第三子,或许是受子承父业的影响,他也是一位很有才气和影响力的皇帝书法家,他的楷书清新、俊逸、自然,运笔平正,点画厚重,遒劲而不失清秀。曾亲笔御书的“咸平元宝”(公元998年)、“景德元宝”(公元1004年)、“祥符元宝”(公元1008年)、“天禧通宝”(公元1017年)四种钱,史评真宗钱文独特精妙,形意兼得,儒风雅韵,尽脱凡俗。据说现今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书院”的匾额就是宋真宗的亲笔御书。我们耳闻熟知的著名的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株栗,书中车马多如簇。”(《励学篇》),就是出自这位多才多艺的皇帝之口。

其三是苏东坡的书行、司马光的篆书入钱。宋神宗赵頊(公元1068--1085年)铸有熙宁、元丰两种年号钱。据《中国历代货币》书中载,元丰钱版别很多,书法水平很高,行书体娟秀媚丽,隶书钱文笔画雄浑流畅,挺秀遒劲凛然,相传为苏轼笔迹,通称“东坡元丰”。不过,泉界对此也存争议,认为苏东坡当时因“乌台诗案”而入狱,不可能有机会写此钱文。从目前元丰隶书钱币存世极少的现象来看,也有学者认为,苏东坡书写此钱文应该是在元丰元年,次年得罪名被捕下狱,这期间相隔了一年多时间,才导致此币后来停铸并销毁,所以存世难得一见。我个人认为,此钱即使不是苏东坡亲笔手书,从钱文字间风格来看,也非常人所写,必定也是一位很有名的书法家所写,只是名气不如苏东坡大,而被历史忽略罢了。

宋代 淳化元宝(行体)

宋代 元丰通宝(篆体)

宋代 元丰通宝(行体)

宋代 元丰通宝(隶体)

现被确认且有史书记载的苏东坡钱文,为宋哲宗赵煦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3年)铸造的“元祐通宝”篆、行对钱,篆书体为司马光手书,而行书体则为苏东坡的手笔,其钱文书法苍劲豪放,态浓意淡,体势秀伟,骨劲肉丰,成为后人爱不释手的遗物。也许有人会问,司马光为宰相书写钱文尚可,苏东坡因罪被贬岂有机会写此钱文?这里值得多提一句,宋神宗元丰二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李定等人拿其诗文大做文章,苏东坡以“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而被捕下狱,坐牢百余天出狱,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元丰八年三月,司马光出任宰相后,又力荐苏东坡,才被召回朝廷重新启用,历任翰林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因此写此钱文既有机会,也有资格。

其四是宋徽宗的“瘦金体”书入钱。在宋代最具书法独创性的书法家当数第八位皇帝徽宗赵佶自创的“瘦金体”书,他书写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等钱文,劲瘦飘逸,是中国钱币史上的精美之作,最让人叫绝。赵佶其人,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据史载:宋徽宗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成立翰林书画院,即当时的宫廷画院。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获得第一名的人,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在书法上,他学褚遂良、薛稷的瘦劲,然后再秉之以风神,出之以飘洒,在中国书法史上卓然自成一家,名之为“瘦金书”。徽宗以瘦金体御笔的这两种钱,留传至今保存完好,又易收集,为古钱币爱好者和书法爱好者所钟爱。

宋代 元祐通宝(篆体)

其五是宋高宗的“宋体”书入钱。除宋徽宗赵佶独创的“瘦金体”书法外,宋代还有一位皇帝也有书法独创之作,这就是南宋高宗赵构(公元1131--1162年),“绍兴元宝”和“绍兴通宝”钱均为其亲书。绍兴年号钱铸于公元1158年,史书记载: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五十一岁时所书。宋高宗赵构,人品卑下,重用奸佞,虽为后人所不耻,但其书法的确不俗,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创造了一种被后人称为“宋体”的书法字体,这种字体风格肃静端庄,给后世留下较大影响。现在广泛用于印刷、绘图的仿宋体就是由此演变而来。宋高宗曾自称:“余自魏、晋以来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众体备于笔下,意简犹存取舍,至若禊帖,测之益深,拟之益严,以至成诵。”他整理收集宣和内府因战乱而散失的古代法帖名画,身体力行地提倡大众研习书法,著有《翰墨志》一卷。相传《顾恺之女史箴图题字》、《褚遂良倪宽赞》 等均为其所书。此外,这位皇帝还擅长行草,《三希堂法帖》就收录了他的作品,流传至今。

总之,用钱币展现书法或用书法装饰钱币,是我国古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尤其是以宋代钱币上的名人汉字书法艺术,更是丰富多彩,更具观赏性,很值得藏友收录此钱来常玩味。

宋代 元祐通宝(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