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市珍钱常有假
泉藏爱好总不会一帆风顺,尤其是在集币缺项的补齐上,初入门者往往都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尤其是遇到难得一见的珍品,更有恋恋不舍之情,其实这不是理性收藏的表现,而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反映。
有句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觉得这句俗话用在收藏上也更有启发意义,心急不仅容易乱中出错、看花眼,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容易导致屡屡受挫过后,对收藏失去信心,半途而废。这里我也结合个人这些年来藏泉过程中所吃过的亏,分享给大家,让大家也少走弯路。
宋代 大观通宝(私铸花钱)
在我国古币史上不乏一些珍稀品种,由于近年来收藏热的兴起,众人驱之若鹜,使其身价百倍,而一些不法商人乘机大量制作赝品,以假乱真,骗取钱财,既坑害了泉藏爱好者,也扰乱了泉币市场。面对这种乱象,我个人以为,兴趣爱好的培养需要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系统地把握收藏鉴别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为我所用,切不可有急于求成的错误想法,只有收藏知识和见识越来越丰富了,收获才会更大,甚至有“漏”可捡。
在识别做假手法这个问题上,我结合个人的一点小经验,作一个简要剖析,为大家提供一点帮助,目前,最常见的做假手法,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翻砂新铸、酸洗腐蚀”做旧法。我记得第一次上当受骗,就是碰上了这种类型。那次,我吃完晚饭,出去散步,不曾想在路过一天桥时,看到一个朴实农民打扮的小哥在桥上摆地摊,面前有几张旧报纸,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旧器物,粗略一看都是些民间最常见的旧物件和一小堆碎瓷片,出于对古董的天性爱好,我便停下脚步,蹲下身来看了看,也问了问有没有小铜钱。那个小哥见我问货,便从一个破包里翻出一串用铁丝穿起来的旧铜钱,大约有三十多枚左右,我随手翻了翻,里面不仅有常能见到的普品五铢钱、宋钱和清钱,也有“汉兴”“建国重宝”“天佑通宝”“皇帝通宝”等珍稀小钱,那一刻简直用心喜若狂来形容也不为过,毕竟这几枚珍稀小钱都是我的缺项。于是赶紧借着路灯的光亮,怎么看都觉得是真的,再问这些钱是从哪里弄来的。对方回答,他是洛阳新安县农村的一名开挖掘机的操作工,因经常帮人家挖土方、挖路基等活儿,时常能挖到一些古件,现在活儿少了,拿出这些旧货来变俩小钱花。对这种劣挫坑人的说词,本该引起高度警觉,可我当时只想这些钱来之不易,尽快收入囊中为好,所以也没多想,觉得他干挖掘的活儿,常挖出古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于是眼也没多眨一下,掏出几百大洋就将此串小古钱全收了,还怕对方反悔,急忙起身回家,一路上心里真是乐开了花,真以为自己捡到了大便宜。可到家后,急忙将那几枚珍钱上的土皮清理干净后,再一看就觉得有点儿不对劲了,尤其是钱面上的铜锈斑,怎么看都不像是开门老坑货,赶紧将这些钱洗干净,又用医用酒精倒在白瓷碗里,将这几枚珍钱泡进去,次日早晨睁眼一看,那一碗黑水(铜锈水一般泛青绿色)不说,捞出来的钱币,一个个新铜败露,就连酸液腐蚀做旧后的细孔,肉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那一刻真想把碗都给砸了。从这个现象不难看出,这是做假者,用高仿的手段将新铸钱故意用酸料腐蚀做旧,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种方法早先较为多见,但容易露马脚,据说现在已不再多用。
