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惜失南宋钱

天津惜失南宋钱

南宋是金人灭北宋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地区建立的政权。南宋钱相比较北宋钱而言,因铸量不大,流通范围受限,在现今的江南以外地区都不常见,尤其是少数珍稀钱品,就连在当初出钱的杭甬地区也很难见到。因此,泉藏界有这样的共识,北宋钱易得,南宋钱难寻。现如今若能遇见一品稀有难得的南宋钱,一旦错过了机会想在别处弥补,简直是天方夜谭。在我的藏钱过程中,就曾有过这样一次痛悔莫及的事情发生过,现在想起来,也时常感到特别后悔和惋惜。

那还是早几年前五一节放长假期间,全家人一起去天津游玩,我利用老婆孩子逛商场的空档,特意跑到和平区沈阳道古玩市场转了一圈,虽然这个古玩市场地处偏僻,但早先就曾听圈里人说过,“先有天津沈阳道,后有北京潘家园”,可见这里的名气之大。不过,这里仍以杂件为主,藏钱仍是偏门。整个市场从南到北走下来,有藏钱的摊位和店铺不到十来家,逛了多个铺子,也均以北方出品的钱种为多,南宋钱几乎没有。就在我即将带着失望欲离开的当儿,忽然路过一条东西向的叉路偏巷,两边也都挤满了十几家店铺子,一般人不多,我拐进去后,挨家又问了个遍,就在一家不起眼的门店里,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店铺老板引起了我的注意,上前一问有没有南宋钱,那位老板见我问得很专业,急忙把我引进店铺里,一个劲儿自夸道,说我问他就是问对人了,他就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上虞人,在天津经营古玩有些年头了,而且手里确实藏有不少南宋时期的铜钱和铁钱,但言明只统包不零售。我将他从柜子底下拿出来的一袋用软纸包裹好的古钱打开一看,果真不少,约有四十多枚都是南宋时期的大小钱,而且据他讲,他前几年专做南宋钱的生意确实很火,现在所剩无几了,大多是些老回头客经常来挑些稀缺品,剩下的钱不多了也就不再单卖。我随手翻了翻,这些钱中绝大部分是建炎、绍兴、淳熙、嘉泰、嘉定、景定等普品钱,不过,也有四五枚平时不多见的“绍兴元宝”小平钱、“大宋通宝”和“端平元宝、通宝”钱以及一些品相不好却不常见的铁质钱。我是有心收之,可身上带的现金又不是很多,就试着问了问价钱。老板似乎也看出了我想买的心思,张口要我三千,我说价太高,能不能优惠点儿?对方显然不想做出过多让步,勉强同意二千五可以成交。要说这个价也不算高,作为一个收藏者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只可惜我兜里没带那么多现钱,左磨右蹭,价钱谈不妥,只好无功而返。

南宋 开禧通宝

南宋 绍熙通宝

南宋 绍熙元宝

南宋 景定万年(宫钱)

南宋 绍定万岁(宫钱)

回到北京后,每当看到钱册里南宋钱的空缺太多,心里总不是个滋味,也多多少少为那次天津之行,没能将那几枚钱带回来而感到遗憾。为此,总想找个时机专程再跑一趟天津,说什么也要把那些钱弄回来。尽管天津离得近,交通工具也很发达,可人这一忙起来就感到分身乏术,时间一拖再拖,又不知不觉过去了大半年,直到秋后十一放长假,我再也等不及了,急匆匆地赶了过去,市场还是那个市场,店铺还是那家店铺,当我再次向老板讨要那些南宋钱时,老板非常抱款地告诉我,那包钱已在两个多月前被人买走了,当时那份失落的心情连在市场别处逛逛的兴致都没有了。

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了上次购买的机会,想要的那几枚钱还真的不再来了,后悔莫已。打那之后,不管去哪里,我都先将银子备足,如果看中了自己意中的钱币,哪怕价钱略高一点也绝不放手,特别是在南宋钱的收藏上,更是如此。

