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起“太平”

晚清风云起“太平”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大清王朝政治腐朽、统治昏庸和国安危机的“遮丑布”,《南京条约》的签订,又彻底砸碎了统治者的王朝美梦。然而,清王朝衰落的现实,并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足够重视,仍不思悔改地安于现状,一边对外妥协示弱,一边加重对内剥削,将战争消耗和巨额赔款的沉重负担,全部转嫁给了广大劳动人民,致使民众苦不堪言,从而引发了各地农民起义的反抗斗争。其中,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公元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一次最具影响、规模空前、时间之久的农民大起义,达到历代农民起义斗争的颠峰。起义军前后奋战十四年,纵横十八个省,威震全国,从而拉开了晚清历史风云的大幕。

晚清 太平圣宝(太平天国)

晚清 太平天国(背圣宝)

“大平天国”农民政权之所以能长时间的存在和斗争,除了得益于领导者善于结合当时内忧外患的国情,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之外,更是能够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大搞反清思想宣传和发动,以开展“拜上帝会”的形式,组织和吸收劳苦大众积极参与,使起义得到了万众响应,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尤其是“太平天国政权”建立之后,又及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等惠民政策,使人人享有均等耕地的权利,并通过铸币的影响,广开舆论造势。

众所周之,我国古代钱币文化的影响力极大,也最能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历代统治者正是利用钱币的这一特点,为新政权进行大力宣传。太平天国政权也不例外,早期只铸大、小钱而不论纪值,先期只在起义军中以犒赏奖励的形式出现,做到“每战必赏,论功得大小”,使其很快在起义军所到之处迅速传遍开来。之后,又以行用货币的形式,在新政权势力范围内发行,既稳固当地的经济秩序,又为起义军提供了充足的军费保障,成为有别于清钱的一种重要货币。

晚清 太平通宝(上海小刀会会钱)

那么,“太平天国”钱的种类特征又有哪些?据史料称,起义军领袖洪秀全定都南京(改称天京)后,被封为“天王”,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铸币机制,且规定凡铸币一律使用“圣宝”二字,始铸“天国通宝”钱,因此钱与清钱的区别不是很大,未被采用,继而改铸“太平天国”(背圣宝)钱,有楷书、宋体和隐起文三种版式。传说该钱面文为天王洪秀全手书,大钱文中“国”字“口”内也不用“玉”字,而是改成一个“王”字,寓意着“天王统一天下”的理念,因初铸钱并不作为流通行用,只作义军奖赏之物,实际上仅是一种宣传新政的工具之一。此后,为补充军费、繁荣商业,又开铸了方便行用的小平、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钱,有黄铜、青铜、红铜、铁、铅等材质。后期还出有少量镇库大钱和宫钱(大花边钱)以及部分地方铸币(如“太平背二十四文”钱和苏州铸“裕国通商背壹千文正”钱),总计约有80余种版式。其中,早期“太平天国”背“圣宝”钱,多发现于南京附近;楷书圣宝钱多发现于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宋书圣宝钱可能为太平军将领所铸,多发现于湖南一带。太平天国所铸钱虽发行量大,但在起义失败之后,因遭到清政府的大量销毁,导致存世数量甚少,而其中的精品更是弥足珍贵。因此,太平天国钱币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稀少的数量一直是收藏界的看点。

继太平天国钱之后,在晚清后期又出现了一种“太平通宝”小平钱,即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由上海小刀会所铸钱。该钱文直读,背有日月或明字,月为大弯月,还有宝云局铸的背满文小平钱。

上海小刀会是广东天地会的一个分支,其首领为刘丽川,其成员大多数是上海地区的手工业者、农民及游民等,于公元1853年下半年在上海嘉定县起义,为响应太平天国运动,并以“大明太平天国”为号召,于次年始铸“太平通宝”小平钱,此钱只作会钱还不作为行用之币,因此铸量有限。起义后仅两年便遭敌人围攻,首领刘丽川在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部分将士冲出重围后,又参加了太平军,继续从事抗清斗争。由于上海小刀会建立的政权时间短,又因当时铜材来源有限,所铸“太平通宝”钱数量不多,现已十分难见,可以说,该钱也是上海地区的唯一铸钱。

除上海小刀会铸钱外,浙江天地会也曾铸过“太平通宝”(背“文”)小平钱以及其他几个钱种。

这里要普及一下“天地会”组织的由来。“天地会”据传始于康熙时期,因当时清政府为远征西藏,而特召福建莆田南少林寺武林高手当其开路先锋。收复西藏之后,因有人诬告这些高手意图谋反,遭到清政府的武力镇压,不仅火烧了南少林寺,而且还将所有高僧和有功之人全部诛杀,但有五位少林俗家弟子高手逃脱了此劫,从此痛恨清廷,以万云龙为首领,陈近南做军师,从而建立了“洪门”派,世称“洪门五祖”。“洪门”尊郑成功为“开山老祖”,以“天父地母”为上,立誓反清复明为己任,故称天地会。天地会以开展民间秘密结社活动为主要方式,但武装起义从未停止过。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天地会积极响应,以陈开为首领,再次打着“反清复明,顺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于公元1854年7月5日在广东佛山组织武装起义,其成员又分别到各处(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发展组织并领导起义,浙江天地会就是其中一个分支。此后,天地会逐渐演变,因其成员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组成,成分日益复杂,分派也较多,有“三点会”“添弟会”“小刀会”“袍哥会”“哥佬会”等,这些组织有的仍在国内发展,有的移居海外发展;有的变成为地方黑社会,还有的成了团结海外华侨的重要纽带。现今“中国致公党”即由近代天地会在海外的分支“致公堂”发展而来,于上世纪初成立于美国。

晚清 天朝通宝(浙江天地会会钱)

天地会钱币要数浙江地区天地会铸钱最多,计有“太平通宝”(背“文”)、“天元通宝”(背“文”)、“开元通宝”(背“武”)、“天朝通宝”(背“永”)、“皇帝通宝”(背“圣”或“浙”)、“盘古通宝”“明道通宝”(背“天”)、等小平钱和“震中团练”大钱,但这些钱都不是行用钱,而是其组织的宣传品会钱,钱币背面文字在穿上者为会首领之用,文字在穿右或穿下者为会员之用,浙江天地会铸钱约有17余种版别或版式。此外,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赵起等8人在浙江平阳聚义成立金钱会,并铸“义记金钱”作为会员入会凭证,有背“胜”及“天”“地”“离”等字,有6种版式。天地会之广东三合会首领李文茂(大成国副帅)于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攻占广西柳州后,自称“平靖王”,并铸有“平靖通宝”和“平靖胜宝”小平钱,钱文楷书兼隶韵,通宝钱背穿右为篆书“中”字(含中军行用之意),胜宝钱背有“前营”“后营”“左营”“右营”“中营”“御林军”和“长胜军”等字(含义与前同),质地黄铜,约有13种版式。另贵州起义军张保山也曾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铸“嗣统通宝”光背小平宽缘钱,钱文有正书和隐起文两种版式,已不多见。因天地会钱和地方起义军铸钱量特别少,存世都较罕见,多为珍稀钱币之列。

晚清 平靖胜宝(会钱)