民国 开国纪念铜元(伪币)
晚清 皇帝通宝(伪币)
金代 至宁元宝(伪币)
第二类是“用旧钱熔铸翻新”做假法。一次在报国寺钱币市场里转悠,忽见一枚“大元通宝”楷书小平光背钱,顿时眼睛一亮,凑过去左看右看,怎么看都觉得真货无疑,而且要价奇高,对方也一个劲吹虚,说这枚古钱是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一牧民家中所得,是难得的老坑货。正想开口和对方讨价还价之机,忽然一位中年人,看样子也是一位泉藏爱好者,也蹲下身来将这枚古钱看了又看,我问他,这钱是真的吗?他也犹豫不决,说看色泽和字口形状以及元钱的特征,像是一枚真钱,可又总觉得哪儿有点不对劲,说不上来是真还是假。我又拿过来看了看,其实,我那时候对元钱的特征还不是很了解,真假更难分辨,但从一般钱币的表面特征上来看,也觉得像是真钱。就在我下不了决心的当口,不曾想那位中年人突然拿过钱去,轻轻向空中一抛,随着小钱落地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那位中年人似乎在认真细听,随后又重复了几次最终摇摇头直起身走了。那个卖家似乎很不高兴,捡起钱急忙收起,红着脸一个劲儿朝那位中年人的背影嚷嚷,钱弄坏了你陪呀?不想买别瞎掰。我一见此情,也打消了买钱的念头,赶紧追上前去,问是怎么回事,那位中年人只丢下一句,听声音就不像真的。当时,我也不明白,听声音咋就能知道真假了?还是后来遇见了一位内行人告诉我,现在大多造假钱的,都是用旧币熔炉翻新模来高仿,因旧钱在熔化过程中,含有大量杂质,只要稍加做旧,用封蜡和牛皮细心打磨,就与古钱相差无几了,只凭肉眼看,是看不出什么假相来,但钱面较灰暗,很像开门老钱,可是听声音就能辨出真假了。这是因为大多数旧钱因岁月长久,大都在铜质表面形成了比较坚固的氧化物,即钙化,一般不易去除,其铜锈一般色泽光亮,个别保存不好的老钱,虽表面也灰暗,但其里面的铜质钙化很均匀,碰撞后会发出沉闷的声音,而新铸钱钙化不均匀,声音仍留有铜质的清脆声,就可以判断为仿铸品。据说,这种做假方法,并非现在所创,古今有之,目前也最为常见,很容易以假充真。
第三类是“以旧物改刻高仿品”做赝法。这种方法一般人会想不到,但就是因为想不到而看走了眼的事经常发生。本人曾在呼和浩特市大昭寺购得一枚价高的“至宁元宝”折五钱,当时因对金代铸钱知识了解甚少,更不知人世间仅此一品孤钱独存。偶然一见,无论是用常用的土办法闻铜腥味、舔味道、观其色,都没有不正常的现象,认为此钱必真无疑,一狠心便买了下来。回到家中对照钱谱一看,世仅孤品,可我得了此钱,说不定就是如获至宝的新发现,带着一分侥幸,赶忙去找行家鉴定,人家一眼就看出了破绽,是电脑刻字法做成的高仿品。其实,此法并无新意,古代也早有,通常是用旧钱或古铜镜等材质作底料,只不过利用了现代电脑照排刻字法的创新手法融合在造假手法上,初看上去,制作、锈色、包浆等都相当的好,所以我的“土办法”百试才不灵,文字看上去笔锋挺直,不像旧钱经过长期自然磨损而形成特有的滑润养眼,总有一种呆滞感,只要用高倍放大镜一看,一点也没有自然磨出的磕碰痕迹。据说现今许多仿清代雕母钱,就是用此法来做假,所以上当的人也最多。
第四类是“老钱换字挖补”充真法。那次去绍兴,我在离鲁迅纪念馆不远处的古玩市场里转了一圈,本想多得点南宋钱,可是在整个市场转了一上午也没见到几枚南宋钱。正有点失望之际,一位看上去年岁不算很大的小伙子操着一口浓重的吴越方言,主动跟我搭讪,问我是不是在找南宋钱?我只看了对方一眼点点头,他笑口颜开,说跟我来,他那儿有,在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处,对方拿出几枚南宋钱递给我看,这不看不要紧,一看还真让我吃了一惊,在那几枚包浆很好的绍兴钱、嘉定钱、咸淳钱中,居然还夹杂着一枚“纯熙元宝”(背上“同”)小平铁钱。虽然该铁钱锈蚀较重,纯字已模糊不清,但其他三字却一眼能辨认。要知道纯熙钱可是国之珍宝,根据文献记载推算,南宋第二位皇帝孝宗于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癸巳冬至,宣天下改元纯熙起,到甲辰日重改年号“淳熙”止,前后历时共六天,纯熙年号即被废止。