记得后来有一次去太原,偶然看中了几枚南宋钱,尽管价格压了半天也没能压下来,但为了不再留有遗憾,眼都不带眨一下,将二十多枚钱全包了,最为难得的是这次居然得到了两枚稀有的“景定万年”和“绍定万岁”宫钱,那份喜悦就更别提了。后来有机会去了郑州,在熟人的引荐下,把那个“中原古玩城”上上下下转了个遍,别的钱没怎么看好,唯独在一位摊主那里见了十二枚南宋钱,一股脑儿全买了下来,其中也不失“开庆通宝”“绍熙元宝”和“大宋元宝”小平钱。

也许有人会问,南宋钱真的那么稀罕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南宋钱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受当时生存环境的影响(北有强金、西有西夏、西南有大理等政权)和国力(军事软弱、政治无能)所限,南宋钱首先在铸量上不及北宋钱。北宋钱的年铸量通常在四五百万贯上下,而南宋钱的年铸量不到十四五万贯,只有北宋钱的三十分之一左右,而且铜质钱少,铁质钱多,加之长江以南地区,多雨潮湿,土壤偏酸性,对铜钱和铁钱的腐蚀较为严重,都造成了南宋钱出土量的稀少或残缺,使其价格比北宋钱要高出近十倍。其次是南宋钱首出了“背纪年”,品种更为复杂,而且每一年的铸量又不固定,时多时少,收集齐全,的确不易。这里我要提一下南宋 钱背纪年的事,这也是南宋钱的一大特色。

所谓“背纪年”就是在钱背面上标注明铸钱的年份,对这种现象,我个人理解为南宋皇帝偏居一隅,其实个个都很心虚,害怕连年战争导致政权不稳,老百姓不知天下谁主沉浮,故每年新铸的钱都加上铸造时间,以示天下还姓“赵”。背纪钱是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开始的。如淳熙七年铸的“淳熙元宝”钱就在钱背上铸一“柒”字。因此,“淳熙元宝”背柒钱,又成为世上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纪年钱。据相关统计,南宋纪年钱自孝宗淳熙七年始至度宗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止,时间跨度93年,纪年钱种类有89品之多【“淳熙元宝”10种(背柒~十六)、“绍熙元宝”5种(元~五)、“庆元通宝”6种(元~六)、“嘉泰通宝”4种(元~四)、“开禧通宝”3种(元~三)、“嘉定通宝”14种(元~十四)、“大宋元宝”3种(元~三)、“绍定通宝”6种(元~六)、“端平元宝”1种(元)、“嘉熙通宝”4种(元~四)、“淳祐元宝”12种(元~十二)、“皇宋元宝”6种(元~六)、“开庆通宝”1种(元)、“景定元宝”5种(元~五)、“咸淳元宝”9种(元~九)。这些纪年钱除绍熙、嘉熙、大宋、庆元钱的纪年文字在钱穿下方外,其余均在穿上】,只其中任何一整套钱要想收集齐全,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据考证,咸淳元宝钱过去统认为只有8种,因南宋恭帝以后未见铸钱,故此钱背“八”公认为南宋最后一钱。直到1985年在福建省建宁县出土的一万多斤窖藏古钱币中,曾发现一枚“咸淳元宝”背“九”的折三钱,从而确认南宋度宗咸淳九年也曾铸钱。

南宋钱现今已难得,除铸量少是重要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受后世战乱,钱币失散严重外,更有明清时期,南方建寺扩庙,老百姓常拿此旧钱化铸佛像之用或打造日常用品,致使南宋钱币销毁严重,从而导致存世量不丰。

鉴于以上原因,我在南宋钱的收藏上,总要比其他钱偏爱有佳,不管去了哪个地方的古玩市场,都要先问问有没有南宋钱,只要有所见,几乎照价全收,这些年通过郑州、绍兴、保定、杭州、临沂等地的收集,收获还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