后来据传曾在江苏高邮(南宋重要铁钱出产地)出土过一枚“纯熙元宝”小平铁钱,为传世之孤品。据我个人分析,此钱之所以能出世,应该是官方文书下达后,传送至高邮铸铁钱样品,估计样钱铸成后正送往绍兴朝廷审阅的路上,便接到了“纯熙元宝”钱废止的官令,从而改铸“淳熙元宝”钱,由于过去交通不发达,传令都要靠人骑马送信,在这五六天的间隔里,才会发生纯熙样钱还未送到,新官令还在路上的原因。如果这位老弟果真能得到此钱真品,也应该是从宫中样钱里流失民间的又一珍品钱了,幸亏我对此钱印象深刻,其历史背景也较熟知,所以当此钱拿在手里时,怎么看都觉得“纯”字有点与其他字有差别,虽与锈蚀有关,但还是能看出一些不“纯”之处。我便试着问他,此钱从哪里得来的,价码多少?那位老弟推说自己这些年专做南宋钱已好多年了,只因眼下钱币交易不太景气,大多价高美品钱都成了“有价无市”的压手货,现在也只能低价出售,给八千吧!要说这位老弟说的有鼻子有眼睛,也都是行情事实,可我仍不放心,拿出随身带的放大镜,对此钱细细看了个究竟,其他三字均未曾发现任何瑕疵,也确实是老货无疑,唯独这个“纯”有改笔的痕迹,而背面穿下也似乎有故意磨损的深痕,经过细细辩识,忽然我想起了“绍熙元宝”小平铁钱曾铸有背“同二”钱,也就是说,我手里这枚纯熙铁钱应为绍熙铁钱所改刻,并将背面穿下的“二”字故意挖去了。为了进一步论证我的判断,我随即问对方,你手里有没有绍熙小平背同二铁钱?对方猛然一楞,眼神显得异常慌乱地告诉我,没有,也没听说过!作为一位从事南宋钱交易多年的人,怎么可能不知有绍熙钱呢?但对方还是装出一副非常镇定的样子,摧问我买不买?我也很不客气地告诉他,你说你这假钱我会买吗?对方顿时哑口无言,把脸一拉,抓起我手里的钱币转身就走,连头也没再回一下。假钱被揭穿了,大家也许会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此种做假钱的手法还是老祖宗们传下来的,用挖补或改刻的方法来做假钱,就是把最常见的古钱挖去或改写一两个字或者一两个笔画,使其更像另一种珍钱上的文字,再经过人为地做旧,从而使该钱变成一枚稀有的古钱。由于这种钱的改刻字与原文字都不是很协调或不太统一,常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若不多加留心,很可能会当珍品来误判,从而上当受骗。
第五类是机制冲压出伪币。记得那次在内蒙古大昭寺一家古玩店里,发现了二十枚民国不同时期的铜元,尤其是其中一枚“哈尔滨壹分”(军舰图)铜币,更是难得的珍品。当时,这些铜元拿在手里无论从材质、图样和版式,怎么看都不像是假钱。由于此前,我对铜币研究不深不细,也就全买了下来,回到家后,翻开图谱一一对照,这才发现,这些钱全是直径比原品大一毫米左右的伪品。当时,对此现象不甚了解,后与一名铸造工程师聊天后才得知,铜因材质较软,无论是新铜还是旧铜,在机器冲压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膨胀的现象,加之私铸所用的机器和模具一般都不如铸币机器精密度高,所以伪铸之钱一般都比原币略微大一点点。目前,市面上大多数高价值的银币和铜币都是采用这种方法来仿制的。
从以上五个真实的事例不难看出,由于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目前,泉藏交易市场鱼龙混杂的现象仍比较普遍,特别是珍品稀缺钱的做假,反而破坏了古钱珍币的好名声,从而也影响到时下藏币交易价格的巨大波动,这也是导致近几年币市名声不太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为避免初藏爱好者上当受骗,除在购买珍币时多加小心之外,更要多了解钱币历史的相关常识,毕竟珍品都是传世的稀罕之物,偶有发现也是相当难得的奇事,决不可能天上掉馅饼必砸到你的头上,要多通过常去有珍币所藏的博物馆去多看、多了解、多接触实物,多积累鉴别古币的实践经验,才能提高我们辨别藏币真伪的能力,这也是进入泉界收藏不可省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